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以扑克牌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为例
2022-02-18朱君然
■文/朱君然
幼儿园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幼儿的游戏创造条件,如时间、空间、材料。幼儿的游戏材料应该具有可变性和多功能性。比如,扑克牌有着独特的花色和材质,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也是一种低结构的游戏材料。
一、利用扑克牌助力益智区
(一)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趣味化
扑克牌的牌面具有1~10十个数字,这与幼儿对数的认知范围是吻合的,其四种花色更是充满多种组合玩法及挑战。
教师将数学知识和幼儿熟悉的扑克牌游戏相结合,投放到益智区中。以下呈现三个不同年龄段益智区扑克牌游戏玩法。
1.小班游戏——点点找家。游戏目标如下:发现扑克牌中的数字和图案数量对应,进行点数对应游戏。
材料准备如下:将扑克牌的J~K去掉,将A换成数字1,各花色投放1~5张,将扑克牌中间的图案完整地挖出并放在小筐中,留有数字的框框粘上卡纸底板做成操作卡。
玩法如下:幼儿从小筐中选择图案,根据图案中图形的数量将其和数字操作卡匹配成完整的一张扑克牌。
2.中班游戏——同花色数字排队。游戏目标如下:利用扑克牌牌面的数字,按照同样花色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为1~6数字排序,进行游戏。
材料准备如下:将扑克牌的J~K去掉,将A换成数字1,各花色投放1~6张,放在小筐中;操作卡上的“1→”表示从1开始由小到大排序,操作卡上的“6→”表示从6开始由大到小排序;每张操作卡上画上牌面花色。
玩法如下:幼儿从小筐中选择扑克牌,根据操作卡同花色的要求给数字排序。
3.大班游戏——比大小。游戏目标如下:利用扑克牌牌面的数字,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游戏,掌握游戏规则,游戏结束时手中扑克牌张数多的一方胜利。
材料准备如下:将扑克牌的J~K去掉,将A换成数字1,各花色投放1~10张,放在小筐中。
玩法如下:2~4名幼儿参与游戏,每人持有一个花色1~10张扑克牌,每人每次出一张牌,比较数字大小,牌面数字最大的人赢,与此同时,数字小的扑克牌则归赢家所有,游戏结束时手中扑克牌张数多的一方胜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
扑克牌游戏的数学元素非常多,比如数量、数序、分成、运算、大小等。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抽象思维,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数的概念,大班幼儿有了一些初步运算的经验,也非常喜欢规则游戏。所以,教师将扑克牌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益智区,设计形式各异、层次多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具体操作中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
如在“猜猜我是数字几”游戏中,扑克牌牌面上的数字被教师用胶布粘了起来,幼儿需要根据牌面中图案的数量在操作卡上写下数字,然后再撕开胶布核对自己的答案,如果正确就在数字后面的方格中打“√”,错误就打“×”;对于有“×”的小朋友,在游戏后的谈话活动中,教师会重点关注并提醒他们用不同的题卡进行反复游戏,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并自然地获得数学经验。
(三)促进幼儿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幼儿在扑克牌游戏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认知和数学经验,牌类游戏是锻炼脑力的游戏,在这些蕴含着学习目标、规则、竞赛等元素的游戏中,幼儿的记忆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如大班小朋友在玩“对对碰”游戏时,先任选“1~5”五对牌,正面两排摆放好,数序位置打乱,参与游戏的两位小朋友记忆15秒,然后将所有的牌盖好,两人轮流一人一次翻两张牌,翻到对子就可以拿走,拿到对子多的一方胜利。等熟练游戏规则后,可以由五对增加到六对,再增加不同花色,以此提高游戏的难度,促进幼儿发展。扑克牌游戏形式多样,而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也有沟通,有双方对规则的理解、游戏中的互助与合作,每一步的对弈让幼儿开动脑筋“审时度势”,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尊重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难易递进,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在牌类游戏中,幼儿的能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规则,对数字、形状、方位都很敏感,但有些幼儿明显能力偏弱。
教师在投放材料、设计游戏玩法时,要考虑到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难易递进。如可以先投放花色单一的扑克牌,设置初级挑战,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对能力强、掌握快的幼儿可以设置中级挑战难度,对初级、中级都掌握的幼儿可以设置终极挑战。完成终极挑战任务的幼儿要担任“小小裁判员”,为初级、中级挑战的幼儿讲解规则和任务,因材施教,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扑克牌搭建,丰富幼儿建构游戏
(一)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扑克牌搭建并没有固定的玩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用扑克牌进行平铺、折叠、卷、立、垒高、围合、架空、链接等,搭建出各种造型。
在利用扑克牌进行搭建时,幼儿可以任意用纸牌来建造单层建筑、双层建筑、组合建筑,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
(二)增强幼儿合作能力
