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类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2-02-18崔淑丽王一婷王羽青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核心

崔淑丽 王一婷 杨 琳 王羽青

一、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

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是师范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优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保证。在我国开展师范专业认证之前,国外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展了教师教育相关的专业认证,推行了教师教育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能力在以科学和技术为导向的全球经济中竞争的教师。在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为应对新时代教师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培养出符合时代标准的高素质教师,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构建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我国开始在各省份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1]。

二、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目前,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处在积极的探索阶段,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片面关注学科知识教育,忽略师德素养的提升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培养目标的失衡,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往往过于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其师德素养的培养,没有使其树立践行师德师风的理念。以英语师范专业为例,其课程设置倾向于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大都忙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而缺乏师范生应有的教育情怀。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育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失衡

目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因循守旧,更偏向于开设专业类课程。从课程考核的角度看,专业类课程一般属于考试课,课程门数多、学时长、学分高。实践类课程一般属于考查课,课程比例低、学分低。因此,在学分制的影响下,学分越低的课程,学生越不重视,学生一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有考试的专业类课程上,没有意识到实践类课程对于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实践作为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格的师范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忽视双导师队伍建设

在培养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水平和数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育实践环节中,师生配比率普遍偏低,常常仅有几位年级带队教师或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不利于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三、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师范专业的认证理念包括:专业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以学习效果为导向、专业教学的持续改进[2]。基于顶层制度设计理念,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师范生所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师范生能否达到毕业要求正是评价专业认证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师范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及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结合教师专业未来的发展,本研究提出包含4个维度、12个素养指标的师范生核心素养模型。

(一)践行师德

一是师德师风素养。师德素养是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基础素养,践行师德也是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之一。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储备军,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践行师德,以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自己。

二是教育情怀素养。教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情怀[3]。教育情怀是师德师风的内化,是师德的内在表征,是教师执着追求教育的信念,也是教师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4]。身为教师,师范生要热爱职业,关爱学生,热爱教学,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是理想信念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职业长久发展的基石,师范生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教师。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教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栋梁之材。

(二)学会教学

一是学科综合素养。师范生应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基本思想和方法,不仅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全面的了解,还要对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相整合,拓展自己知识领域的宽度和深度。

二是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能力是从教的基础,师范生应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要能够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通识知识等进行内化和实践,进行有效教学。

三是信息技术素养。面对科技的发展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师范生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熟练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利用在线网络教学资源。

(三)学会育人

一是以生为本素养。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关爱学生,了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师范生既是当下“以生为本”的主体,也是未来践行“以生为本”的实践者,以生为本素养是当下师范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和职业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

二是综合育人素养。在学业上,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做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理解所教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熟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整合德育资源,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在生活上,教师要给学生解答疑惑,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与学生的关系,加强理解与互动,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班级指导素养。师范生要具备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掌握班级管理的组织规律和建设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熟练掌握班主任常规工作要点,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四)学会发展

一是反思学习素养。反思能力是师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也是师范生在教师行业长远发展的必备能力。师范生要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改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师范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弥补自身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才能快速成长为专业教师,甚至是专家型教师。

二是沟通合作素养。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应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助于师范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妥善处理同事、学生、家长间的事务,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展开教学的相关工作,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增进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三是创新素养。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个体实现自身价值也需要创新能力,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师范生既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创新实践主体,也是培养未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主体,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要想培养人才,自身首先要具备创新素养,方能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要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改革,各项培养路径都应在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优化、培养机制的升级、优良环境的营造、评价机制的完善。

(一)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教师”承担着培养职前教师的重任,要自觉践行教育理论,坚定职业操守,在教学中躬身践行,做好示范者的角色。在师范生培养中,要始终坚持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体,应树立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后续培养计划的实施方向。落实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职业素养培养理念,即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是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的介质。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内容,需要摒弃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注重专业教育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比例,转变以往的课程设置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在课程结构上,师范院校要在培养中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合理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重。课程内容应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要重视师德教育,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应以师范生毕业要求为依据,制定课程目标,重视对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的培养。

(三)构建师范生一体化协同培养机制

创新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体化协同培养机制。相关部门、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应立足于实际,形成合作共同体,联合培养师范生,将师范生的职前学习和职后发展贯穿起来。第一,师范院校应与中小学搭建起实践平台,保证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质量稳定,切实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需求。第二,完善专业实践与教育实践,传统的教学实践大多以模仿训练和微格教学的形式进行,而这种封闭的教学情境远不如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实践教学技能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应向基础教育的教学现场推进,在真实的实践中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双导师制”,导师队伍数量充足、稳定,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承担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做到责权明确,有效履职。第四,相关部门应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使师范生职前职后的培养与发展能够结合起来,为师范生的职前实践教学培养提供教育实践经费。师范院校也应为师范生的职后发展提供研修培训的机会,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

综上所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具有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师范生核心素养决定了未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当前的师范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创新培养方式,完善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