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定位
2022-02-18左鄢世晨
左鄢世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工作,他在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人才作为新时代高校发展的基础,如何在落实培养高等人才的基础上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高校教师党员拥有高校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党员队伍,摆正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定位,厘清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实现影响因素,进而激发高校教师党员的主体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在高校党建研究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定位的现实困境
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地位受到了挑战。
(一)偏重职业发展要求,党性理想要求弱化
高校教师党员在承担角色的过程中,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履行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规范。但面对当前外部局势的不稳定,意识形态斗争的持续加剧,部分党员教师理想信念认识模糊,党性理性要求弱化,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节点期,政治敏感度不够。如部分党员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在个人日常教学、科研成果和职称聘任与科研团队、学院或学校大发展相冲突的时候,只追求个人利益,未涉及个人职称评定和聘期等问题,为团队、为学院、为学校多做一份贡献的意愿较弱。归根结底,这些教师党员是理想信念认识模糊,党性理想要求有所弱化。
(二)偏重知识理论传授,党性信念要求弱化
从外部因素上分析,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党员在做好自身专业学习和建设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政治理论的学习;从内部因素上分析,其实是在能够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看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校教师不多,大部分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是比较“浮在表面”,甚至有些高教教师党员认为只需要做好自身专业建设,多申报课题,多发高质量文章就可以了,过于偏重知识理论传授,党性信念要求有所弱化。这显然是不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地位,不符合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对高校教师党员的要求和期许。
(三)偏重量化绩效评估,党员意识评估弱化
党员意识是党员的“魂”。[2]如果党员意识有所淡化,就容易导致党员政治思想弱化,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如果党员意识有所淡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高校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容易受到动摇。高校教师党员从角色定位上分析,首先是一名党员,是政治思想的带头人,相比非党员高校教师,党员意识应坚定不移,敢于“担当”和“领头”更是每位高校教师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部分高校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愈发被动,在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偏重量化绩效评估,党员意识评估有所弱化。当党支部和团队需要的时候,党员意识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党员意识参差不齐。如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每位党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环节,部分党员之间可能碍于同事、碍于上下级面子等,批评得不够深刻,不够具体,喜欢充当“老好人”,不敢勇于指出问题。有些高校教师党员只追求个人利益,在关乎个人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的阶段,积极主动,在党支部日常三会一课的日常开展中,消极被动。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定位的问题诊断
(一)业务压力繁重,角色认知功利化
因高校教师党员是双重身份,承担双重责任。在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党员能够在课堂主阵地承担教师的角色责任,但有时会无意识地忘了自身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知和行不统一的现象较为突出,归根结底是对教师党员的在业务压力繁重过程中,角色认知发生功利化。在“三会一课”等特定场合,能够发挥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责任,但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师党员的责任担当欠缺,有时候会忘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身份,对党员角色的责任和教师角色的责任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模糊。在履行党员的相关义务、引领带动身边人方面,作用发挥也是不够的。在外部形势的变化下,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认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符合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内涵的思想也乘虚而入,以致部分高校教师党员角色认知功利化。
(二)考核评估繁杂,角色能力碎片化
随着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新一轮“双一流”高校的落地,各大高校对高校教师角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年薪制”“聘任制”“非升即走”等关键词不断涌入在各大高校教师的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教师党员对日常工作的焦虑。有些高校教师打着为了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口号”,草草应付日常教学和育人工作,大部分时间只愿意花在为自身写论文、做科研等能够对自身职称聘任有要求的工作中。究其根本,其实是面对当前考核评估的繁杂,角色能力逐渐出现碎片化。要求的提高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对过去一直“划水”的高校教师们亮了“红灯”,另一方面,也为中青年高校教师们明晰了“方向”,更多的“职数”和教学科研门槛的提高更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特别是在教学环节中,高校教师党员在履行“课程思政”方面的角色能力欠缺,无法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教师党员角色能力的碎片化,从长远来看,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存在较大影响的。
(三)支部评价模糊,角色检验同质化
高校教师党员拥有高校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必须履行《党章》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规定。但在高校教师党员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当出现高校教师党员角色认知的偏差,出现角色行为的中断,出现“知”和“行”不统一的时候,应及时“触发”相关的角色检验机制,及时引导和监督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角色障碍和问题。但当前部分支部评价存在模糊,角色检验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关心高校教师党员为切入点,通过三会一课和教学科研等主阵地,严格落实高校教师党员履职尽责情况,把握重要节点,及时介入和调适,避免部分高校教师党员出现了“角色中断”才发现问题,最终只能启动处分机制进行处理。平时应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和组织生活会,同步启动相应的角色检验机制,以此提高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定位的角色实现
社会角色反映的是与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3]社会角色理论中衍生出来较多概念,如角色认知、角色检验、角色能力和角色评价等。[4]高校教师党员拥有高校教师和党员双重身份,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相比高校教师角色内涵,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内涵凸显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更为具体的标准。高校教师党员角色是一种规定性的角色,如何在把握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高校教师党员角色的理想角色,找准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定位,是进一步探析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实现过程和内在机理的前提。
(一)把握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特征,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思想领头人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一个人往往扮演着多个社会角色,需要对各种角色进行学习、领悟和实践,处理好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满足社会对个体的角色期待。[5]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必须把握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特征,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思想领头人。在日常管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学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政治思想不仅体现着有思想,而且必须“讲政治”,敢于“领头”,敢于“担当”。特别是在组织和团队需要的时候,高校教师党员能够冲在前面,不计个人利益和得失,敢于为组织和团队做出贡献。
(二)坚持自主与集中相结合,做“理论扎实有学识”的理论学习引路人
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必须坚持自主与集中相结合,做“理论扎实有学识”的理论学习引路人。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现着高校教师党员的基本教学能力和素养,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有利于指导高校教师党员开展日常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理论学习不仅指高校教师党员的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涵盖了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理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是高教教师的职业本领。政治理论是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代表着党员的党性修养。专业理论学习是高校教师党员的内在要求,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高校教师党员各方面修养的前提条件。高教教师党员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应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坚持自主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综合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学习的引路人。如“党史”学习教育,高教教师党员应注重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智慧力量,发挥好理论学习的引路人的党员角色。
(三)坚持有力与有效相结合,做“立德树人做先锋”的业务工作带头人
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必须坚持有力与有效相结合。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无论是日常教学、科研,还是学科的进一步凝练,都应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努力做“立德树人做先锋”的业务工作带头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已经对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做出了宏观定义,业务主要涵盖教学和科研。高校教师党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先锋模范,更应在日常教学和科研立项等各个方面主动发挥带头作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党员应主动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
(四)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做“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廉洁自律责任人
高校教师党员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做“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廉洁自律责任人。一方面既要遵守《党章》中关于党员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6]。随着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对高校教师职称和职务聘任的新要求,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追求职称的聘任,不惜走“学术捷径”,通过“买卖论文”,换取学术科研成果。甚至利用高校教师的职务之便,违规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等等。长此以往,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受到了不良影响,高校教师党员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和党员的双重形象更是受到严重破坏。高校教师党员不仅要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更应主动提醒身边人,真正意义上做廉洁自律的责任人。
四、结语
高校教师党员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在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之下,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角色定位也应“因势而新”。在深刻把握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内涵和定位的基础上,当这支队伍出现角色认知功利化、角色能力碎片化和角色检验同质化等影响高校教师党员角色实现的不利因素时,应及时找准高校教师党员的角色定位,激发高校教师党员的主体性,发挥高校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