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2-18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色教材语文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滕 云 汪 娟

一、引言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内心激情澎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党员,如何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讲给学生们听?小学阶段的红色教育如何开展?笔者通过一系列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红色教育读本,将红色教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从小学党话,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教师更需要积极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引领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根植红色基因,烙印“中国底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以及语文学科教师责无旁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和树立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在小学阶段将开展红色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前的红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针对如何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红色教育进行了分析,以期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部分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不足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设计要求,要促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红色文化,必须先增强教师自身的红色历史文化知识素养。然而,一些语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水平仍然较低,红色文化储备量不足,不具备高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另外,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其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对此类课文教学缺乏策略,仅注重文本知识性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从“立德树人”的更高层面开展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忽视了教育的其他功能。

(二) 学生的红色文化阅读量较小

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红色经典课文由于“年代久远”等因素,致使学生缺乏情感共鸣,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不高。首先,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欲望和能力比较强,且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一些“快餐文化”影响,从而忽视了经典红色文化。其次,教材中涉及红色文化的课文内容和新时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遥远,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积极性,造成学生的红色文化阅读量不够。

因此,不管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看,想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渗透红色文化并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都是当务之急。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思政作用,结合实际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 立足教材选文,发现红色教育素材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曾说:“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因此,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选文时就已经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立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红色教育和我们的小学语文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材中的40 余篇经典的革命传统教育篇目都可以成为我们红色教育的素材。例如,第2 册的第1 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和第3 册的第16 课《朱德的扁担》,分别讲述了革命领袖毛泽东和朱德替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的故事;第8 册的第18 课《小英雄雨来(节选)》和第11 册的第6 课《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同心奋勇抵御日寇的故事;第8 册的第24 课《黄继光》和第10 册的第10 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则为我们再现了扣人心弦的抗美援朝历史;第8 册的第8 课《千年梦圆在今朝》和第9 册的第13 课《圆明园的毁灭》则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变化。

除了这些被编排进教材的课文可以成为红色教育的素材之外,在部编版教材中还有多处可以渗透红色教育,这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第7 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习题中就设置了这样一题:“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第12 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思考题中设置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的任务等。此外,在单元导读、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综合实践”“日积月累” 等环节中也可以找到红色教育的素材。如第10 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导入;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环节展示了《黄继光》的选段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挖掘教材选文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为学生讲好革命故事,渗透红色教育的相关内容,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及红色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加强教学创新,做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与雷锋精神相关的红色经典朗读活动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到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同样也是劳动模范和先进的生产者。此外,教师可以结合雷锋的先进事迹,联系现实生活,指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革命故事的学习和应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红色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并能够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加强教学创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红色教育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相较于文字而言,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更加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红色教育渗透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尽可能发现和寻找合适的红色教育素材外,还需要注意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红色教育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红色教育。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狼牙山棋盘陀的实景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势的险峻,帮助学生理解马宝玉等壮士为什么可以仅仅依靠五个人的力量和日军周旋以及五壮士做出跳崖选择的原因。再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通过演员具象化的表演感受毛主席内心的艰难抉择。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还可以通过VR 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到100 多年前的圆明园,再观察今天的圆明园,直观感受对比反差。

此外,学生还能够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加强立体阅读,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课文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有限,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甚少,通过阅读文章学习红色文化精神具有片面性,学生对文本的期待也就难以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历史,让学生对红色文本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为其学习红色经典做情感铺垫。同时,年轻的语文教师也需要多阅读红色经典,提高红色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文化,让学生与语文课堂发生情感碰撞。

总之,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红色教育局限在“我讲你听”上,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和语文教学服务,搭建互通融合的桥梁,以更加丰富的红色教育形式反哺语文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对党史、革命史和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 合理课外延伸,创建红色教育活动

环境是一个潜在的“教育者”,它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在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就必须要利用环境这一潜在“教育者”,注重校园红色文化以及班级红色文化的建设,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营造红色教育的氛围。例如,可以建议学校组织开展红歌比赛活动;在课间休息时间给学生们播放一些革命歌曲,如《东方红》《黄河大合唱》等;在班级黑板报或墙上张贴著名革命人物的画像和名人名言,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故事演讲……相信通过各种红色文化教育的熏陶,可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应该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只有当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并行时,才能展现语文学科真正的魅力,教学也会变得鲜活且充满生命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利用国庆节、清明节等一些重要节日或“九·一八”“一·二八”等一些纪念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渗透红色教育的好时机,也是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育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制作手抄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走访革命前辈和身边的党员,通过交谈了解党的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小学生因认知能力有限,往往难以接受深刻的说理教育,而具体形象性的认知特点则有助于其通过行为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发展认知水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对适合表演的红色课文进行课本剧改编。例如在教学《清贫》一文时,我们请学生分别饰演方志敏和国民党官兵,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来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接受革命优良传统的熏陶。在开放式、自由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通过讨论去明辨是非和判断对错。仍以教学《清贫》一文为例,我们以“方志敏的汗褂裤和线袜是不是‘传家宝’”为题展开小组辩论,在方志敏与国民党军官及今昔生活的对比中,学生更能感受到方志敏为了革命甘于清贫的高尚品质。

此外,在“学雷锋”月等活动中,号召学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捐书,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卖等活动来进行筹款,捐给需要的人。学生们把自己的爱心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不仅学习了雷锋的精神,更实践了雷锋精神。另外,认真学唱国歌、系好红领巾、升旗仪式等,都是一名少先队员爱国主义的具体实践。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而红色文化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红色教育,把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和爱国情操融入学生们的思想中,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给予青少年儿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总的来说,我们要立足教材选文,善于发现和深挖教材中的红色教育素材;要借助信息化手段,灵活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还要适当课外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和本地实情创设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轻松掌握党史知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红色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是什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