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
——以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为例
2022-02-18凌秋霞
凌秋霞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000)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探索时期。[1]为大力推进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匠心筑梦”教育创新活动,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和《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学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进入深层次的变革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特色,提出: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注重与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2]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协同教学资源、主体、实践活动等,层层递进,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协同育人格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通过协同育人方式,构建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一、职业生涯教育与校本课程体系概述
(一)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由美国马伦博士提出,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职业教育是生涯教育的核心,教育应该扩大个体生涯选择的机会。[3]职业生涯教育的宏观定义为,通过组织教育,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协助个体认识实际工作世界和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促使个体做出合理的抉择、规划和准备,实现自我的发展。随着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在转变职业生涯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做到以下方面: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坚持全员参与,把职业生涯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不同年级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与重点;坚持校本实践,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职业指导,因地制宜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并将其持续贯穿于中职三年或延伸至学生毕业之后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职职业生涯教育重在引导和激发,遵循“发现自我、激发自信、科学规划、促进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确立职业目标,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构建协同育人校本课程体系是中职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在分析本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4]构建立体化、具有学校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应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综合考量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特色,协同学校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校本课程体系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构建多方合力的育人团队,形成“教师、家庭、学校、企业”协同育人体系。二是挖掘各学科的育人资源,构建思政课程协同教学体系。例如,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紧扣专业开展教学,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科特点,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和健全人格。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使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三是建设多向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协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全方位的教学空间。通过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丰富了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创新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有利于提升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理念的落实,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现实意义
一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解决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难题。通过构建协同育人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采取教师、内容、实践协同育人的教学方法,有效改变了职业生涯教育传统上重理论轻实际,教学主体单一,我讲你听的枯燥乏味的状况,增强了理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着重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中职学校实现“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对提高中职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落实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2018年,《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学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是:“聚焦学生的职业理想,侧重于职业规划和管理。主要通过中职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和职业理想。”[1]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依照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主题活动安排,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后的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挖掘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索和发展的职业生涯培养途径,旨在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一)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完善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努力学习、锻炼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基坚实的基础,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
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要以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为抓手,设计立体化的教学主题活动,以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化和全程化。具体内容如下:针对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设计以适应中职、认识自我、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四方面为内容的教育体系,包括适应入学、认知专业、认识自身优势、激发学习热情与动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掌握中职学习方法、学会管理时间、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初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等。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设计以掌握情绪、学会沟通、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措施、反思和调整规划为主题的内容,包括落实规划、提升学习能力、培养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职业价值观、调整职业规划等。针对中职三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设计以成功就业、升学就业指导、求职辅导、职业规划调整等为主题的内容,包括升学、就业及创业指导,顶岗实习,求职辅导,职业选择等。此外,中职学校还针对毕业的学生设计以回访跟踪、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坚定职业发展信念等为主题的内容。
(三)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对策
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征,组建全员育人的多方联动团队,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内容协同体系,建设全方面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运用协同育人方法构建的全面综合的育人体系如下。
第一,组建全员育人的多方联动团队。在“崇德树人、强技育人、生利成人” 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作为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四大重要主体,学校、教师、家庭、企业应形成多方联动合作机制。例如,学校组建职业生涯咨询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计划、团体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企业,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到校宣讲创新创业知识,打造校企共育模式。此外,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学生评价体系数据搭建和处理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相对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设置融入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员工素质及能力要求等内容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企业实践。例如,思政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教育,各专业教学部开展专业教学、校内实训、校外见习、顶岗实习、招聘会等活动,实习实训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有关法律法规、求职技巧、求职心理的指导、就业后的跟踪指导等就业服务。在教学平台内,设立学校、家庭、企业管理者及学生的账号,做到信息及评价快速流通,实现协同育人。
第二,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内容协同体系。例如,针对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要借助霍兰德人格模型开展自我认知教育,通过学部骨干教师专业介绍、企业参观、匠人(或校友)分享交流会、主题班会等,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以智能控制教学部为例,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该教学部常年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指导学生学习工业机器人相关知识,了解未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控制能力。
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要强化职业劳动教育和专业意识教育,通过与企业共建的特色专业社团活动的渗透,使专业课程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职业规划的实施与调整。例如,根据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与规律,我校与企业共建的专业社团共有订单模式、共建模式、学长模式、行家模式、督管模式。订单模式主要根据企业目标岗位的需要,双方共同制订社团学生的发展目标、学习活动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企业专家为主、学校教师为协助,通过授课、讲座、总部实训、户外拓展、竞技比赛、顶岗实习与集训等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结束,企业给评估合格的学生颁发企业岗位认证合格证书,学生毕业后企业优先录取。共建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项目、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我校与企业一起共建专业社团。学长模式主要根据行业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借助我校优秀毕业生所掌握的特种职业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中职学校通过演示现场让学生演讲或答辩,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社团中学习到让其终身受益的品质和能力。行家模式主要是邀请岭南文化艺术大师、行业专家来校组建社团,指导学生学习技术、技艺。督管模式主要由教师根据专业学习内容组建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实践。
针对中职三年级的学生,中职学校要组织升学就业指导,开展定岗实习,协助学生尽快融入职业环境、体验真实职场,落实、调整职业规划的实施。学校招生就业指导科要联合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创业教育和指导。通过求职辅导专题培训,学生可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技巧,体验求职模拟情境。学生毕业后,学校进行回访跟踪,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收集毕业生的建议及要求,并通过网络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便利。
第三,建设全方面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协同育人除了全员全过程参与,还需要全方面实践教学的参与。
一是课堂学习。思政教师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完成“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议题式教学设计,并在学校优慕课混合教学平台搭建该课程教学框架,实现学生自我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二是主题班会。班主任按照职业生涯教育计划,组织“综合素养之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综合素养之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之热爱劳动教育”“雷锋精神与集体主义”“职业素养之热爱专业教育”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提升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专题活动。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各种心育活动和职业发展辅导,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专业学习信心、坚定职业发展信念。此外,外请专家、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职业指导教师等采取专家讲座、时事讲解、专题讲授等多种形式,如“认识工匠”主题教育讲座、“东纵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信息,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爱国心、报国志。四是社会实践。学校教务科、实训科、教学部等部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企业调研、典型案例探究等,如“与爱一起”精英训练营、“就业援助计划”“为未来而教”等,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商务礼仪等,解决职业生涯规划时遇到的疑惑。
四、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反思与展望
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后,中职学校需要将课程理念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国外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经历了始建、推广、规范三阶段[5],其实施有许多独特的理念支撑。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充分认识相关课程协同开发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涯发展、职业生涯教育及其他专业课程有效连接起来,以满足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