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2022-02-18赵思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科汉语专业

赵思维

自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后,2018年在我国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结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介绍“双万计划”“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开启新的征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身是对外汉语专业,2012年按教育部专业目录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既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协和万邦”的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注重语言教学和研究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近些年,许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新文科建设提到研究日程上来,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存问题

相较于其他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也由于它本身的交叉学科特点,学科体系尚未成熟。

(一)课程设置方面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名称的转变也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转变,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仍存在与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界限模糊的现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不以教授文学课程为主,而是以教授汉语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有能力站在国际讲台上传播汉语知识、汉语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应该围绕此目标来设计,重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文化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三个维度。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开设具有融合多种学科性质的新专业,打破原有文科专业发展方向,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建设应融合新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培养综合能力强、交叉学科意识强的新时代人才。

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具有学科交叉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革,该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围绕语言、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但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等课程在学时分配、考核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

(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选择什么内容进行讲解变得格外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知识,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海浩瀚,如何将知识精华传授给学生,如何促进专业课程融合,将各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比如声调教学、汉字教学、量词教学、虚词教学等。其中声调教学提出按照一声、半三声、四声、二声、三声的顺序进行操练的观点,符合汉语习得规律,经过实证也比传统教学效果更好。汉字教学方面对于设计有效的练习形式,强化认读和书写都有成熟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新成果尚未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得到运用。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导下,中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计划中应当设立相关课程[2]。

近些年,高校专业建设改革的研究不胜枚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时应结合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学科交叉意识的复合型性人才。

(三)师资力量方面

目前,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学历水平都能达到专业建设要求,但部分教师专业背景匹配度不高。学者吴应辉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存在通用型教师多,国别化、区域化、语别化教师少;需求层次多,培养层次少;理论课程多,实习实践少;培养数量多,对口就业少;中国教师培养多,本土教师培养少等问题[3]。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仍处在发展阶段,部分专业课程与语言学、文学课程重叠,高校中有海外授课经验的教师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开展专业必修课教学时,虽然很多语言教学方法是相通的,但是专业教师如果没有海外教学经验,只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实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发状况很多,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需要根据当地学生情况自编教学内容。在上专业必修课时,教师如果有海外教学经验,就可以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就业实践方面

新文科主要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来讲,掌握汉语本体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是根本,教学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不管学生毕业后打算考研、出国,还是从事国内中小学教学工作,都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大学阶段,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机会少,教学能力自然不尽如人意。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校内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提升就业竞争力。但目前国内高校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时,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实践教学有待加强,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路

目前,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学术界尚未对建设方向和侧重点形成定论。本文根据学者们的成果,积极探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新思路。

(一)构建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构建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培养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赵金铭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否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己的学术方向,以便寻求准确的研究切入点,切实地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4]汉语国际教育在此问题上需要把握“度”的问题,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新文科发展特点,促进学科融合,实现学科建设新突破。

例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传播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可以融入传播学知识和新媒体手段,从而构建学科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能力

新文科建设对教学团队有相应的要求。建设新文科专业,需要提升教学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有实际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应具备主动融合其他学科的能力,紧贴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教学理念。其次,学校应开展提升教师跨学科能力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机会,提高专业教师的汉语国际教育水平,使得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文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维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要求。信息时代的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如果教师依然秉持“满堂灌”的思维去教学,只讲授课程基础知识而不进行延伸拓展,教学效果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随着5G 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服务国外学生的线上汉语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往往停留在对语言理论知识讲解的层面上,而缺少实际的操练机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目前仍十分薄弱,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没能很好地贯彻,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专业内容自我转化和语言学习上困难加大,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坐飞机”时间。新文科建设主张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依托新的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血液[5]。

例如,现代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一般在大一进行学习。大一学生的语言学知识基础一般较为薄弱,尤其是语音部分。在纠正学生汉语拼音发音口型时,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发音方法,在日后纠正外国学习者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构建实习实践平台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面临困境。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这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造成很大影响,使世界范围内的交流都变得不再顺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在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调整心态直面困境,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条件[6]。

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长期在此基地上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困境。国家可以在政策层面给予汉语海外传播以大力支持,如果能够在海外建立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基地,为国内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对于国内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从学校层面来讲,与海外学校、国内汉语中介培训机构等建立点对点的合作关系,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另外,随着5G 技术的发展和线上教学手段的运用,建立线上远程教学辅导体系成为教育发展新趋势,成为搭建实习平台的途径之一,更加贴合新文科建设理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授课经验不足,但可以作为线上远程教学辅导体系中的助教参与教学,帮助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营造汉语学习氛围,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在中国当代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能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汉语教师不仅仅是语言教师,更是文化使者,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运用、师资力量、就业实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专业改革,运用先进技术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构建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能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构建实习实践平台,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具有交叉学科意识的人才。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不断发展,专业课程设置、各学科的融合等还有进一步的探索空间,现存共性问题值得学者深入研究。高校应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汉语国际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汉语专业
学汉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豆文科作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