玩中见巧 巧中见智
——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教学设计与说明
2022-02-18刘美娟
■文/刘美娟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具有抽象、复杂、难懂的特点。史宁中教授说,数学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教师应力图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和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把握数学的本质,提出合适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往“根儿”上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悟”的过程,笔者顺应儿童天性,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数字化学习可以提供差异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让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从线上学习拓展到线下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突破传统,诱发思考,改变学习方式
“有趣的七巧板”是一项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生以往开展的游戏活动。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弱,笔者计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与“趣”。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运用木质或塑料材质的七巧板进行拼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拼板的边对不齐、作品难以保存、思考痕迹无法体现等。而在数字化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环境,构建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虚拟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笔者通过多次摸索,找到一款简单易操作的软件“e+七巧板”,该软件能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如用手指轻轻拖动即可平移,按住图形旋动即可旋转,拼摆时两个边相等的图形会自动拼接,完成作品后点击分享即可保存,等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点赞、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激活兴趣,提升数学素养
(一)课前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呈现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课程开始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他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正方形等,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笔者又把几种图形拼在一起,让学生思考拼起来的图形像什么,以激发学生认识七巧板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七巧板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后,笔者运用软件让学生直观观察七巧板,首先让学生找出完全相同的图形,让他们感受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仔细观察七巧板,发现它由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图形构成。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让他们把最大的三角形挑出来。学生通过比一比、移一移找出两块大三角形。然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证明这两块三角形是一样大的,学生通过叠一叠、移一移,让两块大三角形边对边、点对点,发现两块大三角形完全重合。最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得出,七巧板中的图形包括两块完全相同的大三角形、两块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三)乐园闯关,亲身感受七巧板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积累活动的经验。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运用七巧板拼成自己熟悉的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笔者设计了五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七巧板各块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七巧板的“巧”与“趣”。
活动一:选两块七巧板,感受拼法的多样化。两块七巧板也有多种多样的拼法,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拼出大家认识的图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运用两块相同的七巧板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比如,两块小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块大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学生继续操作,将不同形状的两块七巧板相拼,如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相拼。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启发学生,“三角形除了和平行四边形拼,还可以跟哪个图形拼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小号三角形可以跟平行四边形相拼,也可以跟正方形、中号三角形相拼。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可以运用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
活动二:用三块七巧板,感受变化的丰富性。学生完成操作后,笔者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把它们展示出来(见图1),并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把相同的图形分为一类,有的学生把运用相同七巧板的图形分为一类。笔者选择了其中一种分类标准并询问学生:“横着观察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学生观察发现所有的图形都使用了三块七巧板。笔者继续提问:“第一列都是三角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呀?”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是由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拼成的,有的三角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拼成的。通过创作活动和探讨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拼七巧板的技巧,如同样的图形可以选不同的七巧板来拼,相同的七巧板可以拼成不同的图形。
图1 学生创作的七巧板作品
活动三:分别选四、五、六块七巧板,感受拼法的丰富性。在掌握一定的技巧后,笔者鼓励学生挑战运用更多的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并在学生完成创作以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拼法的丰富性。
活动四:了解七巧板的来历,追溯历史。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关于七巧板起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七巧板是由古代智慧的中国人发明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
活动五:用完整的七巧板,设计精美图案。这一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在前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根据已有图片拼七巧板,在活动中掌握拼法,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后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图案。
学生通过“两块板拼”掌握拼法、“三块板拼”积累策略、“四、五、六块板拼”丰富感受、“七块板拼”获得熏陶,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图形的已有认识,掌握拼七巧板的技巧,感受到思考和操作的乐趣。
(四)故事创编,趣味延伸
学生在利用七巧板软件的过程中闪现出灵动的火花,他们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创编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另外,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制作不同的造型,并创编故事,让学生沉浸于故事情境中,再次感受七巧板的巧妙与神奇。课后,学生也可以自己利用七巧板创编故事,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
三、回顾反思,串联节点,积累数学经验
(一)激趣,催生探究动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在新课导入、实践运用、拓展提升等教学环节设计游戏活动,可以达到激趣引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师利用“软件+平台”的优势,使原本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画面,更加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借助软件完成拼图任务,在不断的“试误”和对比中提升对图形的整体认识。“e+七巧板”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从游戏活动转向数学思考。
(二)造境,唤醒情节记忆
情节记忆指嵌入情境的信息常常储存在某种特定的记忆场景中。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方式更多依靠情节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喜好优化情境,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选择将他们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加入游戏,先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终端操作形成数学思维,唤醒学生的情节记忆,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行为。
(三)启思,凸显知识本质
丰富有趣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欲,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思维水平。数字化学习平台使线上和线下学习、课内和课外学习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点击教师预设的学习视频,这有助于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索抽象知识,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怀特海认为,小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浪漫的学习,到中学才是精确的学习,升入大学则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这才是教育的节奏。综上所述,数字化学习不是颠覆传统,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开启一段浪漫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