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视角下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体系的研发与探索
——以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为例
2022-02-18王方昉
王方昉
(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漳州,363000)
一、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日益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促进活化传统与开拓资源的探索。教育行业肩负着向青少年传播传统非遗文化的职责和使命,在推广与活化非遗文化的探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好、用足区域传统优势文化资源,融合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将生硬的“知识课程”转变为灵动的“生活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1]为进一步弘扬传统非遗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在服装专业的第二课堂开设了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以培养实操能力为核心,以活化传统、融合创新为理念,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该课程旨在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引导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上手操练非遗技艺,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培养出兼具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漳绣的悠久历史文化与市场现状
漳绣作为漳州织造史上三大工艺中的一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在清代中期发展到鼎盛期,以技法繁多轻巧、灿若云霞著称于世。漳绣产品的种类繁多,曾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用品中,如绣花鞋、礼服、桌围及香袋等。其纹饰图案具有传统象征寓意,展示的题材以婚嫁、祝寿等主题为主,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漳绣的工艺技法独特,针法共计有七十多种,这些针法可搭配使用,所创造的作品色彩浓艳,层次分明。[2]其中有代表性的针法有金葱绣,因其使用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故以此特色命名,随后雅化为“盘金绣”。漳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出漳州一带的风土人情、民俗趣味。从漳绣民间绣品的主题和内容来看,都含有各种各样具有民俗仪式象征性的绣纹图案,充分体现了漳州人民趋吉避难、祈求多福的民俗理念。[3]漳绣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法与文化底蕴成为漳州历史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蕴含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大量物美价廉且实用的机绣产品问世和开发,具有“量大、价廉、物优”特点的批量机绣商品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手工刺绣市场,同时,也导致大量的手工刺绣从业者被迫改行。[3]漳绣世家第七代传承人、漳州刺绣厂厂长陈钟辉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萎缩,漳绣正面临着传承危机。以前漳绣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有实用价值,但现在真正作为老百姓日常用品的漳绣已经少之又少了。”[4]同时,作为漳绣主要制作者的现代家庭绣娘多半为了填补家用而利用闲暇接单制作,但随着消费成本的日益提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漳绣,已难以产生良好的收益。即使仍有愿意接单的绣娘,多半也只想接一些套路式的、不需要钻研创新的刺绣订单。这也造成了现有市面上漳绣产品形式、风格较为单一、守旧的局面。[5]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漳绣工艺的传承变得举步维艰,传统漳绣产品逐渐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此外,漳绣的宣传力度与活化方式有限,使得年轻人与这种古老技艺逐渐疏远。为此,应提高社会舆论对漳绣的关注度,开拓活化形式,合理引导年轻群体了解和保护宝贵的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开设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传承漳绣技艺,既能发扬传统文化,又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对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完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三、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体系的意义与价值
(一)传承技艺,发扬工匠精神
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能让学生上手实操这门独具魅力的技艺,锻炼动手能力,还能让校园课程更贴近地域文化。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人的工作方式,熟悉漳绣制作的材料、工具、流程及制作理念,加深对服装设计的理解。
(二)融合创新,训练艺术思维
该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运用现代设计的专业技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造出符合当前生活需求和审美趣味的文创产品。该课程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融合各种材质、造型、色彩搭配的可能性,以自定主题的方式形成作品,以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发热情,不断训练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开展美育,提高审美能力
认识与运用传统漳绣造型与纹样是打好美术功底的方式之一,也是培育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审阅与临摹漳绣造型与纹样的过程中能提升审美判断力,理解造型的表现规律,解读纹样的寓意,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对产品制作而言,个人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能为产品注入更多的内涵与创意,提升产品研发水平。
(四)研习历史,培养爱乡热情
该课程以漳绣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其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让学生加深对漳州本地传统文化的认识,关注和了解本地的非遗文化,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与魅力,并身体力行积极投入非遗传承保护的行动中。以该课程为依托,积极宣传漳绣文化,讲好地方非遗故事,有利于提升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四、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的前期调研与体系建立
