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心理授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2022-02-18王益彬王俊杰
王益彬,田 甜,王俊杰
(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2.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
一、引言
心理健康作为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高度重视。个体的心理健康不仅体现为社会环境中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还包括对个体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判断。随着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加之多重压力的共同冲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此前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根据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个体的心理健康可分为积极因素指标和消极因素指标,现有研究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仅调查研究生心理中消极部分,缺少对积极因素的关注,如以焦虑、抑郁等指标来评价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心理对个体的全面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现有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构建了“积极特质→消极因素”的补偿作用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多种积极性特质来抑制负性消极因素的生成,如领悟社会支持对研究生消极心理的抑制作用。这类研究的教育意味着以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来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而未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发展角度去探索实践方式,以服务引导取向为内核,以“积极特质→积极因素”的发展模型来促进研究生心理的健康运转[2]。因此,选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作为研究变量,包含了积极情感体验、良好心理品质和良好社会支持三个维度[3]。本研究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心理授权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授权是由 Spreitzer发现、李超平等本土化研究后得出的界定:个体在他人授权基础下获得的动力感知和经历体验。它是一种积极的、努力的自觉认知模式,是一种灵活的行为倾向[4]。已有研究表明由于研究生自身对自我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和成就动机,同时又面临着来自学业发展、就业压力及人际困境等多重压力,导致普遍存在负面情绪[5]。而心理授权能对个体心理健康、工作(学习)绩效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授权水平比较高的人,对自我和当下的环境认识得更明确,更能明晰目标期望,最终获得收益和影响力[6]。综上所述,心理授权可以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本研究以期通过提升研究生心理授权水平,促进对其学习意义的探寻和对学习意愿的激发,在学业发展中获得持久的动力和完成学业任务的信心,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业实践和心理调适,改善或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有助于产生积极的体验和学业影响缓解压力,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生命意义是一种有个体主观意愿、对个体生命有意义的概括性意图[7]。通常生命意义被理解为整合与建构满足需要和目标,追求满足和幸福的高维心理结构[8]。个体通过对内部的主动探寻、对环境事件的反应和社会学习来感知和判断生命意义感,这是衡量个体生命意义是否存续、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本研究将生命意义感作为中介变量,是因为心理授权的认知思维模式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在充分整合自我认知和环境信息后做出的倾向行为,是自我行为的内动力模型[9]。心理授权通过他人的有意授权,增强个体对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在行为过程中不断加深目标期望和主观能动,最终获得促进自我效能提升的行为结果。而生命意义指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发展意图,以更广大的目标来驱动个体行为,与心理授权可共同作用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建构。一方面,心理授权对感知体验的升维促进探索生命价的内驱力高效运转。在个体塑造和建立生命意义时,心理授权可提升个体对目标意义探索的效率,增加生命意义的主动获取与作用。另一方面,明晰的生命意义正向作用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高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生在判断自己的行为意图时能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涵育正向的心理品质和积累有力的社会支持。生命意义可以正向预测积极取向的生活事件,以便于体验到更为丰富的积极情感,同时生命意义感可以为个体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主观幸福感、心理适应等,会促使个体在追求自我完善时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另外生命意义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同伴交往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的领悟与运用有着正向作用。
综上,本研究依据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模型、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一个中介模型,考查生命意义感在硕士研究生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机制。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采用方便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来自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共419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其中包括男生190人,女生229人;就读学术型硕士的190人,专业型硕士229人;专业兴趣高的314人,兴趣较低的105人。
(二)研究工具
1.研究生心理健康量表
研究选用刘一兰编制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量表》,其中包含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品质和良好社会支持三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共47道题目[10]。该量表总Cronbach α系数为0.978,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6、0.961、0.955,具有较高的信度。
2.心理授权量表
本研究选用由李超平等人在2006年翻译修订的心理授权量表(PES)。PES共12个题项,在本研究中分为学习意义、自我效能、学习自主、学业影响四个维度,以Likert 7点计分,1-7表示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11]。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α系数为0.792。
3.生命意义感量表
研究选用的《生命意义感量表》由Steger编制,后由王鑫强等修订,留下10个题目、追求生命意义感和体验生命意义感两个维度,其中有1个反向计分,用Likert 7 点计分,得分越高,被试的生命意义感越强烈[12]。总量表及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 0.811、0.563、0.727。
