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构建

2022-02-18幸姚李顺江晓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同性个性化变量

幸姚李顺 江晓明 李 恒 李 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因此,构建大学生的创业模型和分析需求变量,既有助于高校深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又有利于政府制定创业政策,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模型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国内学者将创业模式定义为大学生创业者实现创业过程的具体路径,包括组建团队、寻找创业机会、利用创业资源等。学者王海军等通过文献梳理,将我国的创业模式划分为两类,横向取向的要素组合“套路”式创业模式和纵向取向的“程序”式创业模式[1]。学者徐明结合“互联网+”背景,将创业模式分为“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和以物联网为导向三种[2]。

美国基于其在创业教育领域的开拓性地位,被公认为世界创业教育的典范,是开展创业教育时间最早且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美国大学生创业模式主要有磁石模式、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三种。欧洲各国中,以英国的文化和历史最为悠久,其在创业教育中的很多做法在欧洲各国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目前,英国已经形成了以政府和高校为主导、社会为辅助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完全一体化的融入模式”“学校统筹下的中介模式”“外部支持模式”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培育路径。

通过对湖北省四所民办高校的调研[3],共获取346 份有效调研问卷,其中毕业生21 人,在校生325 人,而调查对象中正在创业的有28 人。29%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创业能力和资源,但毕业去向中自主创业的仅占7.8%。

进一步结合王海军的创业路径概念模型,提炼出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变量、共同性需求变量和互动性需求变量三个维度,进而构建出大学生创业模型。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变量包括专业、学历、角色状态和创业动机;共同性需求变量包括资源情况、融资渠道、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互动性需求变量包括创业地域和创业平台。与此对应的三个实施策略分别是因材施教、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二、个性化需求变量:大学生创业的潜动力

个性化需求变量是大学生基于创业需求形成的独特人格,是创业的潜在动力。比如机械和电子领域创业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服装和化妆品领域创业中女性居多。学者凌鹊等在对湖南省11 所高校研究生进行分析时发现,性别、读研动机是影响研究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4]。因此,满足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迫在眉睫,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变量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学历、专业、角色状态和创业动机。

(一)学历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学历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体现出来,尤其是在高精尖技术创业领域,起步要求为博士,国家对不同学历的创业政策扶持也有较大差异。相较于专科生和本科生,研究生创业时在社会经验、创新成果、机会成本和学习能力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如何满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学历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变量。

(二)专业

专业是我国教育体制下对于所学课程的分类,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区别。大学生创业尤其是跨专业创业时,对于所跨专业的知识的了解是极为迫切的。研究也表明,工科大学生创业是以大学生科研项目为基础创办企业,文科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热门的领域进行创业。

(三)角色状态

关于角色状态,学者汪岳林用大学生创业的时间来划分,将大学生创业分为兼职型、休学型和毕业型创业模式[5]。有的大学生就希望以休学的状态来创业,有的希望毕业后再创业,不同的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角色需求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创业一定面临角色身份的转换:从学生身份转换为创业者身份,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会因为角色身份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一般来说,很多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进行创业,是因为毕业后大学生不论是否愿意,都完成了角色转换。

(四)创业动机

大学生创业动机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主动型创业动机主要基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被动型创业动机则源于客观现实的困境,比如就业困难、收入不高等。不同的动机会对创业的现实需求和路径产生影响,比如主动型动机的大学生创业更为积极,敢于尝试风险,而被动型动机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偏好较低。

考虑大学生的创业个性需求变量,高校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分类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和课程包。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定制化的创业课程,加大个性化创业指导,比如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引导师生共创的创业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创业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创业认知,给予更多灵活的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支持休学创业等,减少不同创业动机学生创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共同性需求变量:大学生创业的带动力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个性化的需求变量以外,还有共同性需求变量因素,所谓共同性需求变量就是大学生创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共同性需求变量主要分为资源情况、融资渠道、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尽管进入了“互联网+”以信息和知识推动的新时代,创业的共同性需求内容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由于共同性的影响因素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专业,大学生在认知和操作层面都存在挑战。

(一)资源情况

资源是人财物的统称。Bygrave 认为当大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时,创业取得成功的概率会更高。尽管社会、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政策、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帮助,但是往往还不能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尤其是民办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和特点,应该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比如采取共建创业平台等方式突破民办高校资源的瓶颈,多层面、多渠道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资源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

(二)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是指大学生获取创业资金的方式。学者王千文认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可以分为自筹融资和外部融资,其中外部融资包括政府扶持资金、互联网金融、P2P(peer-to-peer lending)小额信贷、风险投资、众筹等模式[6]。目前大学生的主要融资渠道主要来自自筹融资,即通过向亲朋借贷,这种融资模式很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外部融资渠道虽然众多,但是对大学生而言,普遍存在扶持力度小、申请难度大的问题。

(三)组织形态

学者谭惠敏等认为大学生创业模式可以分为自主创业模式和团队创业模式两种[7]。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化了大学生组织形态的选择方式,但是真正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到底是成立合伙企业还是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还需多方考量。大学生创业由于资源有限,一般会选择团队创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如果规模逐渐增加,经营风险变大时则建议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学者王先敏等建议大学生创业的组织形态从创业目标、创业项目类型、创业风险、管理难度和税收方面进行考量[8]。

(四)经营模式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直播带货、“元宇宙”等新模式、新机遇应运而生,使直播带货等新型经营模式成为可能,进而诞生了新的需求,即大学生如何在高校学习到最前沿的创业理论和知识。

基于大学生共同性需求变量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校应该开展专业教育。传统的专业教育指的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专业教育是指创业专业教育,在内涵上有所延伸。2021年国家发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增设了创业管理专业,体现了对大学生创业共同性需求变量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因此,高校应积极申报创业管理专业,从专业课程的建设、师资的组建和培养的目标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构建,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共同性需求。同时,需要持续在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投入,整合资源,提供虚拟创业平台,实现创业便利化。

四、互动性需求变量:大学生创业的催化剂

大学生创业是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互动的需求,人必然会和环境相互影响。对于创业而言,互动性需求变量主要体现为创业地域和创业平台。大学生通过在不同的创业地域和创业平台进行创业实践,获得检验创业想法、实践创业历程的机会,对于提升创业意愿和能力,加快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创业项目孵化的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业地域

创业地域是指不同的地域空间内所呈现的不同创业环境和氛围,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近年来,国家开始倡导返乡创业,不少学者也针对不同地域的创业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创业地域在大学生创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大学生选择不同的地域创业受到个性化和共同性需求变量的影响。

(二)创业平台

国内外学者将创业平台定义成不同主体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开放性的创业生态系统,是知识、技术、经验等各种要素的整合,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创业平台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不仅为共同性的需求变量的解决提供了路径,同时也为个性化的需求变量提供了支撑。创业平台包括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网络虚拟平台,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科创楼宇等实体平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网络平台。创业平台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支持体系。

民办高校要进一步开展创业导向的通识教育,加强对创业地域文化和平台的宣传,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地、各平台的创业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不同的创业实践活动,倒逼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完善,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明确创业路径,实现对他们创业路径的“靶向培育”。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本地高校的平台建设投入和政策落实,为大学生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创造更好的平台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构建基于个性化、共同性和互动性需求变量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采取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让大学生创业有径可循,以创业带动就业,切实缓解就业形势,也可为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为当地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共同性个性化变量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