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2022-02-18吴旭雄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能力

吴旭雄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展开,要求学生可以完整地对知识轮廓进行完善,还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实际解答,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学生具有完善的核心素养基础,能够对学生思维、逻辑、想象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让学生可以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紧固作用,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就要是教师对实际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都要着重注意,再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综合考虑,借助其他有效方式共同制订完整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间不足

实际的课堂上课期间,教师会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运用于课堂的教授知识上,给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较少,这样的模式长期存在,并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提高,甚至会出现不好的影响:①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应该要求其学会课前预习,类似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点存在不懂或者不善于学习的地方,教师不停地对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学生学习时跟不上节奏,无法达到实际的学业水平,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透彻,出现知识链脱节等问题。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尽管不进行课前的预习,他们依然可以对上课时的问题了解得更为清晰,但缺少自主探究会限制学生自身的学习思维,难以真正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方案缺乏实效性

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来说,尽管有部分教师觉得此种模式的意义比较大,但是在规划与制订模式的实施方案时缺乏实效性与全面性。①合作探究主题内容方面,未进行正确引导,使多数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问题较为简单。②课前自主探究预习任务的设置缺乏适用性,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合理布置自主学习内容。③班级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未正确进行分组,导致小组间能力水平不一致,且组内任务划分不合理。④该模式在应用过程未能与微课、游戏等教学方法进行联合使用,难以突显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与高效性[1]。

(三)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

课本知识讲解不应作为数学教学阶段的全部,教师应合理把握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能够在课本知识讲解时引入生活元素,为学生搭建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在课本知识讲解后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在课堂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达到知识巩固与延伸的效果,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能力[2]。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应用的类型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类型较多,想要切实提高该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还需要教师能够对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方式进行了解分析[3]。首先对类型来说,其主要包括课堂探究,即教师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即教师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好组内任务,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其次对特点来说,该学习方法突出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应的数学探究任务。最后对应用方式来说,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知识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可选用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场景、微课视频、实践活动等方式与该学习方法有机整合。

三、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评估学生,规划设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案

教师明确该学习方法的重要价值,并对该学习方法进行了解,得出推动班级学生共同进步的可行性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教学方法的类型与用法。通过学生日常数学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答题效果等方面评估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借助学习关心与课下交谈获知班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想法、需求及难点。小学阶段,多数知识点较为基础,少数知识点存在学习难度,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内容加以整合划分,以更好地针对知识内容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4]。在制订教学方案时,以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为主,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性,将教材知识内容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进度进行调整优化。

(二)正确分组,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效果

该学习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有效的知识方法展开记忆,顺利克服数学知识难点,实现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假如应用此类学习方法时,要学会对学生的分组进行提前预判。①小组间整体数学水平应保持在均衡范围内,若部分小组能力过高,部分小组能力过低,会使最终的学习效果相差较大。②小组内学生的分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性别方面尽可能保持男女生比例相同;性格方面也需要有差异,避免过度活泼或过度安静;能力方面应确保组内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这样才能对分组的正确性与多元性进行保证。③若分组后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都属于该小组成员,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意见合理的情况下可进行组员调动。④分组名单下发后,每小组推选出小组长等相关职务,并共同对小组的组规进行设定,以及规划小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等。⑤教师需要合理把控小组学习开展时长,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提升,优化组内人员配置,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问题进行情景创设的形式,以多个学习问题促进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针对学习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时,可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几张照片,如魔方、手机、饮水机、冰箱、开关等实物图片,进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象化。顺利引出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辨别标准,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算方法。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张不同体积的长方体和三张不同体积的正方体,并标上长宽高数学条件。然后提出问题“通过数学条件能够看出体积和表面积的大小吗?”,并布置学习任务,分别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要求学生找出与之对应的图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讨论可得知长方体仅凭数字条件难以第一时间判断其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但正方体较为特殊,棱长越长的正方体所对应的表面积和体积更大。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能力较差的学生存在理解不足的情况,这时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就可帮助其了解知识点,达成共同进步的效果。在进行学习任务时,小组先对任务中给出的数学条件进行确认,再由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协作完成表面积、体积以及后续的验算验证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发挥个体优势,同时又能够与组员进行合作,获得友谊和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提高自主合作学习效果,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5]。

(四)借助微课视频,促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转变课堂关系,让学生先自主对知识点进行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6]。例如,在教学“分数”内容时,教师先将该课时内容中较为重点的知识概念、公式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配合课本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了解。同时在微课视频末尾应布置相关预习作业,如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大致过程、分数运算公式以及分数等知识的基础概念。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前,可以留出5~10分钟,每小组由组长进行组内检查,由教师进行班级抽查。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预习表现予以表扬肯定,并整理总结班级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学习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提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7]。在课后教师也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一些难点知识或班级学生普遍易错的知识点分别录制微课视频,学生可在课后根据自身理解不足或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选择对应的视频观看,同时也可以与小组成员在课下共同进行知识巩固练习,借助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水平。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在数学概念、运算公式等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将知识吸收内化,转化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课时内容教学结束后,为促进学生能够掌握制作流程,纵轴、横轴绘画顺序,以及明确数量、单位,真正绘制出一幅完整正确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调查完成折线统计图。首先教师可提供几组题目或由学生自主选取题目,如“小组成员学年月考成绩变化情况”“近一月早高峰车流量变化情况”“2019全年本市降水量变化情况”等。其次将任务下发,由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对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像以月考成绩等为题的折线统计图,可直接通过组内交流完成数据汇总,像以车流量变化等为题的折线统计图,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调查,通过与相关单位进行询问沟通或互联网查询来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数据资料的筛选及采集能力。数据收集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对制作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条件进行逐一确定,并在绘制后再次进行核对检查。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及时地发现遗漏的数据以及绘制错误的地方,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内容有更深入的探究与了解。

(六)提升合作学习效果,完善数学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要想方设法地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断完善数学教学评价,这样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展开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全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表述清楚小组合作活动所要传达的意见,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聆听其他组合对小组和个人的评价,这样才能在小组合作与教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小学数学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个小组,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数学反馈信息,要鼓励每个小组进行分层评价,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要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开始逐渐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时代在进步,同样教育也是不能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对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一个小组中通过其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学习、面对难题积极解决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共同经历自主探究和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用具体的分工进行互相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了解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每个小组都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知道自己的具体分工,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能够互助性地进行学习。让小组学习有效的改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还能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团结能力,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吸纳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从以前学习的低效率逐渐变成高效率学习。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难题,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与逻辑理论等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就要求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展开详细的方案设计,通过正确分组、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微课视频教学、对数学活动进行实践等多种方法,实现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