(三)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进行探索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process程序(Hayes),其显著性检验均采用 Bootstrap方法[13]。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为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授权与生命意义感的特点,以描述统计得出平均值与标准差,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授权与生命意义感水平较好,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然后对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心理健康、心理授权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所示,三者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表1 各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二)生命意义感在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间的效应分析
在各变量相关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检验,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对假设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对生命意义感在心理授权和研究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并考查心理授权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总效应,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假设的中介模型在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心理授权可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可正向预测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授权也可正向预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说明生命意义感在心理授权与研究生心理健康之间部分中介效应较显著。心理授权到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为0.511,间接效应为0.255×0.962=0.245,总效应为:0.756,则高中生心理授权可通过人生目的感有对其研究生心理健康产生32.03%影响。
表2 生命意义感在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间的效应分析
进一步验证人口学变量的调节作用假设,运用SPSS20.0中Hayes的process程序进行检验,得出表所示结果。家庭情况在模型主效应路径上的调节作用的负效应显著,即家庭情况可显著负向调节心理授权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家庭经济情况越好,硕士研究生的心理授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越弱。同时,不同硕士类型对中介模型前半路径的调节作用显著,表现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的心理授权对其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大于专业型硕士。另外,在专业选择跟随兴趣方面,专业兴趣能显著调节中介后半路径,研究生的专业兴趣越高,生命意义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就越小。
四、讨论
相关分析表明,研究模型内各变量及其维度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心理授权是基于自身期望和主观意愿的不断推动个体实现目标的动力模式,与生命意义同样具有较强烈的内部动机。硕士研究生的心理授权水平越高,其生命意义感就越清晰。心理授权在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时,通过授权使研究生在学业任务完成时获得自我效能,促进其生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直接受益和学术影响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寻找生命价值并通过自身能力去实现这一价值,这本身就是内外交互行为机制获得积极体验的重要途径,且明晰生命意义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看来,生命意义越清晰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正向作用越强。
在中介模型检验中发现,心理授权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且生命意义感在心理授权与研究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模型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一方面,在社会认知理论下,心理授权是来源于授权者、由个体在自我发展中不断感知和体验的工作动机和投入感,这主要受到授权者认知的限制与个体在社会交替行为中的自我觉察的影响。其结构中对意义的探寻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这有助于其自我效能的积累。由此出现的积极动机和工作投入是个体在探寻自身价值与意义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对不同社会事件的积累,获得持续性的寻求生命意义。借由内在激励广泛挖掘自身的意图,激发实现个人意义的内动力,并在实现意图的社会交互作用中逐渐尝试影响外部世界。整个过程是在生命意义的建立中加入了更为强劲的积极因素,促使个体探求的生命意义更全面、更效率。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认为幸福感是个体心理健康重要的指标要素,而在幸福感研究中生命意义是最关键因素,则说明生命意义可以强有力地预测心理健康。在本研究中生命意义感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效应具有较高的解释量。明晰的生命意义感会在社会交互中主动获取环境中积极的因素,并由此积累更丰富的积极体验和社会支持,进而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维系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同时发现,家庭情况较富裕的研究生其心理授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效应最小且不显著。有研究表明,心理授权与家庭的交互可抑制个体的抑郁情感,通过缓解家庭功能不足带来的损伤,以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取。本研究中,家庭困难的研究生更需要心理授权的觉察来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和领悟良好社会支持,而家庭较富裕的研究生能从家庭层面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为充裕,自身积极情感体验的来源也更广泛,因此对心理授权促进心理健康的需求就不明显。另外,硕士类型可以显著调节心理授权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学术硕士的培养更需要研究生的自我效能助力其学习意愿的激发,这与心理授权的特质有高度的重合。同时,学术型硕士的生命意义感较为稳固,对自己人生目的的判断也相对决断。最后,所选专业的兴趣高低能调节研究生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主要通过生命意义感带来的幸福感与主动寻求自我意义和社会学习获得的积极体验来实现。而根据专业兴趣选择专业开展研究学习的学生在学业发展中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关注度,与生命意义感相互作用叠加,持续给予研究生动力和激励,以获得更高成就。
五、建议
(一)利用积极心理授权,激发自主思维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好积极的心理授权,在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能增加其自主学习的意愿与目标和投入学习任务的程度。使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中持续地感知学习动机,以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体验获得成果。其中要注意对家庭困难研究生的指引,提供其较为自由、充分交流的平台,增加其对长远意义和目标的培养,还要使其增加自信,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同时要以专业认同教育和生涯教育为主线,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我价值探寻,以理想信念引领塑造人生目的,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生成稳固的生命意义,助力积极发展
第一,高校要着力于引导研究生掌握探索和适应内外环境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环节为阵地,在学习、实践和环境交互中调整和明晰生命意义。第二要增加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在学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进程中以尝试能够加快生命意义成形的生活事件为核心,以积极情感体验为导向,助力研究生超越自我实现社会价值,增强生命意义的方向感。第三,要树立榜样指引研究生生命意义的调整与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