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2-18谭俊华吕妍妍
谭俊华,翟 燕,吕妍妍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一、前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依托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优势,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1]。新工科建设恰如学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正推进着高校从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评价激励、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室,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联系教师与学生、落实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3]。
目前专业教研室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某些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往往是新来的教师担任,不要说统筹专业建设和教研室活动,就是基本的教研室工作都很难保质完成,教研室在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纵观21世纪初期到2018年,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几乎没有教研室的身影。教研室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日渐边缘化,其正向功能被相关政策所忽视。近年来,陆续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均提到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落实“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教研室在引导学生求真务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引导以身为范,坚守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敢于创新、不忘初心,提高教学质量等人才培养过程,尤其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4]。
目前专业教研室肩负的主要任务有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产教融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以及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检查工作等,任务繁杂。由于教师们往往忙于学历和职称的提升,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对教研室工作参与性不高、教研室的研讨活动时间无法保证以及教研室主任既无职位又无待遇、没人愿意干、时常更换、教研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确立教研室的价值,并着力重建教研室,发挥其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完善教研室制度,建立教研室工作任务流程表
制度是教研室工作的保障。通过完善教研室的管理制度,形成对教研室成员的约束和引导,及时补齐制度短板,使教研室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管理活力。《教研室工作条例》其内容应包括:教学任务的安排、检查及质量控制常规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听课评课、青年教师进修与助课、师资培训、课题申报等专业建设方面;量化考核与奖惩等,在充分了解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制定基本教学质量标准。《教研室工作条例》是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遵循的思维导向、价值指引和行为规范。针对目前教研室工作任务繁杂、教研室主任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专业建设等问题,根据院系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教研室工作任务流程非常必要。目前教研室日常工作包括教学任务安排、教师配备、教材征订及相关教学工作的布置、实施和检查等,教研室日常事务工作流程见图1。教研室主任组织教师执行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时检查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图1 教研室日常事务工作流程图
三、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对照标准,明确各成员权责
目标管理是运用行为科学理论,根据院系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目标,然后将目标层层分解,以确立教研室内部主任及每位教师的分目标。目标将决定教研室每位成员要做什么事情,需要达到的标准,从而形成一个目标网络。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其贡献大小[5-6]。通过确定目标,把每个教师的具体工作同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联系起来,便于对教师工作量的统计,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研室工作除了日常事务外,还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一流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教研项目统筹和培育;大创项目、学科竞赛、“互联网+”竞赛的组织和推荐;教研室研讨学习活动;等等。图2列出了教研室主要工作内容的目标和标准要求。
图2 教研室工作内容的目标及标准要求
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各项教学任务按时高效的完成、过程资料规范完整。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线上线下混合式、MOOC教学模式,以及案例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建设一流课程和高水平教材以及后期培育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围绕着课程目标达成度展开教学活动,课程目标应可衡量、有适当的教学内容或环节支撑,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该并能够服务于目标的实现;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目标达成程度。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及各课堂教学环节间的关系见图3。
图3 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及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应坚持以练促教、以赛促学的原则,并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若干必修创新学分,实施覆盖全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国家级—区域级—省级—院级”学科竞赛体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提升学生实验设计与仪器操作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学校结合教育部年度教育大会工作目标,设置指令性教学改革项目,如应用性课程、应用性教材、课程思政以及虚拟性实验项目等,教研室与分属系部签署目标责任书,教师认领工作任务,明任务,抓落实,得成果,奖惩分明,教研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年底的绩效和评优挂钩。尤其是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从2017-2019年共遴选了100多门课程进行资助建设,要求课程知识与应用能力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做到“三对接和三一致”,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方法与技术进步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一致、课程目标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方法与人才成长规律一致[7]。充分发挥优秀教学资源示范引领作用,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开展“互联网+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研究优势,凝聚教师队伍共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亟待重塑,基于项目实践引导或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建构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唤醒学习者内在动机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其能够主动学习,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因此教研活动也应该围绕着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教研实践活动正迅速与视频直播和大数据相结合,形成“互联网+教研”[9]。“互联网+教研”录制和直播视频有助于还原教学实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网上联合备课,增强教研的互动频度。图4列出了基于课程建设的“互联网+教研”模式,基于这种模式,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既能实现优质教学研资源的共享,又有助于教师建立信息课程资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4 基于课程建设的“互联网+教研”模式
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模式快速普及,教师们纷纷采用直播、录播开展混合式教学,包括实验教学也采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实景教学,极大拓宽了教学空间,提高教学实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对线上建课不熟悉,仅是将课堂搬到了线上直播,与学生互动少,线下作业有限,教学反馈效果一般。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培训。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教学新理论的学习培训,每月一主题如一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虚拟实验室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改革、新的教学方法理念学习等方面。通过“互联网+”作为有效教研协同的抓手,教研参与主体更多元,聚集教务处、专业教研室和全体教师参与,教研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通过组织开展沙龙、直播、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业务交流,推动教学“传帮带”,使教研服务更加贴合教师发展需求。教研室活动并不是组织实施后再写个总结就结束了,还必须要对教研室活动跟踪反馈,主要是对教研室活动所形成的结论的应用推广实践,并积极申报教研项目,产出成果。教研室活动只要解决教师们在工作中的困惑,提升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训,就能激发教师们主动参与性,不断成长。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五、充分发挥院系二级绩效考核的作用,提高教研室主体地位,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绩效管理能够促使教师目标与学校目标保持一致,教师清楚地知道其工作绩效与学校最终绩效之间的关系,双方对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均负有责任[10]。科学而准确的绩效评估为教师的培养、晋升和分配等提供客观依据,从而规范和强化每位教师的职责行为。教研室及其每位成员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认领工作任务书,年终对照工作目标实施年度考核,依据年度考核结果给予绩效奖励或者教研室运行经费的激励。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也是其教学管理中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也有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院-系-教研室逐层监控组织,但与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三全”[11]即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还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重过程监控,轻反馈结果,跟踪反馈不够高效,更是缺少持续改进;重视课程监控,轻实验实践环节监控;重内部评价,轻外部评价等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认为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控都是系管理层和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没有质量主体意识,不愿开展实质性工作。
基于此,绩效考核应适当增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环节的比重,以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以工作成果(业绩)为导向,把师生公认的、业绩突出的教师评选出来,适当给予奖励,且在年底考核、职称评定和干部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另外,还应注重教研室主任的选用和培训,赋予教研室主任管理专业的自主权力,并形成相应激励机制,使其工作投入有所回报。教研室建设以项目形式立项建设,有专门的建设经费,学院和系部也会根据年底考核结果,给予教研室一定的运行经费奖励补贴,激发教研室组织革新的动力。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相结合既充分调动教研室的活力,也调动了教师进行教研的积极性,为提升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结语
重构教研室组织,完善教研室制度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组织保障。激活教研室的效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更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强化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通过梳理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对照完成标准,注重过程管理,结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方法,有效激发教研室活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