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22-02-18黄思涵
黄思涵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然而,在当下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知识,使得道德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在深入研究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中,使英语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教人,还要教育人,所以道德教育也应该被视为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教育包括社会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划分,认为狭义上的道德教育是指学校道德教育,而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1]。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道德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行为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导,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活动。
(一)道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分析初中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大部分材料都是描述客观事实的,而在相对应的练习册中,科普文章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这对于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
(二)学生对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高中入学考试和高考一直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考试。在考试的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的语法知识,所以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来讲授知识技能和训练习题。这就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2]。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尽可能地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例如,有计划地召开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三)初中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科书与高中英语教科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相关工作人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为了应对难度越来越大的高中入学考试,将教材中词汇、阅读和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置于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渗透度不够,使得英语教学只注重工具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教育功能[3]。
(四)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意识不够
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可,道德教育与英语教学无关。也有教师认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这种想法导致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忽略了“立德树人”的责任,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对道德教育的渗透不够。
(五)存在 “正规化” 道德教育渗透现象
目前,虽然有的学校英语教师注重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但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正规化”道德教育思想占据道德教育的上风。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只限于思想道德教育和部分法制教育,限制了道德教育的范围。此外,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往往背离道德教育的现实,使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差距[4]。
(六)道德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理解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的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学校认为道德教育的职责只是培育有道德的人,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仅仅由道德教育负责即可。而智力教育只负责培养认知型人才,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素养仅仅由智力教育负责。至于道德人、认知人、健康人、审美人、劳动者等能否和谐统一在学生身上,有些学校似乎很少关注。而且,由于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存在,初中道德教育在学校评价中不具有主观教育的实质性地位,教学评价指标占比较小。因此,主观道德教育大多是名义上的,道德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三、道德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师的影响
第一,使教师了解道德教育在英语课堂上的重要性。教师的性格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对于无法区分对错并需要引导的学生来说,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师生关系和睦,课堂纪律良好,学生之间和谐共处,这样的课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增进教师对道德教育的理解。道德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教师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为学生做表率。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理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在脑海中树立道德教育意识,时刻谨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当中。教师本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日常教学中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与教导学生,将道德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
(二)对学生的影响
部分初中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难以判断对错的阶段。一般来讲,在这个阶段,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向同学、朋友诉说心中的苦闷,从而寻求一些帮助,对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可能会存在排斥心理。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和道德的渴望。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过程,更是对另一种文化的了解过程。道德教育更是被文化囊括其中。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会使学生同时对语言知识和道德教育产生兴趣。情感是人类与一切事物产生关联的纽带,如果人类的情感被激发,那么其便有了追求事物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感与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有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道德教育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行为规范等。具体来说,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与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相适应[5]。道德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这些不同种类的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原则
(一)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适度原则
初中英语课堂中道德教育渗透的适度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循序渐进、系统性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中。在渗透道德教育时,教师需要通过英语知识教学向学生传达有益的思想、文化。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太牵强,应该真正将英语文化知识与道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使英语教学真正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
(二)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适当原则
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适当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渗透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忘英语课堂的本质和核心,要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道德教育渗透上,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把握道德教育渗透的教学时间。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渗透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道德教育,不应该急于求成。
(三)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系统性原则
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指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单指向一个方面,而要有系统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还要树立榜样。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渗透时,应系统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情感原则
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情感原则主要是指,初中英语教师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更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
(五)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关键原则
初中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渗透的关键原则主要是指,初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找到道德教育的关键点。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制的,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这使得道德教育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是不可能全面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英语课堂上突出道德教育的教学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德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的质量。
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
对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输入。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熟练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感受感性文化的过程。在多元文化时代,任何形式的文化都应该被承认与尊重,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思想的进步。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吸收外国文化时,教师也应当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多元文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有自己的主张与判断,也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各学科教师参与道德教育,而不是让道德教育成为“孤岛”。例如,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奖励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班级和教师,批评道德教育不完善的班级和教师,鼓励更多教师参与道德教育,激发教师开展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三)增强教师道德教育意识
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吸引力和可行性也体现在英语教师看待教师权威性的态度上。一个注重教师身份的英语教师,不应该认为自己是教师就可以专断行事。教师的威严性是学生给予的,更是社会赋予的。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其声望不仅来自对学生的尊重,还来自与学生交流时随时说“对不起”“谢谢”。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立即真诚地安慰、鼓励学生。虽然教师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很常见的,但他们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了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水平,具有较强的教育吸引力,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道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仔细思考要培育什么样的学生,究竟要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等观念在逐渐被核心素养理念所取代。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任何人都不能够再仅仅凭借分数来评价一名学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的发展,挖掘语言背后的内涵,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知识表面的概念性教学、机械性操练、僵化性记忆,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