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2-02-18徐善存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知识点

徐善存

(薛城区张范大甘霖学区小学,山东枣庄 27702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在课堂之中开展系统化、高效化的生活实践,从而使数学学科与社会之间形成密切关联。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对各种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准确控制,在课堂内部构建出宽松的、趣味性强的生活情境,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运用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真正使素质教育相关理念得到贯彻,满足新课程改革开展之后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特殊需求,相关教师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时代的陈旧教学方式,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因此,生活情境应当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小学生发挥出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在生活情境之中解决难度较高的数学实践问题,从而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集体参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有价值的知识,最终做到利用知识改善现有的生活。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但如果小学生处于生活情境之中,能够主动思考与联想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然后在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证明自身的猜想,同时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之下做出连续思考,从而使自身掌握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点,顺应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方法,促进能力发展。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缺乏仔细观察的能力,很难在现实生活之中发现数学知识点并有效运用,所以数学教师应当构建生活情境,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解释,从而促成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契合,使更多小学生产生探究数学学科的欲望。

(三)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应有重视

数学教师在课堂之中创设生活情境后,小学生可以运用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点,针对数学问题开展推理、计算和证明活动,了解到解答基础学科问题的正确方式以及可行途径,发挥自身的抽象和形象思维,真正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说服性强的案例,帮助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小学生意识到生活之中处处存在数学,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富有抽象性的学科知识,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瓶颈

(一)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数学学科是一种有着较强综合性质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思维转换,深入分析特定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公式计算答案。如果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必然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之中尚未完全普及,因为小学数学课堂当前存在各种限制因素,导致以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难以全面展开,而且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对生活情境的运用产生正确认知,导致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的推广进度较为缓慢,进而导致小学生无法形成应有的思维转换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思考,最终结果自然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二)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之中得到贯彻,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小学和小学教师,仍旧只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例如,部分数学教师在面向小学生授课的时候,仍旧使用传统的“填鸭”教学法,在课堂内部“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点,而且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运用题海战术,希望小学生通过完成习题,牢记解答题目的“套路”,从而在阶段性考试之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不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不仅不会使小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甚至会造成反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差异

小学生受到年龄等一系列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无论是解答问题的思路,还是思维转换方式,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的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追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并没有关注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没有从差异性视角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以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开展遭遇阻碍,使得生活情境无法完全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四)教师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

教师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对小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定期整理,帮助小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各种类型的知识点,还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实质性理念,导致授课与练习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结合,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生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将生活情境作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题目

小学生在认知层面较为浅显,难以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社会之中的情况,但是现阶段数学应用题会涉及到诸多范围,而且是小学生在生活之中并没有接触过的范围,导致小学生无法产生相关印象,进而难以找到准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设置应用题的时候,应当注重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尽量运用小学生在生活之中接触到的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在讲授部分复杂知识点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题材,从而帮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路。当然贴近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也能够使学生萌生解答题目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

例如,有一道数学应用题的内容如下:“两名矿工在矿场进行采矿工作,已知甲矿工每天能挖矿1 000 kg,而乙旷工每天只能完成甲的90%,请问甲乙10天共挖多少矿?”该应用题将矿产开采作为主题,但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并不了解开矿工作以及相关内容,因此小学生无法获得直观的概念,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一头雾水”。教师可以对应用题进行适当调整,可以调整为:“甲班和乙班在植树节共同植树,甲班级平均每天能够种植30棵树苗,乙班平均每天只能完成甲班的90%,请问甲乙两班10天共能植树多少棵?”小学生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在看到贴近实际生活的题目之后,小学生可以积极解答,增长综合性的学习能力。

(二)在教学内容之中加入相关数学情境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但是所作出的调整需要符合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现实生活的“片段”,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一课的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在理解层面存在欠缺,但是学习图形计算必须拥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如果小学生只依靠抽象概念理解题目会十分困难,而且会出现概念混淆情况。在学习上述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观察操场,带领学生进入操场了解相关的概念细节,将操场之中的足球场看作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四个边相加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而足球场内的运动范围则是长方形的面积。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做到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小学生对相关概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最终做到在解题过程中正确运用。

(三)将现代化设备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较为混乱,可能会出现知识点“跳级”的现象,这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思维转换能力,才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但是,一部分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会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甚至抵触心理。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设备,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正确认知,帮助小学生复习以往学习过的内容,逐渐巩固并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从而在未来学习难度较高内容的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使小学生在接触到练习题之后,融会贯通地使用多个知识点。

大部分数学习题并不会只考察某一个知识点,还会考察小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能力。然而,部分小学生在面对单个知识点的时候得心应手,在综合运用知识点的时候会出现失误,而且数学应用题之中具备明显的逻辑性结构,很容易“迷惑”小学生,导致小学生找不到正确解答方法,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情况,数学教师需要融合生活情境与现代化设备,帮助小学生延伸知识点并且逐渐巩固,从而构建坚固的数学基础。不仅如此,个别数学应用题的类型比较特殊,如果只是依靠文字分析会难以解答,但如果运用先进设备,将直接展示解答过程的视频进行播放,能够使小学生真正理解题目的内容,做到综合学习。

(四)情境教学结束后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

数学教师要想获得更高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就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反思需要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明确未来的课堂教学走向,同时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在改进以往出现的问题之后,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必然得到提升,在为小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活动加以反思,还要探索应用情境教学的新方法,在经过实践之后,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是否可以使情境教学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对小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以此为基础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策略,为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发挥作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五)数学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能够真正灵活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且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数学教师,必然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余不断“充电”,主动收集能够用于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元素,从而为小学生构建出更加生动的、印象深刻的生活化情境。数学教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同时做到与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制订科学合理的、能够保证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目标,主动开展自学活动,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生活化情境,还需要与其他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更多交流。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使数学教师拓宽其教学思路,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最终使生活化情境教学的作用在数学课堂内部得到充分发挥。

(六)生活化情境教学必须把握重点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几乎不会涉及到生活化情境的运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生活化情境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运用生活化情境的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相关要求。然而在实际运用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变成“课堂到处有情境”,导致课堂教学丧失了原本的重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毫无头绪,这样的情境教学如同走马观花,必然无法使小学生学好数学。由此可见,生活化情境应当找到运用的关键之处,同时数学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依旧存在限制课堂教学的瓶颈,但是在迎来新时代之后,生活情境成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在课堂之中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之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科的学习框架,奠定小学生数学学科相关基础,最终使小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做到“如鱼得水”,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