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2-02-18戴宇婷
戴宇婷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他的学生洛安德森(L.W. Anderson)对这六个层进行了重新修订,将其归纳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层次目标”,而“分析、评价、创造”称之为“高层次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列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当前我们的小学生在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方面有比较好的发展,但是学科思维方面的培养涉及并不多。这不仅仅存在于信息技术学科,其实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只注重“低层次目标”,对“高层次目标”的培养仍存在很大的困境。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许多“虚假学习”
所谓“虚假学习”就是看起来学生在学,其实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虚假学习往往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缺少兴趣,不掌握学习方法。因为现在的课堂教师主要以技术讲解为主,学生总是重复机地械训练来学习,他们不了解为什么学,怎么学,所以当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新技术时,仍旧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例如,在scratch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跟随老师完成课堂任务,但是程序设计的思路,遇到一个新的任务全然不知道怎么下手。
(二)学生缺乏思考的主动性
第一种情况是课堂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教师抛出的,但是学生不爱思考,总是等着老师给答案,有的时候盲目地照抄答案,遇到问题不会灵活变通。第二种学生在课堂上其实也能生成问题,但是他们已经不去思考遇到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向老师寻求帮助,过分依赖老师,缺乏思考的主动性。例如,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变换一个场景,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运用了,不会知识迁移,一味地等待答案。
(三)课堂知识没有经过提炼
教师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在教学内容庞大、复杂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区分、筛选和提炼,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书上的操作过程,导致学生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已有的知识上,而真正的核心、有难度、有挑战的课题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不懂和不理解的内容,但是出于进度的考虑,教师往往会掩盖和忽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进度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一味地追求教材,忽视了知识的提炼。
面对以上的情况,我觉得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改变,未来需要的人才不是照搬知识,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的“书呆子”,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是1976年美国学者佛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 Salji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首次提出“学习层次”的概念,他发现,浅层学习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不宜迁移;而深度学习到最后就上升到了一个高阶的思维品质。
我国的深度学习是有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首次提出的,起步较国外来说是比较晚的。他认为深度学习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并且逐步加深理解,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2016年郭华教授重新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他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的主题,能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过程。
三、引导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根据多年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我以《克隆飞机大战一课》为例,培养深度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炼核心概念,细化高阶目标
在深度学习目标的设计上,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教师首先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最终确定本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例如我在上《克隆飞机大战》时,也发生过偏差,开始只注重课堂的完成度,结果一堂课时间非常紧张,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角色的绘制上,完全忽视了程序设计的本意,所以我重新审视教材,提炼目标,发现本课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克隆控件,利用克隆控件控制角色的变化,那么核心概念是克隆,提供基本的角色和脚本,让学生主要在现有的脚本上修改,体会克隆的运用。
克隆的概念是很抽象的,怎样让一个它转变为可操作、可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scratch的制作中被广泛运用,学生喜爱游戏,很多游戏都用到了克隆,所以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克隆来做一个,从而真正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中。
(二)营造真实情境,培养学习动力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一个真实的课堂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构建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又能融入核心概念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其实学生主动学习是开启深度学习的关键。
在scratch的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课堂融入游戏设计,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就会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力,有时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制作,当然很多时候也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会整理相关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解决困难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一举两得。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学生自发产生内部需求的导火索,例如,在教学《克隆飞机大战》时,让学生来思考在平时玩游戏中飞机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种击中了,爆炸消失,第二种没击中,掉落到地面消失。学生很快会给出答案,此时就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来梳理两种情况,从而达到上课的目的,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挑战,感受到了编程的乐趣。
(三)构建倾听环境,真实了解学生
