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

2022-02-18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区域素养能力

刘 权

(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学校 甘肃 定西 743000)

在初中教育改革工作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主要目标,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符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特点。初中地理知识较为繁杂,知识点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不断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现知识内容的快速整合,是促进认知水平提升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地理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无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呈现出较大的弊端和漏洞,限制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创新思维,明确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以构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课堂。

1.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概念

不同区域在功能特点、构成要素和尺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认知和分析,这是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概念。同时,区域认知能力也体现了学生对复杂要素的认知水平,需要做好区域特征和地理现象的有效归纳与总结,已经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空间-区域思维,在学习中掌握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1]。区域认知由不同要素共同组成,包括了区域划分、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和区域关系等等,不同要素的基本构成也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加以整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2.1 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对于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认知不够清晰,是影响教学工作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因此会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负面影响,难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部分学校对于地理学科的关注度较低,因此难以形成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无法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在教学实践工作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关注度较高,但是未能对其能力素养实施评估,缺乏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及方法,不仅导致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对区域划分的认知存在模糊性的问题,这是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将会对未来学习产生限制。

2.2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不仅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中缺乏切实有效的措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很多老教师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固守传统思维,难以针对目前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因此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不够显著[2]。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阻碍区域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实践活动较少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初中地理学科呈现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果缺乏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则会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形成抑制。特别是受到教学任务紧张和升学压力大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教师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理解地理划分、区域位置和特征等。

3.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3.1 转变传统观念

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限制,积极学习区域认知能力概念的内涵及特点,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学生将来成长与发展创造可靠保障。教师应该明确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认识到不同学生在思维品质和能力素养上的差异性,积极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区域认知能力上获得提升[3]。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定期观看天气预报,了解我国区域划分的特征和气候特点,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相关地理概念。

3.2 提取地理信息

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地图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归纳、总结,这也是培养信息整合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途径[4]。比如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相应的图例,使学生主动划分亚洲的范围,明确亚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区域划分意识,通过经纬度、轮廓和海陆相对位置、大洲分界线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亚洲。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定位能力,教师在提出某一个区域名称时,鼓励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地图上找到具体位置,使学生对整个区域关系进行梳理,逐步提高区域认知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描述能力,从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出现,带领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对同一区域进行描述。

3.3 引入先进技术

传统课堂呈现出枯燥性的弊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不高,影响了能力素养的发展。为此,应该注重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应用,以构建多元化课堂,在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中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支持,可以将零散和抽象的地理知识、概念呈现在可视化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等总结地理区域特征,呈现出高效化的特点,这也是目前智慧课堂建设的关键。在教学情境中应该引入趣味化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培养区域认知能力[5]。相较于二维图形而言,多媒体视频和动画可以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课堂体验,对于各个区域的认知更加直观。

3.4 融合生活案例

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学科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该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融合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对各项地理要素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做好资源和素材的整合工作,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切实有效的生活化素材,消除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陌生感[6]。比如在“中国的自然环境”相关内容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地势、气候和自然灾害等知识外,还要注重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模拟生态实验”和“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交流与讨论,分析周围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原因,使学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不仅能够实现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3.5 认知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组成要素存在一定差异性,通过差异性的对比分析,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当中展示不同国家的地理状况,呈现极具代表性的地理要素和地形地貌特征等,通过“大家来找茬”游戏带领学生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本质差异,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然景观图片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可以增强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对于区域差异的分辨更加直观。在此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弥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不足[7]。

3.6 组织实践活动

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实现密切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认知区域特征和构成要素,增强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自信心。为此,教师应该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数据,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带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题,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依托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调查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做好角色分配,包括了文献资料查找、现场勘察、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等,使学生得到更加规范的调查结果并且用地理学科知识加以解释[8]。

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在目前教学中面临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也会对能力培养形成限制。为此,应该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提取地理信息、引入先进技术、融合生活案例、认知区域差异和组织实践活动等途径,构建更加符合初中生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区域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分割区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