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以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2022-02-18李晓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平顶山文化产业应用型

李晓敏

自2004年第一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以来,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依托地域特色和学校优势开设该专业。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于2014年,一直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直接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近些年,平顶山学院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同时,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平顶山学院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合作,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使人才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提升就业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一、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特色

第一,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平顶山学院明确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构建以知识积累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拓展为提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小学期集中实践环节、学科竞赛等,以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效果。

第二,多元化实践教学环境。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由校内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讲授,理论教学由校内教师完成,实践训练由行业教师指导。例如,在文化产业项目管理课程实训环节,行业教师带领学生分批前往北京红庄国际文化保税创新园、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项目实操,有多名学生完成了实训项目。在小学期集中实践环节,行业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校内教师与行业教师全过程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作品由校内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评价。

第三,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平顶山学院深度参与河南文化强省、平顶山文化强市建设,在区域特色文化研究与挖掘、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咨询服务、地方文化主题活动策划与创作、企业文创产品推广、区域文化特色项目开发等领域,助推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学院已组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团队、马街书会文化研究团队等。

(二)专业现存问题

第一,学生的专业认知需要提高。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现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在大城市已经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一些小城市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在传统产业占主导的城市,很多学生对文化产业的认知有限,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认知不够全面和准确。

第二,师资力量需要壮大。目前,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在学历上具有优势,但是普遍缺乏行业从业经历,不具备实践能力,这样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团队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平顶山学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文化产业管理实践能力[2]。

第三,实践平台需要拓展。目前,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备不完善,实践基地数量较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可以说,可供学生实践的专业平台主要是地方企业,资源有限,不能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项目。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为培养媒体创意设计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能力,调整并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将行业前沿成果应用到课程中,结合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

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加强师德与学术道德教育,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专业教师需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师德师风,不做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事情。平顶山学院数名教师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

(三)改革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围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为基础,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结合“六个对接”,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推动真实项目进课堂。以横向、纵向项目为依托,组建学生团队,完成项目任务,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有效衔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利用小学期集中实践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如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平顶山学院结合“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要求,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活动,将学生实践成果作为大赛参赛作品,以赛促学,检验实践教学效果。

第二,结合课程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特长,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第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适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促进评价主体、评价项目、评价方式多元化。

(四)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毕业设计是实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作好准备。根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平顶山学院开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完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平顶山学院2018—2021 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完成质量较高。

第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毕业实习与在校学习无缝对接。毕业实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文化产业项目运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与业务水平。平顶山学院2020—2021 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参与了实习,大部分学生在学院签约的实训基地实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自己联系但学院审核通过的单位实习。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品牌。平顶山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产出为导向,结合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小学期集中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大一暑假、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完成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大一暑假用两周时间完成文化遗产影像创作集中实践,在大二暑假用两周时间完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集中实践,在大三暑假用三周时间完成传统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综合实践。为了检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大四阶段设置毕业汇报演出实践环节。平顶山学院2017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影飞扬记‘疫’留存”汇报演出和2018 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辉煌建党百年路红色鹰城谱华章”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及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文化创意人才,顺利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进行人才培养。

(一)整合资源,成立文化产业研究院

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校内文化创意类专业,建设文化产业研究院,激发文化产业创造力。文化产业研究院要基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打破校内文化创意类专业之间的学科壁垒,“依据行业规则与学科现状,由地方政府主导,产业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建设”。研究院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决策咨询类项目的申报。引进企业资源,引入真实项目,使师生全过程参与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育文化产业项目,孵化新型小微企业,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鼓励学历和职称较低的年轻教师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传媒机构、文博单位、文旅部门及文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专业教师技能培养,引进行业教师,鼓励行业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和小学期集中实践教学,提高行业教师的教学参与度,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无缝隙对接。

(三)对标五大 “金课”,培育优质课程

在OBE 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要求所有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分别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建设,努力遵循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和积累优质的课程资源,将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融入课堂,为学生就业提供助力。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如BOPPPS 有效教学模式,对已经备案的网络课程重新进行梳理,从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这六个方面对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对标五大“金课”,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推进课程建设。

(四)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产教融合”重在“融”,难在“合”,要想达到真正的融合,需要共同的媒介来支撑双方或者多方的交融合作,该媒介即各类协同育人平台[3]。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理念,按照“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搭建高质量的实践平台。第一,建设专业工作室、创客空间和校外实习基地,继续推进与政府、企业等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如企业实践平台、企业文化等优质资源,在现场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实时教学。创建能同时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需要的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项目实践有效对接,拉近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距离,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二,积极开发多样化实践项目,提高实践项目质量。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开发,选派优秀的学生到河南博物院等单位顶岗实习,通过参与行业项目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并培育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随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行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顶山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应把握机遇,创新思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平顶山文化产业应用型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平顶山诗群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