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集成服务模式路径研究

2022-02-18戴美想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1期
关键词:领军科技服务

刘 轩,戴美想,赵 阳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创新发展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要求。1956 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家领导集体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了“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前,受到计划经济和国内大环境制约,企业整体创新意识和需求较低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涵也不断延伸丰富。虽然我国企业基本确立了创新的主体地位,但还需要再继续巩固加强,特别是高水平创新活动,即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1]。充分激发人才、技术、科研机构自主创新活力,释放科技生产力发展起来的科技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2]。1986年3月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同年11月,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指示下,我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了“863”计划,强化基础和前瞻性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1995年,江泽民同志准确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现状,作出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重要战略进行推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企业要作为研发、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法规及政策对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案进行了系统谋划与长远部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才驱动创新发展,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鼓励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通过平台、载体、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服务等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在第十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现状,切实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在创新发展上下苦功,以科技创新为主抓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创新高地,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带动效应的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我国经济在世界价值链中整体攀升。

2 企业发展所处不同阶段概述

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也不同,合理划分所处阶段,有利于更精准地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根据企业规模、财务状况、科技创新水平等关键因素,可对企业发展所处阶段进行划分,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章先彪[3]认为,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企业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并构建了企业发展质态模型,从低到高分别为平庸级、优秀级、卓越级,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发展质态,形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评价理论体系,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成海燕等[4]分析了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创新特征,总结出企业不同阶段对政府政策需求也不一样,企业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对政策依赖性也逐渐降低。朱婧嫣等[5]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整个市场活力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喻瑶[6]分析了企业不同阶段对应的特点,总结了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对应的管理特点,最终指出,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管理、胆识和才华。张旭[7]以金风科技和宁波银行为例,实例验证了现金流量法可更精准全面地反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李彬[8]对企业发展各阶段特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财务状况、产品(服务)等4个要素是判断企业所处阶段的重要依据,并总结了企业所处4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阶段基本遵循着相同的发展规律,无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龙头骨干领军企业,必然要经历苗圃期的孵育、初创期的培育、成长期的发展以及裂变期的循环重生。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企业在繁荣国民经济进程中又扮演着创新先锋的角色,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高质量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双循环”大背景下,研究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究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集成服务模式,对助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 领军企业创新链内涵

洪银兴[9]认为,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助推我国产业迈上价值链的中高端,通过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部署前瞻性、基础性先进技术,以产学研为抓手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有效带动知识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的融合,从而助力我国产业由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企业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环节重要的参与方,其承担着科研院所知识体系在产业化进程中落地的重担,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只有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才能生存下来,借助产业与技术的协同创新,持续锻造可持续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拓展生存空间。陈宇学[10]认为,由于企业创新机制、市场环境氛围、高层次创新需求、创新成效以及创新引导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还不是特别牢固,因此需要推动创新要素市场化改革、开放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优化产业政策等来增强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巫强[11]在创新链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领军企业创新链中,领军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以及行业影响力,将起到主导作用。卢现祥等[12]认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必然要确立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方面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创新体。王博等[13]以专利文本中的高频技术词汇为切入点,分析16家领军企业24年来的专利,得出结论,领军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行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通过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标准化推动了行业技术的快速落地转化。余义勇等[14]指出,创新链的断裂和功能结构的不匹配,是我国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巴斯德象限理论,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模型,以中车四方为例,提炼出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协同创新理念、模式和机制。综上所述,领军企业创新链内涵虽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差别,但都是基于创新链的范式进行延伸与拓展的,其创新的主体都是领军企业。政府在构建联合创新体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凭借其在基础研究中的技术积累优势,在领军企业创新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科技服务机构作为必要的第三方,在整个知识体系向产业化转移转化的进程中,架起了政府、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从而提升了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效能。以常熟高新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例,借助苏南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一批优质科技服务载体平台资源,常熟高新区集聚了三菱电机、丰田汽车零部件、大陆汽车等一批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龙头汽车企业,带动治臻、擎动、京东鲲鹏、云途智能、亨睿碳纤维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型企业落地。常熟高新区联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吸引了近3万余名本科及以上人才,培育和引进近400余名国家、省、市级高端人才,在汽车绿色化、智能网联、轻量化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4 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路径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就必须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领军企业,打通科技知识体系向产业体系转移转化的路径,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方面,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历程来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进程与创新资源、市场动态、政策环境等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龙头骨干企业凭借着其先发优势以及技术积累在赛道上一骑绝尘,科技型企业则凭借着科技创新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中小微企业如何在苗圃期培育自己独特的优势,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企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在世界价值链中向中高端的攀升离不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支撑,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提升,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型领军型企业作为各链条中的链主或重要节点,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印发了“产业强链”3年行动计划,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围绕着江苏省优势产业链、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实现本省产业链的卓越提升。

李晓杰[15]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例,从产学研规模及成效、产业集群集聚情况、科技创新联盟及服务机构、创新环境氛围营造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企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当地人才引进及孵育、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资金支持、平台载体搭建、产学研推动等创新举措,指出广州市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仍存在创新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相关政策需完善等问题。施国洪等[16]对领军人才企业培育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领军人才创建的科技型企业“三高”优势和“五弱”劣势,指出政府应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政策服务体系,借助人才项目初期的政府资金来撬动后期社会资本的投入。针对人才项目,政府需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加强创新资源的持续导入,并做好人才创建企业初期的过程管理与服务,强化社会科技服务资源的及时导入与对接,为企业建立起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科技服务体系。

5 创新型领军企业服务模式

林芸等[17]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环境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仍局限于理论研究阶段,而国外已经开始有成功的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周学军[18]提出加快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以及信用担保等对策建议。刘秋红等[19]针对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定位不明确、合作机制不长效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服务机构门类、提升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与数据共享水平、加强行业联盟以及协同创新体建设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机构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政府牵头市场主导,面向市场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清晰科技服务界限,丰富科技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制机制,以高层次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综合集成科技服务,推动供需双方资源共享,引导着科技创新资源向真正有需要的地方集聚,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集成创新服务体系为例,该机构紧紧围绕江苏省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科技支撑总要求,以“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以“服务创新型领军企业计划”为目标指引,以“技术转移超越计划”为重要支撑,瞄准产业聚焦企业,在国外疫情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的大背景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企业开展科技综合集成服务,构建了一套“技术+”“金融+”“人才+”“服务+”多创新要素集聚、服务方式灵活多变的综合集成科技服务体系。2021年全年,为30 000多家科技企业、6 000多人次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更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

猜你喜欢

领军科技服务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科技助我来看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科技在线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