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02-18冀会芳周洪伟李福林
冀会芳,周洪伟,李福林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 450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作为全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军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更是把“立德”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对铸魂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挥育人的主战场、主阵地——军校专业教育课堂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军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是摆在每一名军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军校专业课程教员,须积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在自己的这段“渠”上做到“教”“育”并重,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和方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思政针对性和亲和力,使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课程定位
《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课程是密码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隶属于专业基础知识中的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模块,面向密码管理多种数据管理需求开设,从字节、数据集和海量数据三个层面讨论数据编码、组织、检索等数据管理技术。该课程对于学员掌握数据管理技术、培养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教学,使学员理解并掌握基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基于数据库管理数据、基于大数据管理数据的特点、方法和应用场景,使学员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课程组一致把价值塑造作为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多次组织深入研讨,按照新时代革命军人德才兼备要求、军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生长军官技指合一能力素质要求,明确“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德育目标,做到课程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和德育培养目标的高度融合和统一,修订课程大纲,科学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体系和知识结构中,深入挖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行业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等相关德育元素,努力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统一,将思政教育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绪论,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管理技术、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管理技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使学员对数据管理技术建立起整体的认知架构。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管理技术部分主要介绍数据编码(整型、浮点型数据编码)、数据组织(基础语法和应用、其他标记语言等)、数据存储与查询等内容,并安排微型数据管理系统作为实践内容。基于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技术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基础(数据定义、查询、数据更新和视图、完整性与安全性)、数据库应用(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系统(关系代数与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等内容,并安排证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践内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管理技术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大数据存储技术、HDF系统分析)、数据模型(基于键值对数据模型、NoSQL分析)、数据查询(分布式计算与查询处理、MapReduce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技术、Apriori算法分析)等内容,并安排Hadoop的安装与使用作为实践内容。
(二)思政元素挖掘
如何在按纲实施教学的同时,真正做到“育人”是我们实施教学侧重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围绕“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结合现代教育案例,依托知识点充发挖掘思政元素,让知识传授服务于思政教学,让思政教学升华知识内容,二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在绪论一章,通过介绍代表数据管理技术的图灵奖获得者以及我国相关学者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成长的思考。在介绍这些杰出人物的生平时,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所提出的数据管理技术的同时,也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成长经历,使学生在掌握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脉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杰出人物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热情。以我国相关学者介绍为例,使学员了解我国数据库技术曾经的落后,现在的奋起直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通过身边的成功案例,使学生感受成功,勇于追赶成功。
在数据组织一章,以C语言数据类型为例介绍数据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看问题。我们以C语言中两个正整数相加有可能为负为例,让学生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从计算机和人类不同角度去理解数据,深刻体会到数据组织对上层应用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不能流于表面“正整数与正整数一定为正”,而是要知道“根据数据组织的方式,其结果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通过C语言浮点类型的不精确性引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我们在讲解C语言浮点数编码时,让学生去理解浮点数为什么不能精确表示所有小数,此时引入Ariane 5火箭在初次航行时,发射后偏离飞行路径解体并爆炸的案例,使学员意识到数据管理过程中,一处细微的疏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进而培养学员细心耐烦、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在数据完整性一章,通过数据之间所存在的完整性关联来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的习惯。数据完整性,特别是引用完整性,强调的是数据与数据存在某种关联,在数据更改时必须维护这种关联性。这引出联系普遍存在的道理,提醒学生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在数据库层面就会导致数据的不完整,使得数据不可用,在做人做事层面就会导致做事出错,做人失败。
在数据库编程一章,通过数据库编程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介绍数据库设计方法、编程接口的基础,要求若干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完成实验科目,强调在完成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现有若干软件开发案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做大事,只有团结足够多的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课堂教学实施
在课程建设工作中,针对密码管理工程专业的需求和军校学员的特点,课程组编写了针对我校密码管理工程专业的《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教材及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开放的网络学习资源,帮助学员完成课上和课下两种模式的学习活动,课堂上结合丰富的案例,采用启发、引导、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使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与军队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任务模块,由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通过单人完成、多人协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员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员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对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培养“兵味十足”、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军校大学生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多次教学实施,我们在专业教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准则。
思政教学要围绕知识教学展开。思政教学是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完成。思政教学,不能因为思政而思政,而要做到“如盐在水”,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要素、特点等具体情况,将价值传承和知识教学有机融合。不能让二者生硬组合,造成所谓思政教学侵占知识讲授时间和内容的局面。
思政教学方法要得当。思政教学方法和时机要切入合适,尽可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当前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不容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思想灌输。必须注意思政教学的方法,避免枯燥和反复的说教,以免引起学生反感。
思政教学要成为教案内容。传统教案是以知识教学为主,把思政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必须将思政教学内容也引入到教案中,思政教学的主题,所依托的知识点,切入的时机和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和时限等信息都应该有设计和预案。思政教学不能是灵机一动,而是精心准备的。从整门课程,每次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规划和设计。
通过多次线下授课和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结合学员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考核情况,引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在学员满意度调查中,课程教学模式引起热议和好评,教学效果也大为改观,这一切为课程组开展思政建设增添了前进动力。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尤其是军校老师的责任,也是每门课程教学应该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充分融入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数据管理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和军校专业特殊需求,从课程全程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军队基因,并将其融入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员去思考、去感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和德育目标。在课程下一步建设过程中,如何动员学员积极参与思政资源开发,让学员成为思政元素教学的主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课题组下一阶段面临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