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农村乡土教材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
2022-02-18张永林
张永林
(徽县柳林镇中心小学 甘肃 徽县 742300)
乡土教材是以培养学生情怀、传承与传播优秀乡土文化为主要课程目标,以乡土课程资源为内容,乡土情境教学为课程实施重要形式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乡土教材的实施有其深刻的地域文化底色,旨在通过教材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推介家乡的情感和价值归属感。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不断强化地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的力度与广度,重点在乡土教材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下面笔者以校本教材《山水柳林》开发与应用为例,就乡土教材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做以下简要阐述。
1.乡土教材《山水柳林》的开发背景
乡土教材在中国已经历近百年发展历程,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地方学校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乡土教材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和政策支持。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地域的区位优势让乡土素材和资源养分充沛,然而一直以来,大量农村小学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整理成乡土教材,更没有将其与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结合起来,以乡土地理文化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的德育及乡土教育少之又少,因此这也成为了当前开发与应用乡土教材的一个重要动力。基于以上因素,乡土教材便在各个农村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启了研发与利用的新模式。
综合实践课教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小学阶段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本地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研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学科实践性课程。可见综合实践课程与乡土文化资源联系的密切性。
柳林镇位于甘肃省徽县东北部,东临秦川,南通巴蜀,既有北国之雄,又有南国之秀。境内历史底蕴浓厚,既有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印记——甘沟遗址,又有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革命烈士纪念碑,人工开凿的江峡壁挂公路更是闻名于陇上,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中,柳林镇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充分依托乡土资源,从红色文化、历史底蕴、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对于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刻挖掘。而作为基础教育启蒙阶段的所在地学校,依托地域文化和乡土资源开发和应用乡土教材,通过乡土教材《山水柳林》不断完善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不仅符合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乡村教育发展成果,以便更好的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2.乡土教材《山水柳林》运用于实践课教学的价值所在
2.1 符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新形势。柳林镇从地理学角度水系流域范畴划分属于长江水系,对于长江流域来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柳林镇辖区位于嘉陵江上游,从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创造纪实,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红色教育传承、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以《山水柳林》为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进一步了解,从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并立足于柳林镇地域乡土文化,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开发《山水柳林》乡土教材,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课,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走进家乡、认识家乡,把自己融入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形成爱国爱家主流思想,进一步拓宽和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让爱国主义不再单调、抽象,让爱家乡的行动变得更加具体、切合实际。
2.2 符合当前综合实践教育理念的新内涵。综合实践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而形式则突出反映的是综合性强。综合实践教育始于本土地域文化,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乡土气息当中,这样才能让综合实践课更加具有生活化气息,在新时代更加突出新内涵。《山水柳林》校本教材的编写考虑到涉及的乡土内容丰富,章节划分按照不同的板块,能充分将乡土文化和学校综合实践课相融合,旨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打开乡土资源的视窗,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变化,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和身边的实际中切实感受乡土资源的文化自信内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建设家乡的热情,助力柳林乡村振兴的新发展。
2.3 符合综合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模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模式。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也让综合实践课教学丰富了形式和内容,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通过授课的形式,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民风习俗等内容,以必修课的定位来呈现给学生,在学生思想上也会埋下德育的种子,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以更加明晰的陈述和更加灵活的方法,将乡土教材中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综合实践学科素养培育当中,为教师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助力综合实践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3.依托《山水柳林》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知识、把握本土文化内涵,是乡土教材《山水柳林》开发和实施的初衷,而真正意义上要将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则需要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并最终以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形成农村乡土教材助力乡土教育课程建设的强大合力。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 切中教材内容主脉络,突出教材中的各类主题。乡土教材《山水柳林》是在搜集与本地有关的自然风貌、历史古迹、红色文化、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具体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中,要引入该教材,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如庙坪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着重反映了红色记忆的主题,只有在把握这一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徽县柳林结下的深邃情缘,并为之付出重大牺牲的历史功勋,对学生进行红色主题教育,让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而及进一步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渠道,让学生知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而峡口村人文景观“江峡洞天”壁挂公路,则突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柳林劳动人民“愚公移山”的勇气和精神主题;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纪实,则主要突出了乡村振兴的主题,通过一些村史资料和档案记载,并组织小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基地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乡村振兴实施给农民生产生活、农村面貌等方面带来的新变化,同时适当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将综合实践课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乡土教材的实践价值。
3.2 细化教学目标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如将教材内容同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课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整理制作家乡知识简报、做一日小导游等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变化。又如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江峡壁挂公路开凿的不易,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年参与江峡公路建设的老一辈劳动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去,采用走访、口述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从七十年代劳动人民以人力开凿江峡公路的艰难当中,学习老一辈劳动者不畏天险,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这种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综合社会实践,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助力柳林乡村振兴的新发展。同时通过《山水柳林》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本土文化知识、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享受实践的过程经历,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
3.3 紧扣新时代社会实践旋律,提升学生德育综合情感。徽县柳林镇庙坪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革命年代的红色记忆,时至今日,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驻足仰慕,依然能够感受到曾经的革命先烈们为革命胜利发出的阵阵呐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了起来,因此,庙坪村也成为了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校本教材《山水柳林》的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清明、七一建党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革命历史学习、缅怀先烈等活动,重温革命年代的奋斗故事,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与道德情操,并将这种红色革命的记忆和情感进一步升华,以便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自信心,弘扬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完善小学生德育培养策略。
综上所述,《山水柳林》乡土教材是以当地的乡土资源为主题,在整理和完善本土素材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要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还需综合实践课教师进一步去探索和尝试,但不论如何,让小学生在了解乡土资源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实践性,始终是乡土教材开设的主旨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