传统的教学大多重视教材的完成度,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掌握程度,浅显地认为讲完了教学内容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其实学生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学生的学生是没有主动性的。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让上课的环境产生一种安全的氛围,可以降低学生紧张的状态,从而呈现一种自然的学习环境。只有当一个老师真正理解学生时,学生才能在一个主动的环境下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真正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深入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迷思困难”和“认知冲突”,以此来设计课堂流程。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一点,放手让学生来操作,五年级scratch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自己尝试,教师因教学打断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很反感,课堂上还能听到一些抱怨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点生气他们的反应,索性想让他们知难而退,结果并未能如我想象的那样,课堂变得很安静,学生都在操作,尝试,而且胜利的声音随之发出。看到这里我猜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习惯性地总是让学生跟随我,甚至有一种操控欲,完全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自己操作了,而且发现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迫切地想要解决,此刻我切换到一个完成的同学的电脑投放给全班,让他作为小老师来讲解,小老师开始有些害羞,渐渐地进入状态,学生以学生的思路讲给学生,反而比老师讲效果更好了,其他同学也受到了鼓舞,课堂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四)设计互动交流,开展深度反思
反思是深度学习的一个特征,所以我们要围绕课堂目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汇报策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法,互相质疑,互相碰撞,在碰撞中反思,从而提升了能力。在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时,教师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体验到高度乐趣,进而则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传统教学反思教师应用说教的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整体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在教学中,将深度反思应用在其中,促使学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满足这一教学工作开展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创新的高度要求。同时,应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反思工作能够高效应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促使学生能够在拓展学习的过程感受到高度趣味性,满足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工作开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升的高度要求,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克隆飞机大战》中,飞机没有被击中消息我开始只想到了一种方法,就是“当飞机的Y坐标低于一个位置时,则飞机消失”。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探索,然后交流汇报。有一个小组产生了一个新的方法,原来我提供的飞机开始出现的Y坐标位置是180,他们修改为150,这样就可以设置“当飞机碰到边缘后,就消失”。由于开始不是180的坐标,也就不是从边缘出现的,所以就没有问题。可见只要给学生机会,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或者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效果,让学生来对比,交流,在范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新游戏的开发和创作,而且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改变,比如游戏界面、游戏角色、游戏难度、游戏趣味性上,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丰富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一个难度交到的创作。
(五)创造拓展环节,学会知识迁移
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在理解核心概念后,提出一些体现知识变式的拓展环节。它可以是作为梯次学习任务的高阶目标,我们可以进行知识迁移。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创编设计环节,也就是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奇思妙想,创编自己想要的游戏,使学习不断深入。
例如,在《克隆飞机大战》中,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脱离范例作品的限制,进行全新的创造性的开发与设计,添加自己喜欢的元素,根据需求合理利用“如果,那么”“重复执行……”已经学过的选择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的语句,来实现完整功能开发的游戏设计。甚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克隆飞机大战》为蓝本,设计了《打地鼠游戏》《接小球游戏》《疯狂切水果》《雪花飘落》《烟花绽放》等新作品,展现出强烈的创造欲,让学生体验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运用到更多实际中去,让学生充分体会核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最终实现学习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六)加入创新元素,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开展有效创新,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则能够保证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但是,在传统教学作中,教师仅仅对学生进行课堂所学知识巩固强化,思维能力长期不能够得到拓展,在后期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依旧低下,难以满足其学习与发展的高度要求。因此,将创新元素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通过网络信息化的广泛性作用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拓展培养,促使学生在参与这一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升,满足教学要求,为后期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在应用这一模式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评价,保证信息化资源应用的合理性,促进课堂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较少,同时部分内容过于陈旧,难以满足当下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拓展知识面,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则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满足信息化人才培养实时性的高度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对网络中的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梳理,进而进行教学创新应用,充分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克隆飞机大战》中的作品在创作与创新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前三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游戏开发制作要求。比如在制作书本上的作品时,先熟悉一些相关积木块的知识,并能熟练使用其快速游戏的学生,开发只属于自己的作品。能够制作出书本上的作品但是有一些困难的学生,尝试在范例的基础上做出稍有难度的作品。完成书本上知识难度很大的学生,可以尝试进一步丰富游戏的功能,使游戏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设计,能够为学生创造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开发与创作,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创新设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深入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希望通过各个学习阶段教师的努力,可以较好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将深度学习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作用,教师则应该对其实践优势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落实策略,为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能力巩固与思维培养,满足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