目前,中职艺术类课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软件操作技能。因此,许多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了软件设计类课程,如服装AI绘制等,却忽略了实操方面的训练,这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会用电脑进行设计,但不会动手做实物的现象。为进一步健全专业教学体系,笔者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并综合考虑中职艺术类学生本身绘画功底弱、专业学习时间短的特点,在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的服装专业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
(一)考察传承情况
为厘清漳绣的传承情况,并为课程开展提供素材,漳绣盘金绣课程研发小组的成员深入调研与漳绣相关的民间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及收藏家,了解现存漳绣作品与工艺的传承情况。首先,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与漳绣传承人郑密珠老师在2019年3月开始合作,选派了数位教师到其工作室学漳绣工艺,并在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漳绣工作室。本次调研活动也专程向郑密珠老师请教其平时师徒传承的方法与内容,得到她的悉心指导。随后,在郑密珠老师的介绍下,笔者拜访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竹初老先生,现场参观其家藏以盘金绣装饰的木偶戏服。之后,笔者分别前往漳州古城徐竹初木偶艺术馆、漳绣艺术收藏家郭榕飞先生的莪庄民艺工作室及漳州北斗盘金绣加工厂开展调研。其中,郭榕飞先生收藏的民国时期漳绣绣品有女性的上衣、下裙,小孩的围兜、帽子,还有手帕、鞋面等,它们构图精巧新颖,神态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瑰丽,彰显了漳绣作品的独特魅力。以上工作让教师团队深刻体会到漳绣文化的精髓,也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素材的积累奠定了基础。
(二)摸清市场需求
据调研,目前在漳州从事刺绣工作的专业人员日益减少,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坐冷板凳”从事该行业,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本地的民间文化活动兴盛,宫庙场所所需的堂彩、五龙旗、桌帷都要用到盘金绣工艺,而且这项工艺目前是机器所无法代替的,可以说弥足珍贵。这些因素使目前本地市场对漳绣盘金绣的需求量大增,因此,若采取合理的政策扶持,并对市场进行适当引导,漳绣盘金绣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将迎来新的生机。
(三)掌握学生心理
该校教师对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上课内容、授课方式、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双向沟通。经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生更加趋向于对实操课程的学习;希望课程教学能结合学生对卡通形象的喜好,创作与文创IP结合的作品;上课期间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指导,个人作品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将这门手艺转化成未来工作中能灵活运用的技能。
综合考虑上述调研结论,经课程研发小组的教师集体讨论,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服装专业的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体系初步确立要以培养实操能力为核心,以活化传统、融合创新为理念,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请进来”的方式体现在课程研发的前期调研中邀请漳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密珠老师作为顾问,并邀请其入驻校内的漳绣工作室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不断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走出去”的方式表现为在调研中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与校外平台及企业的合作,让课程产品能够与市场接轨,也让学生熟悉产品推广销售的方法与流程,并通过沟通与协调发现产品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产品。总体而言,此门课程的设计不仅是漳绣盘金绣工艺的活化与传承,而且是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将知识转化为综合素养,提升实操与社会实践能力。
五、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的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
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的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体系设置把满足社会需要与促进就业作为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6]该课程的授课时间设定为一个学期18次课,课程整体包含漳绣的文化与鉴赏、漳绣盘金绣的工艺与临摹、漳绣盘金绣产品的创新设计三大教学模块。整个课程体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学习漳绣,以拓展思维、创新技法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实操与设计能力。
“漳绣的文化与鉴赏”模块旨在为整体的课程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对漳绣产生感性认识。该模块主要包含“漳绣欣赏”和“漳绣工艺”两部分,主要通过讲座、视频、参观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漳绣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法及绣制过程,具体包含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举办相关讲座、现场观摩漳绣制作技艺、参观博物馆的古代漳绣藏品、在课堂上讲授漳绣文化与工艺特征等。该模块侧重讲授以丝线、绣花针、复写纸、绸缎为主的制作材料,分析画稿、扎样、刷稿、饰绷、配线、绣制、拆架等制作流程,通过对漳绣展开较为全面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这门古老技艺的认识。
“漳绣盘金绣的工艺与临摹”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熟练使用漳绣盘金绣工艺所用工具、材料,并能临摹制作传统漳绣的纹样与香囊成品。该模块主要包含“盘金绣针法”“纹样仿制”和“成品制作”三部分。“盘金绣针法”侧重于掌握漳绣盘金绣的基础技艺,了解盘金对用线的要求,能灵活运用线条塑形;“传统纹样临摹”是仿制漳绣传统的祥云、海浪和“福字”等纹样;“成品制作”是在前两部分教学的基础上,以古代作品香囊为原型进行仿制,学生可适当运用不同色彩进行设计搭配,也可利用缝纫线添加其他纹样,使得香囊的设计更加多样化。
1991年,Anderson[15]根据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地层水与来自储层的甲烷气体的高温反应,得到式(5)和式(6)。式中,Me为二价金属离子。