扑克牌体积小也比较薄,小型单一的建筑并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搭建大型建筑物往往需要几个幼儿共同完成,这可以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偶尔会因为临时改变方案而相互沟通。但扑克牌搭建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地轻拿轻放,小声说话。同时,教师在大班幼儿的建构区投放了纸和笔,便于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沟通和设计。
扑克牌搭建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进行合作的机会,在确定搭建主题、设计与改造方案、商量分工、共同搭建的过程中,幼儿的团队意识自然形成,其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扑克牌的材质轻薄、建构的稳定性差。为了防止“前功尽弃”,不让建好的建筑物坍塌,幼儿搭建时动作既要轻也要精细,这无疑能够让其手部的小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在重复的搭建动作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丰富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
幼儿园建构游戏常用的材料有积木、奶粉罐、纸筒、薯片罐、纸盒、饮料瓶、纸杯等。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需要场地和空间,所以在投放的数量上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扑克牌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性,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幼儿园的建构活动中,在数量上基本没有限制,一小盒扑克牌就可以建构一个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不但可以在桌面搭建,也可以在地上、走廊上搭建,轻便易收纳,对于室内场地较小的幼儿园也适用。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扑克牌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应帮助幼儿在纸牌游戏中获得知识经验,理解规则,学会合作,实现全面发展。
(一)及时准确地发现幼儿指导需求
在益智区的扑克牌游戏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接受游戏中的挑战难度、在游戏中有没有兴趣、对能力欠佳的幼儿怎样调整游戏玩法、对能力强的幼儿如何增加难度等,通过有效的观察分析进行适时指导。
在建构区的扑克牌搭建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对扑克牌搭建方法、技巧的探索,也要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和特点,及时地帮助幼儿了解扑克牌搭建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地探索扑克牌搭建的新方法,设计建筑规划图纸,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等。
(二)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适时地调整指导方法
在对幼儿的扑克牌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要把握幼儿求助的时机,恰当地介入指导。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选择进行一般指导还是深入指导。例如,询问、讲解、提要求就是一般指导方法,而深入指导的方法有“设置问题启发幼儿的思维、探究和协商、建议”等。教师指导的时机要适宜,方法要灵活,要基于幼儿的游戏和学习的需要适时地调整指导方法。
(三)纸牌游戏的指导,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纸牌游戏指导时,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指导方法。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看见别人怎么搭也会跟着怎么搭,边搭边想象;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在搭建之前会简单地进行规划——类似“我想搭一个圆形的墙”这样的搭建前的口头规划;大班幼儿能够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评价,并能够和同伴分工合作、提前规划以及在建构的过程中商量修改。
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于数学的认知是不同的,教师应该熟知幼儿数学认知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内容的游戏,并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四)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幼儿在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通过对幼儿扑克牌游戏的观察可以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个体差异。所以,教师投放的材料和设计的内容要能够让不同能力的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够乐意参与、积极探索。只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总之,不论是将扑克牌与数学元素结合设计成益智类游戏,还是将扑克牌作为一种低结构的材料投放到建构区,其目的都是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让幼儿的游戏和材料更加丰富。
扑克牌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要,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扑克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