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2022-02-1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互联网+

陶 钰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由于现阶段各行各业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服务系统和服务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会计人才的输出基地,必须全面掌握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思想认识、理论知识、实务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促进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 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互联网+ 会计”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教育的互联网化将是会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会计教育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构成会计教育新的生态系统。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各行各业对会计工作的需求,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系统对日常业务核算完毕之后,还需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为组织决策层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数据,并参与组织运营发展决策的制定。因此,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兼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学生全面掌握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内部管理知识,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都是通过会计系统来完成的,传统的手工处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会计工作正在发生转变,云报销、云存货管理等核算处理均已成为现实,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操作技能。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熟练操作会计系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大环境对信息化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不再需要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就能够对业务进行沟通及流程化处理。因此,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全面讲解各种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和流程,而且还要通过分科课程使学生了解财政决算、集中支付、报税、审计等相关系统的操作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大环境对高层次、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态势。

二、现阶段 “互联网+” 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优化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但部分高校目前仍存在缺乏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滞后以及配套的职业道德培训课程缺失等问题,这不利于会计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

(一)缺乏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要想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优化和创新,则需要一个明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支撑。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制定和调整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高校事先制定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够实现与当前大环境的匹配和与“互联网+”时代的接轨。一些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仍然局限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财务会计层面,并没有充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会计人才在管理、素质、信息、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行预期目标设定。这样一来,虽然这些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能够胜任财务会计相关工作,但由于其他相关知识的缺失,这些会计人才在处理管理会计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仍存在短板,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课程内容侧重于会计原理、会计核算基础等内容,涉及财务数据收集、分类、分析、决策等内容的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同时,虽然许多高校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如网络会计课程、会计微课等,但整体的知识培训体系构架仍存在不足,教学效果比较有限。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存在实践教学针对性差及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教师是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其教学水平对会计人才培养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很多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年龄及长期脱离企业业务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掌握的信息化知识较为滞后的问题,并且对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实现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融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且仍沿用传统的教材,对会计领域理论拓展深度不足,没有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导致学生难以掌握会计理论和相关的实践知识。同时,部分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软硬件配备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缺乏会计实务模拟系统及配套的硬件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四)职业道德培训课程缺失

会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内部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会计人员涉及很多内部管理工作,所以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塑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理念,从而在后续工作过程中能科学、妥善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但在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职业道德培训课程缺失的情况,并没有结合新的经济业务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同时,教师没有通过法律法规以及正面和负面实践案例的讲解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思想教育层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不利于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互联网+” 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及时地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调整,秉承“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兼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制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人才培养目标,在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实现与当前大环境的匹配和与“互联网+”时代的接轨。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一些成功的会计人才培养案例,并引入一些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结合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优化和完善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

对于现阶段部分高校存在的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高校应优化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学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丰富会计信息化培训课程内容。高校应当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网络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课程,分类、分块地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供理论知识支撑,使学生树立信息化会计思维。其二,构建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按照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开展教学,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应摒弃以往重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引入相关案例,通过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沙盘模拟、纳税申报软件模拟、财税一体化软件模拟等实践操作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掌握,提升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的实效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对高校及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教师更应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教学人才,聘请有经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会计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的同时,还可邀请权威人士对现有的会计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会计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相融合,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以挂职或兼职的身份加入与互联网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学习“互联网+会计”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高校应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平台,解决部分教师由于长期脱离实务操作而出现的教学方法滞后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培训课程

高校应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培训课程,结合各种新的经济业务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课程。同时,在开展职业道德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设定教学情境,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徇私舞弊、违规操作行为所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讲座活动,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对“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和研讨,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为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在职业道德培训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教学重心放在答疑解惑上,并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以检验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会计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时代发展与行业改革迫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但现阶段很多高校都没有全面实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和创新,并且一些现存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完善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培训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培训课程,以不断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互联网+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