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就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2-02-1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与感常态应用型

董 莹

因高校具有人员流动性强、人员密集等特点,防疫工作难度较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也受到了影响。尤其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其定位为培养服务生产建设一线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如何帮助毕业生在此背景下实现高效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招聘形式改变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趋于稳定,经济发展正稳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客观存在,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需要减少人员流动,对线下聚集进行严格把控,因此校园招聘形式有所改变,线上招聘成为主流。这一形式打破了原有校园招聘的时空局限性,可以使毕业生足不出户接触到更多的企业,获得更多就业渠道和机会,但也对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及表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线上招聘还存在虚假信息、信息泄露造成毕业生损失等问题。如何在线上招聘中识别有效信息、提高线上应聘技能、保护个人权益,也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应用型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在于,首先在办学定位上,坚持地方性、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其次在培养模式上,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选择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1],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实践环境的营造,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面对以上出现的新问题、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的,促进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就业,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要作出调整,积极应对。本文以形式、内容、师资为切入点,对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线上教学已完成了全专业、全课程的全面覆盖。目前教学平台稳定,硬件设施完备,但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仍然存在。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形式上:线上教学缺乏仪式感、参与感

一是线上教学缺乏仪式感。教学仪式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到行为都正视教学活动并做好准备。目前线上教学仪式缺失,居家式线上学习对学生来说充满诱惑,且缺少学习氛围和严肃感,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二是线上教学缺乏参与感。线上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学生参与感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线上教学的课堂组织方式有待完善,线上教学普遍存在互动少、互动质量低以及长时间无人作答的局面,浪费上课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二)内容上:教学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受疫情影响,线上求职成为主流。以往的就业教育教学内容以线下求职为落脚点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线下求职着装、礼仪、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这些内容已不适用于线上求职。在线上求职过程中,毕业生网上投递简历石沉大海的情况频发。面对网上海量的招聘信息,如何快速查找、认真辨别、正确分类、合理归纳、有效投递?这对毕业生的线上求职素养提出要求。线上面试人机交流,如何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以达到求职目的也值得注意。

此外,受疫情影响,出现的“裁员潮”“倒闭潮”不仅催生了毕业生的求职焦虑,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于求职抗风险能力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就业观念。目前,毕业生求职的求稳趋势明显,“慢就业”情况加剧,考公考编人数日益增多,竞争激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境。因此,就业教育中的就业观内容也需相应更新。

(三)师资上:信息化、“双师型”团队建设较弱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2],在讲授时屏幕长期静止,学生处于“看”课状态,注意力下降、学习兴趣减弱,被动接受就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同时线上招聘因不受时空限制,具有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而传统的授课一周一次,赶不上职场的变化速度,信息滞后,课堂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不能有效指导就业。

疫情之下不仅有挑战,更有机遇。疫情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比如电商直播、同城服务、社区团购等。校内师资力量受所处环境影响对此类新兴行业、政策、实施不甚了解,无法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机遇,进入行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信息化、“双师型”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形式上:增强线上教学仪式感、参与感

线上教学的仪式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学准备,给学生提供与线下课堂教学类似的礼仪、规则、秩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仪式通过结构、符号秩序、互动结构的结构系统,发挥了文化功能并生成仪式感。”[3]教学仪式通过共同认知、集体行为将抽象意义具体化,以相应形式为载体传递精神内涵,激发学生情绪与行为上对于教学过程的认同感。对于线上教学而言,要通过相应仪式进行区别和标识,以此来明确学习行为,营造学习氛围。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指出,互动仪式的产生需要四种条件,即“聚集在同一场所而相互影响、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活动或对象上、分享共同的情绪体验”[4]。根据这一观点,线上教学所处的同一场所为教学平台,不同于物理空间的同一场所,线上教学具有环境不同、人员不同的特点,因此场所对教学仪式的约束力下降,应从其他方面着手加强。首先,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在进入课堂时可以通过课程口令、扫码签到等形式使学生产生线上班级的身份归属感。其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活动或对象上。由教师主导,在课前进行调试,利用课前几分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调试网络、声音、课件,做好课前准备。同时提出仪容仪表要求,打开摄像头,要求学生着装整齐,准备好教材笔记等相应的学习工具,通过外在物品将课前学习氛围具体化。最后,分享共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播放上课及下课铃声,以此为界限明确上课时间。同时在课间休息时,将屏幕设置为倒计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做到心里有数,在课间即将结束时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参与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重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策略,形成全过程多互动的线上教学。高校就业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有众多实践环节,如案例讨论、模拟求职、角色扮演等,这些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线上教学受空间限制,无法实现相关教学活动。因此,为增强学生参与感,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上述情景式、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转换为具体的、表态性的判断题、选择题、投票题。同时,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需要大段作答的主观题互动较少,耗时较长,无效反馈较多,在等待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有走神、退出课堂等行为。因此,可将大段知识点拆分成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浅层次的互动问答,得出在就业实践过程中的正确做法以及需要避免出现的错误行为。这种互动方式用时短,参与方便,容易实施,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要对答题情况、投票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在作答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针对性回答及肯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及获得感。

(二)内容上: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线上求职形势相适应

增加线上求职技能教学,针对线上求职的各个环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投递,有效面试。一是提高学生线上求职信息搜集能力。让学生掌握线上求职信息的搜集渠道、信息来源以及辨别资料的能力,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提前准备,助力就业。二是提高学生线上简历填写及投递技能。加强线上简历的填写技巧训练,确保填写的简历完成度高、关键词匹配,并且可以通过机器初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线上面试硬件准备,如摄像头、网络、场所、道具的准备及使用,保障有效面试。四是进行线上求职的着装、礼仪、视线等软实力的培训,实现优质面试,争取脱颖而出。五是增加线上求职防骗教学。线上求职过程中,利用招聘做幌子实施诈骗行为的案例不在少数,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特点,所以一旦造成损失很难追回,对于将要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往往会造成经济损失及心理伤害。因此,在就业教育中应适当增加线上招聘陷阱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其特点,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就业观求稳的趋势,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投身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出现的新兴行业,将所学专业与抗击疫情、服务社会相结合,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同时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为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思想。将就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守好属于自己的一班岗,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三)师资上:进行信息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是进行线上教学培训,以线上教学需要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培训及教学。课程性质不同、侧重点不同,所以用到的线上授课工具也不同。应结合就业教育应用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字、音频、视频、投票等工具的作用,增强课堂吸引力。

二是注重线上课堂设计。教师在课前发送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背景及意义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导学。课中结合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侧重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实现差异化授课。课下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案例探究,找寻成功或失败的就业案例,在下次上课时进行线上分享,探析其中的优缺点,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除此之外,应强化教师新媒体素养,抓住短视频风口,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将就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可采用团队形式进行课程短视频的制作,完成确定主题、撰写脚本、实际拍摄、后期剪辑、平台上传等任务,以此促进就业教学团队新媒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参加线上教学比赛。鼓励就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代练。通过线上教学比赛不断更新线上教学方法,强化线上教学思维,提高线上教学水平,促进线上教学模式多样化。

四是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优势,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出现的新行业、新市场,积极吸纳相关从业人员,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拓展就业思路,增进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了解,提高就业质量。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就业均受到影响。尤其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来说,就业教育面临着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线上招聘形式兴起、新兴行业出现、授课方式不同等新情况。在此背景下,通过改革线上教学的形式、内容,鼓励教学团队向信息化、“双师型”转变,可以使学生掌握线上求职技能,促进其高质量就业,同时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参与感常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