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2-02-18骆益春向娇艳晏宁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规培住院医师医学生

骆益春,向娇艳,晏宁*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 401331;2.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31)

医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卫者,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能否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事关国计民生的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可见,加强规培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需要,也是医学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在于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结合,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医师是‘全人’的,是德才兼备的;他们不是医疗技师,技师是‘半人’的,是残缺的。”[2]医学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造就一批批纯粹追求知识与技术的空心医匠,医生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由于其从事职业和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本领,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医德修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医学生增强医德修养、强化人文关怀精神的关键课程,尤其在规培阶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医师在锻炼和提升临床医疗技能的同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成为德高医精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二)有助于促进医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才能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在医学人才培养的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紧密衔接的背景下,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囊括更多的教育环节,将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学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深入做好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三)有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事业

住院医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必定会影响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水平,甚至对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产生影响。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医师牢记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医学初心,在临床诊疗中展现较高的医德修养,从而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提升、帮助缓解医患矛盾,为人民办好更满意的医药卫生事业。

(四)有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建设

新时代引领新征程,新征程的开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规培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好地认识把握这一战略要求,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推动健康中国的全面建设。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制度,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启以来,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推广时间较短,规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两张皮”“断档期”“真空区”“形式化”等问题有待解决。

(一)“两张皮”问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有效融合

对于住院医师的培养,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一不可,但就目前的医学教育情况来看,二者尚未实现有效融合,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在医学生院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在任务繁重的专业课程面前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加上各专业课程教师多为临床医生,课程思政观念尚不深入,往往在课堂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到了规培阶段,当医学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进入规培基地培训时,其教育主体转变为各科室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不是专业的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在带教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的传授,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融入规培课程教学之中,思政课程让位于临床带教课程。

(二)“断档期”问题:学校教育与规培教育未能有效衔接

2014年11月,“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对医学生的素质提升、医德培育意义重大,因此,这一阶段也不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断档期”和“薄弱点”。而现实中,由于规培阶段管理主体的转变,学校教育与规培教育相脱节,学校很难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至规培基地。学校教育阶段尚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到了规培阶段,不仅没有系统的思政课程,规培大纲中也缺乏相应的思政教育要求。这种教育的脱节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育。

(三)“真空区”问题:业务教学与服务管理未能有效协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与其他教学阶段相比,具有临床教学和服务管理的双重性特征。规培基地的住院医师来源多样,一般由本院住院医师、外院住院医师、社会医生以及参加规培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构成。其中,外院住院医师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和规培基地联合管理,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由其所在学校和规培基地联合管理,社会医生归属感低。规培阶段这种教学管理的双重性,很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不清,加上规培基地临床医疗工作、科研任务繁重,带教老师无法在住院医师的带教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住院医师的动态管理、质量考评难度大,在规培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理不畅、教育缺失,从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盲区。

(四)“形式化”问题:教师热情与学生兴趣未能有效激发

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生动形象性,主要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容易陷入空洞的泛泛之谈[3],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规培中很难得到重视。一方面,规培阶段的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大多是学理科出身,受传统理科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无用之学,大部分规培基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多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大多刚从学校毕业转到医院学习,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照本宣科、简单说教,单调的文件阅读和传达,不与住院医师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相联系,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和学习兴趣。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立足于前一阶段分析的现存问题,从课程思政建设、医教协同体制创新、教育工作部署、物质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使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4],强调各类专业课程要充分挖掘自身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规培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医院要坚持医学与思政相结合的培育方针,鼓励开展院校合作的课程思政专项培训、专项课题,推选具有示范效应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优秀教师、优秀课程,使课程思政建设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带教老师要坚持医德医术并重的育人理念,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注意在患者门诊、临床查房、技能教学、医患关系处理等过程中对住院医师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打造融基地、课程和教师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有助于落实落细住院医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创新医教协同体制,打造一体化思政教育管理平台

规培阶段的思政教育要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创新医教协同体制,一体化统筹医学生的院校教育和规培教育,实现整体设计、各阶段有效衔接。一是教学目标的衔接,要将德育目标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体系。二是教育内容的衔接,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住院医师的规培大纲之中。三是教育方法的衔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四是教师队伍的衔接,选派优秀思政教师前往规培基地参与住院医师的教育和管理,搭建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此外,还要在规培基地与住院医师原单位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形成全程育人体系。

(三)优化教育工作部署,建立协调联动的思政工作机制

加强规培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依托和优化各规培基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住院医师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规培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细化针对住院医师的思政工作内容,确保各部门分工明晰、责任落实。另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医院的常规工作部署,根据住院医师的特点,在医学教育工作会、日常主题教育、上级文件宣讲学习等工作和活动中,部署住院医师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住院医师的岗前培训、日常管理、科室带教、出站就业等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效协同起来,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加大物质资金投入,提供坚实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对其建设不仅要引起思想上重视,也要加强物质上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首先,规培医院应高度重视在职业待遇、职称评聘、培训进修、教学研究等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纳入带教老师的考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动力。其次,要加强规培基地的思政教育环境建设,发挥院内党团组织、新媒体平台、宣传栏等阵地作用,打造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再次,要结合临床工作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合案例教学、PBL教学等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线上教育平台,增强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在住院医师的身心健康上给予更多关注,坚持以学生为本。

四、结束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们毕业后成长的关键阶段,加强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高医精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协同性,提高医学人才的医德修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医学人才的培养事关人民的健康安全、国家的长治久安,还需要新时代的教育者接续努力,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人。

猜你喜欢

规培住院医师医学生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为规培提供政策保障
规培:在突破中走过2014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该重视规培的“均等性”了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