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述评
2022-02-18黄海菲徐国辉单伟颖
黄海菲,徐国辉,单伟颖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课程思政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必备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捍卫人民健康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旨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育才与育人融合,通过协同高效的课程思政体系运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我国人民健康事业提供医药卫生人才支撑。
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1.课程观:各门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我国教育学把课程定义为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2]“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是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3]。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教学观:教学是育才与育人融合的过程
课程思政是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出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高校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其各类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承担育人使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4]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强调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整合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既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内涵
1.课程思政体系的基本内涵
以系统化思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支撑下,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全课程中覆盖,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而构建起的人才培养系统。
2.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基本内涵
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因此,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立足医药卫生行业特色,在“大思政”视域下全方位、系统化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基于以上论述,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就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文修养,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培养具有仁爱情怀、技术精湛、甘于奉献的医药卫生人才。
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问题分析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层面,系统化推进有待强化
1.课程思政建设的常态化及其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多只是从某个学科或专业角度抓课程思政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用系统化思维设计和推进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建立完整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为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机制。
2.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以评促建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但是,当前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大多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课程思政的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转变上,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因此,如何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就成为深化探索的难点。可见,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力度不足
1.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医药卫生专业知识繁杂。受传统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部分专业课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同时,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熟悉,没有熟练掌握国家关于医药卫生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关医药卫生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思政素养有待提高。因此,这部分专业教师还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让思政教育如盐入水般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难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2.实践中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
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模式有待完善,存在“贴标签”“两张皮”现象,在实践中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医药专业课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事实上,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如果解决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孤岛效应”和“两张皮”问题 ,将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引领、触及灵魂,专业课有情怀、播撒信仰,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从“专课”转向“全课”、从“专段”转向“全段”的效果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与各门课程合唱中的领唱作用得以发挥,合唱频率共振“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4]。
三、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4321” 模式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评析
基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本研究以系统思维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构建 “4321”模式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内涵如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个动态交互的生态系统,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新时代医药卫生人才的核心目标,构建适应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符合认知科学要求的系统、科学、规范、多维的课程思政体系。其中,“4”是四大体系构建,即从顶层设计着眼构建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资源体系、课程体系,确保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是从三个教学的关键环节抓落实,即立足专业育人特点,抓好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反思;“2”是二类课程形成合力,即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融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是一个核心目标,即为服务人民健康培养造就技术精湛、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敢于担当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
(一)“4”即四大体系:抓好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资源体系、课程体系建设
1.制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发挥制度的根本作用,由学院党委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各项相关制度,形成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促进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完善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机制,既要抓显性教育又要抓隐性教育。此外,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还要充分整合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力量,实现专业发展和德育培养协同进行,达到既立德又树人的目的。[5]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成效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在教学的督导评估中专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素质评分项目,将教学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扩展到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价值引领维度。在教学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需要设置思政评价指标,引导专业课教师积极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实践课程思政,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2.组织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人才支撑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建立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组织体系,打造课程思政建设的精兵劲旅。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课程思政小组。小组成员的遴选工作需要本着政治坚定、视野广、思维新、甘于奉献的原则,选择教书育人水平高的各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此外,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集体学习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集研究、宣传、教学示范引领于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咨询团和指导组。课程思政小组跟进学习解读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文件,对接系部共同研讨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3.资源体系建设: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保障
为解决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缺乏和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困难的现实问题,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便利实用、丰富精准、学科融通”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针对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契合度把握不准的问题,课程思政资源库可以为专业课教师备课提供全面、准确的课程思政素材资源。专业课教师使用的素材应结合专业课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为此,课程思政资源库要实现分类专设:政策法规新闻库收纳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新闻事件等;医学各学科思政资源库收纳医药卫生类相关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包括妇产科、护理学、药学等各学科中先进典型的人物故事、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等;优秀教学案例库用于展示供教师观摩、学习、借鉴的示范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4.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优化资源、创新育人手段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课时一般占比较高,学生需要将大量学习时间投入专业课的学习。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就是专业课。课程体系建设贯穿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这条主线,旨在以课程思政带动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全面准确地挖掘思政元素,巧妙生动地融入思政元素,凸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
(二)“3”即从三个关键环节抓落实:立足专业育人特点,抓好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反思
课程思政建设要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就要在以下三个关键环节落实、落细。
1.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
课程思政建设要实现“学院—系部—教研室”的纵向延伸。学院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上升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明确医学类专业课程育人的总目标,为各个系部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实施课程思政指明方向。系部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要充分体现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教研室作为基层的教学组织机构,在集体备课中要把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列为重点议题,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础上的思政育人目标,在听、评课的过程中重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要自然巧妙地融入思政育人元素
《健康中国 2030》明确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是人民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国家大健康战略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不仅不会削弱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反而会引导学生用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使命感和内驱力。
3.做好教学的总结和反思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及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智慧化整合、重构的能力。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从教学活动中发现、提炼和总结符合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补足教学中的短板,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2”即两类课程形成合力: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融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1.在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医学政策法规、新闻事件,以及各学科中先进典型的人物故事、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信仰,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例如,在护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述百年党史背景下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史,并组织“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等演讲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忠诚服务人民健康。
2.开设紧扣专业特色的实践课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长,开设紧扣专业特色的实践课,建立实践课的设计、实施、总结档案,组织学生利用医药卫生专业技能服务人民健康,开展“送健康”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送健康下乡”、社区义诊、抗疫防疫、健康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作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服务人民健康的能力,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形成吃苦耐劳、细致严谨、服务奉献的高尚品格。
(四)“1”即达成一个核心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正是回应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的“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核心目标。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运行高效的课程思政体系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仁爱情怀、技术精湛、甘于奉献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对学生的仁心仁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学会尊重患者、积极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要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用系统思维建立有效的课程连接,推进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实现育才与育人的融合,在课程思政体系的良性运转下培养塑造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勇于担当的医药卫生人才,为发展人民健康事业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