“漳绣盘金绣产品的创新设计”模块是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的提升阶段。该模块以文创设计的视角对古老漳绣进行再设计,旨在活化传统漳绣产品,推陈出新。文创产品是当下文旅消费市场的重头戏,市场发展的趋势是将文创设计作为传统工艺转型的方向,这既传承了非遗文化,又将传统工艺更好地推向市场,增强了古老文化的市场竞争力。这改变了以往一味扶持的手段,让非遗走出地域,走进年轻群体,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从而使古老的漳绣重新焕发生机。该模块主要包含“挎包图案设计”“漳绣盘金绣文创设计”“营销与推广”三部分。“挎包图案设计”与上一模块纹样临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技法更加复杂,要求运用多种针法,同时注重材料与色彩的变化。“漳绣盘金绣文创设计”要求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根据自拟的文化主题设计产品。教师负责分析近年来优秀工艺类文创产品案例作为参考,着重解读这些产品的创新之处,不断训练学生融合创新的能力,启发学生开拓新思路,从而制作出有创新性的产品。学生的设计可采用“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的创作手法,以世界名画、传统纹样、动漫人物作为图案,以毛线、布条、金属线为材质,探索不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营销与推广”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自制产品的阐释、宣传及市场评估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挑战较大,但也是其迈向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一步。在课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通过协调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及时反馈双方的需求与建议,从而实现产品不断完善的目的,促使学生以“问题—需求—设计”的思维模式深化产品的研发制作,最终达到该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漳绣盘金绣的工艺与临摹”模块是核心课程内容,因此学校对工艺的学习制订了一些详细要求。例如,在传统漳绣中所采用的底料多为漳缎或丝绸,绣线用真丝线和金银线,针法有勾边、满盘、压鳞、打彩等不同手法。而在“盘金绣针法”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条件与初学者身份,教师主要教授勾边和满盘等入门级别针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底料为普通棉布或亚麻布,绣线是学生平时用的缝纫线和金银线。在“纹样仿制”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主要依据盘金上的定绣是否匀称、疏密是否得当,以及盘金线能否根据纹样的变化盘旋而走,中途是否断线或换线来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重难点在于在盘的过程中怎样做到转折自然。要使转折处自然流畅,就要在遇到造型的弯角时放松金绣以适应弯度,在塑造大的曲线时收紧金绣使线条更流畅圆润。此外,勾边手法应做到留白匀称,满盘做到排列整齐不留空白。这些要求可根据课程的具体实施与教学反馈不断健全与完善,这是探索更加人性化的课程、增强课程方案可行性的重要一步,也是整个课程体系活力的彰显。
(二)反馈与健全机制
漳绣盘金绣工艺的课程体系研发是一个不断调研、反馈、完善的过程,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化的项目,最集中体现在反馈与健全机制方面。反馈机制体现在教师、非遗传承人、学生三方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的建议上。学校应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这些信息,在结课之后进行调研反思,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健全课程体系。下面针对已反馈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1.设置特色专业课程
由于该课程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授课,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课时受限,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技艺,课程内容上只能安排一些容易上手的盘金绣工艺,对传统装饰图案的临摹案例较少,作为提升阶段的文创设计更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探索后,笔者拟向学校申请将这门校本课程转为学校的特色专业课程,将其转为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增加课时,为课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2.注重打好学生的绘画基础
学生缺乏美术基础是大部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暴露出的最显著的问题,也是中职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从设计学科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中采取措施,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着重开展素描、色彩及透视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的设计课程打好造型塑造、空间想象、色彩搭配的基础。
3.调整授课方式
该课程原本要求一个学生用一个小型的绷架进行教学,但后来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改为每人准备一大(30cm×30cm)、一小(12cm×12cm)的绣绷。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中期练习和后期创造阶段将所有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9人)因为基础较薄弱,只要求他们完成简单的作品,第二组(30人)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强,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技法学习的基础上创作更高水平的作品。
4.紧抓“非遗传承”和“实操上手”两个核心
在教学体系上应紧抓“非遗传承”和“实操上手”两个核心,以文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创研发为特色,为学生的作品赋予更多的文化附加值,不断深化漳绣盘金绣的技艺融入,增加课程中工艺实操的课时,以期培养出较为专业的非遗传承人。
5.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合理利用校外资源,重点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直接将公司订单作为课堂案例,让学生积极参加方向选择、设计研发等流程项目,熟悉公司的生产流程与业务范畴。
该课程体系的反馈与健全机制可视为课程研发的延续性工作,将结合实际情况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改进对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建立健全交流机制,突出工艺传承的核心内容,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性、前沿性的校本课程。
六、结语
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的漳绣盘金绣工艺课程是在非遗传承视角下的一次校本课程教学探索,它的研发过程是在前期的问题分析与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意在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以自主调查市场需求的手段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达到走出校园适应社会、了解并继承传统文化的学习目的。漳绣盘金绣工艺作为漳州本地的传统非遗文化,仍有待于更多人去挖掘,学校应深入运用漳绣的文化资源打造相关课程体系,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传承保护与实践学习互相促进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