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生活与游戏的幼小衔接策略

2022-02-18刘兵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幼小建构游戏

■文/刘兵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幼儿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做好这一时期的教育指导工作,对幼儿步入小学后的继续学习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重视生活和游戏的价值,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展开分析与讨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背景下,教师要让幼儿在富有生活元素、游戏元素的衔接活动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形成对知识的探索意识和相应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幼儿身心均得到和谐有序的发展。

一、关注生活中的学习,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关注生活中的学习是指教师利用幼儿每日在园的生活活动,提取其中的教育价值,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帮助幼儿做好步入小学生活的准备。

(一)多鼓励幼儿参与活动规则制定,促进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幼儿要具备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从小形成规则意识,增强集体归属感,还能为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活动内容一起出谋划策,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幼儿用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剩饭、剩菜等现象,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时,用手机记录下这些场景,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幼儿看,并请幼儿发表意见。教师也可带领幼儿制定用餐规则,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讨论。相比教师的反复提醒,幼儿往往会更加关注自己制定的规则,并且热衷于提醒其他幼儿来遵守。

(二)多引导幼儿参与日常收纳整理,帮助其建立并运用数学经验

日常收纳整理活动蕴含丰富的数学元素,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教育活动,促使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系。

例如,在建构游戏后的玩具收纳环节,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讨论收纳办法,思考分类标准。比如,玩具的颜色、形状等都可以成为收纳分类标准,同一种颜色的玩具中还可以按照玩具形状进行二次分类。

每天的值日生活动也是幼儿练习收纳整理的好机会。班级值日生可以是幼儿轮流担任,担任值日生的幼儿要负责清点、整理活动后的物品。比如,在室外活动后,他们要运用点数、配对等数学经验整理其他幼儿换下来的鞋子,检查玩具是否摆放整齐,等等。日常的收纳整理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还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三)多带领幼儿参与劳动,培养其任务意识与合作能力

劳动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点部分,也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积极创造机会带领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

例如,幼儿进行完剪纸活动后,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垃圾桶和小扫把,鼓励幼儿把自己游戏后产生的纸屑清扫干净。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再如,教师可带领幼儿到食堂去帮厨。幼儿在练习择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手指小肌群的力量,还可以养成细心、耐心的做事习惯,形成坚持完成任务的劳动品质。

二、发现游戏中的问题,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学习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中蕴含了诸多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这种具体可操作的学习同样具有累积性和长远效应。幼儿园与小学虽然有本质不同,但从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幼小之间存在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教师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其更好地实现深入学习。

(一)通过大型建构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大型建构游戏是幼小衔接阶段开展的重要游戏类型,其对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建构游戏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材料支持,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建构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充分想象与实际操作,将自己设计的内容利用大型积木等材料创作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也让幼儿的空间思维得到了良好发展。组织幼儿开展大型建构游戏,不仅增强了幼儿在思维、审美、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建构中形成了合作、协商等社会交往能力和做事坚持、专注等学习品质,这对幼儿未来步入小学后的学习有积极作用。

(二)通过合作沙水游戏,激发幼儿的内在探究动机

沙水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类型,幼儿通过沙、水混合,借助小锹、长板、U型管等辅助材料进行多种类型的游戏,如挖坑、寻宝、建构、搭水渠等。幼儿在进行沙水游戏中,不仅可以发展感知觉,还可以有效激发自身的内在探究动机。幼儿在沙水游戏中可以尽情地探索、愉快地游戏、自由地创作,在亲近自然的玩沙活动中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比如,幼儿发现在干燥的沙子中无法向下挖得很深,便将水引入沙池,他们发现沙子变湿后,向下挖深就变得容易了很多。随后,他们又发现水并不是越多越好,水放得太多,就会把沙子冲走。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过程。组织幼儿开展沙水游戏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肌肉力量的发展,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内在探究动机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户外挑战游戏,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合作交往能力

户外挑战游戏是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游戏方式之一。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来说,其动作发展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平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灵敏性,能够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平稳行走。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提供滚筒、方箱、木梯等大型户外游戏材料和海绵垫等安全保护材料,鼓励幼儿自由组合拼搭材料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比如,幼儿在进行滚筒游戏时,最开始是推着滚筒向前跑,或者钻到滚筒中,随着滚筒向前滚动。一段时间后,幼儿开始尝试站到滚筒上。刚站到滚筒上时,他们会尝试放低身体,稳定平衡后再慢慢站直。教师通过提供适宜材料,引发幼儿开展自主挑战游戏,这不仅让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与锻炼,也让幼儿在分享、交流中形成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的良好发展。

(四)通过游戏故事的分享记录,培养幼儿的反思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分享、交流、记录活动是培养幼儿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幼小衔接阶段注重对幼儿上述能力的培养,对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在游戏后,教师应及时组织游戏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幼儿回忆游戏过程,讲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发现,引发其他幼儿的关注,并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幼儿再次游戏、尝试验证经验的兴趣。在讲述分享后,教师还可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幼儿学习书写奠定基础。例如,在尝试让小球能够顺利地从坡道上滚下来,并击倒前方的积木块的过程中,幼儿会在分享反思中逐渐尝试抬高坡道的一端,在坡道两侧增加固定的积木,让小球能够不脱离轨道顺利滚下。

三、创设阅读的空间,促使幼儿自主思考

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幼儿逐渐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这对幼儿步入小学后更好地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

(一)制定“阅读约定”,共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阅读环境的创建,有助于幼儿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一是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相对固定、集中的阅读时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餐后、午睡前、离园前等时间段开展阅读活动。二是建立简易书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个单独的书柜,上面放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幼儿的读书感受,鼓励幼儿将阅读的感受分享给他人。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好书推荐”小栏目,把幼儿喜欢读的书或感受用图片或简短的文字呈现在墙面上,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交流阅读感受提供平台。

在幼儿阅读时,教师关注的不仅是让幼儿去识别、观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还应关注幼儿在阅读时听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定期录制一些经典有声故事与幼儿分享,帮助幼儿锻炼听力和理解能力。在激发幼儿兴趣后,教师可以建议幼儿也试着讲述故事并录制,将他们录制的有声故事分享给大家听。这不仅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也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一个过程,同时还能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

总之,幼小衔接阶段是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猜你喜欢

幼小建构游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