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方法
2022-02-18周海燕
■文/周海燕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课程游戏化能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丰富和有趣,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笔者所在幼儿园在2014年开始了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自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以来,我园教师在阅读专业资料、参加学习培训、分享交流等活动中,重塑了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我园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积极探索利用园内外丰富的天然资源,创设多元化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自由交流的活动机会,真正将游戏权利还给了幼儿。
一、让幼儿的环境有价值
一直以来,我园结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理念,将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作为重要的课题,巧改户外区域环境、妙设室内区域环境,做到内外兼顾,以多样的游戏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材料来为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科学创设室内外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我园教师科学合理地创设了户外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自主游戏的空间,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我园教师根据园内的草坪、道路、花园等的特点,用心规划,注重安全、美观、实用,创设建构区、运动拓展区、艺术创想区、趣味娱乐区、特色表演区、能手种植区、阅读休闲区等户外区域。例如,我园教师在小班的一角创设了趣味娱乐区——“童话小天地”,布置了小木屋、小池塘、小山坡,并结合绘本主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如“戏小鱼、铺小桥、采蘑菇、拾落叶、赏睡莲”等,让幼儿在犹如童话的自然环境中自主游戏、自由探索,从而积累经验。我园教师最大化地优化了室内每一个角落,其创设过程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幼儿一起创设区域环境,如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创作需求的美术区、鼓励幼儿大胆探究的科探区、温馨开放的阅读区等,让幼儿在真实自然、开放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第二个层次是教师不断思考环境与课程的关系,让环境“动”起来,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随时更新、调整环境,让幼儿能愉悦地学习。
(二)努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激发幼儿学习内力
首先,我园教师梳理了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并基于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课程资源。教师先收集校内外资源再进行梳理,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把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坑、一人一事分类统计,并通过研讨,备注这些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及其与课程的适配性,建立和完善资源库。其次,我园教师树立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了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用幼儿看得懂的方式绘制可调节式资源图,并通过幼儿的发现和实践不断完善资源图。最后,我园教师带领每班幼儿同步建立班级资源库,根据班级的家长资料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等丰富班级资源库,在课程实践中增强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我园教师的环境创设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合理规划室内外环境,最大化合理使用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园内外资源;二是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三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持续优化环境。
二、让幼儿的课程更适宜
虞永平教授曾说:“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支撑下,教师应该大胆创新,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包容的课程探究环境,设计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课程。
(一)问题导向式课程研讨
第一是教研形式的转变。教师要走进活动现场,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即时研讨,围绕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学习环境创设、课程实施和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筛选出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如“如何创设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课程”“如何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游戏”“如何把游戏活动融入课程中”等。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和梳理,以集体教研的形式解决课程和一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夯实园本课程的实施基础。第二是教学策略的跟进。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幼儿的思维品质、观察幼儿互动的情况等。其次,教师要学会记录,这可以是照片类记录或文字简短描述,教师要随时在观察的基础上记录幼儿学习的点滴。再次,教师要学会分析,即在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语言、神态等,逐渐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发现课程内容、课程环境在幼儿学习中的价值。最后,教师要学会调整,借助观察和分析,调整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让教学活动更有价值,更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
(二)深度学习班本微课程
近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通过“1+n”的模式对班本微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实践探索,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原有的教材元素上创设课程内容,第二个阶段是教师带领班级幼儿实施班本微课程,第三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和探究微课程。在班本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课程从教材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教师明确了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幼儿的日常生活,二是幼儿与各类资源的互动,三是幼儿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的过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活动,使幼儿有机会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新的经验。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理念是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在课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名幼儿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密码”。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并实施系列课程,要明白适宜的课程才是对幼儿最好的课程。
三、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教师要多关注周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教师要慢慢探寻幼儿学习的本质,因为幼儿的学习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片段式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短暂的行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学习动机,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一)呈现视觉化学习过程
在这次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园教师采用了“三墙式”的呈现方式,充分展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三墙”即生活墙、课程墙、区域墙。生活墙中的内容包括入园签到、班级公约、幼儿的一日生活等,每个班级的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个性创设生活墙。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记录生活中的学习,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课程墙中的内容即幼儿参与课程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它通过思维导图、课程流程图、课程设计规划图等形式,把幼儿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效和过程呈现出来。区域墙是指班级中不同区域内容的呈现,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课程的进行和游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示意图,可以是幼儿作品,也可以是操作完成卡,还可以是观察记录。“三墙式”的呈现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学习的舞台,从而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成效。
(二)呈现有序的班级收纳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即课程,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这次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教师着力推进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发掘生活活动中的学习因子,并采用游戏化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游戏材料收纳是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之一,其中也蕴含教育意义。我园教师采用了以下几种游戏材料收纳方式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第一种是匹配式收纳,幼儿一一匹配收纳整理,既整理了无序的环境,也习得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种是归类式收纳,可以将材料分为水果类、绘画类、颜色类等,也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归类收纳。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如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第三种是自主归纳,让幼儿做班级的小主人,这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收获成功和喜悦。
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对于幼儿而言,生活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幼儿熟悉的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四、让幼儿的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园教师发现原先的评价方式已不能完全反映幼儿现阶段的学习,也不符合课程游戏化精神。通过探究和实践,我园教师对评价做出了相应调整,如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从重测评转为重日常,等等。首先,我园教师尝试完善评价体系,把幼儿的自我评价也纳入评价体系中,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细化评价内容,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其次,教师更注重对幼儿日常的评价,包括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幼儿在课程学习中的点滴等。最后,教师不断寻找适宜的评价方式,通过阅读与评价有关的各类书籍、翻阅专家团队的理论体系等,以期找到更科学的评价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要聚焦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点,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教师可以“退”到幼儿身后,学会观察和倾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可以“思”在幼儿身前,专业引领、学习提高,为幼儿提供适宜、有效的教育;可以“玩”在幼儿身边,共情共乐、理解支持,成为幼儿学习上的引导者、游戏中的玩伴,与幼儿共成长、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