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融入红色文化

2022-02-18胡华琴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爱国祖国人文

胡华琴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江苏昆山 213400)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崇尚娱乐和重视物质享受的时代,精神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缺乏信仰追求,小学生生活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小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接触了不同种类的文化现象,不过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还处于起始阶段,这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会具有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能够尝试去解决这个时代的现实局限和小学生精神需求存在的矛盾,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先辈们在长期的斗争和国家建设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它承载着英雄先烈的崇高理想、高尚品德和爱国胸怀。它是中华民族所有革命前辈在面临国家存亡之际,勇于斗争、敢于献出生命而铸就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先辈这种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国家勇于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坚定的爱国信念来激励我们、熏陶我们、教育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生活在美好环境中的小学生应该用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来激励自己,用高尚品德来熏陶自己,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理想、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使自己具有无限的奉献精神。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学校应该将红色文化充分地融入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的革命先辈们在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断的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优秀的文化思想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精神的文化类型。它蕴含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理想、坚定理念、爱国情操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强大的精神动力还是我们进行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来培养人的爱国情怀,以高尚的品德为精神支柱,来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并以崇高的理念来鼓励人奋发图强,以自强不息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以坚定的信念来教育人[1]。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正是当代人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信仰追求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小学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特别是将红色文化与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相融合,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培养小学生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操,也是解决这个多元化时代的现实局限和小学生精神需求存在的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彰显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另外,在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融入红色文化还能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传承革命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在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融合体现

(一)红色文化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道德意识和思想品德的艰巨任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资源保障。这些红色资源是按内容来划分的,有的是描写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的,有的是歌颂祖国强大富有、爱国情怀的,有的体现的是革命英雄乐于奉献、不畏牺牲的高尚品德[2]。这些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红色文化都体现着革命老先辈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看雪》《我们成功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进行描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祖国的强大,在感叹祖国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们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对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而《颐和园》和《长城》则从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黄继光》《小英雄雨来》则从革命英雄为了祖国胜利而牺牲生命来体现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强化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以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来体现红色文化,并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保障。

(二)红色文化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精神财富

时间不会倒流、历史不会重演,虽然革命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在那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代中,那些为了人民利益、国家建设、民族富强而牺牲大好年华甚至是牺牲生命的伟大先人们,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伟大革命历程中,把自己的名字留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中,使人们铭记于心。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敢于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伟大精神[3]。在这个崇尚娱乐、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精神文化的建设,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控制我们的物质欲望,才能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地成长。董存瑞为了革命的胜利勇敢地举起炸药包炸掉敌人的碉堡;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忍受烈火的焚烧之痛,牺牲自己的精神;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只为取得革命胜利的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一首歌唱我们祖国的歌曲。祖国有我们的家乡,有我们的亲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有温暖的怀抱,是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地方,祖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坚定爱国之情是作为每个中华民族儿女都应具备的思想感情,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风景如画[4]。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描绘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对祖国的壮美画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再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时候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富饶的西沙群岛》为我们描绘了我国大好河山,物种丰富,风景优美的独特海上景观,让人们神之向往,满足了大多数人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海的神往。

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对中国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为中国的富有而感叹,还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教师和学生来自心底的呐喊,深刻地印在了每个小学生的心里面。同时,《看雪》一文将人们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的美丽憧憬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成为了每个中国公民发自内心的美好向往与期盼,是每个学生内心永远坚定不变的爱国信念和爱国精神。

通过对蕴含红色文化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他们的人格,完善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红色文化成为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红色文化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价值标准

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过高,对精神和信仰要求较低,使社会充斥着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小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的人格经受着磨炼,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将面临重大挑战。所谓人格就是人的基本思想、情感和道德与人的言行举止相统一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应该将学生的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生涯中首要的奋斗目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先对小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并将其作为素质培养的价值标准,培养小学生的真、善、美,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使其思想道德与言行举止都能达到要求的价值标准。

红色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其具有的崇高理念、高尚情操、高贵品德、爱国胸怀、革命精神、红色历史等都是当前社会人们生存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价值标准。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他们受到红色文化中高尚品格的鼓励和革命精神的熏陶,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去深刻体会它的真实性[5]。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现实生活磨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生活的意义,领悟生命的价值,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定的爱国信念。

小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可以缅怀革命先烈,回顾民族历史,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对红色文化进行再一次的价值探索,重新坚定我们的信念、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进而完成灵魂的洗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把这种民族精神、爱国情感、坚定信念等伟大的精神和思想付诸到小学生身上,坚定他们的信念、磨炼他们的意志、提升他们的品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稳定,人格更加健全,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三、红色文化背景下,加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对一些具有红色文化的战争革命遗址来说,它们本身不仅是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提高学生爱国精神、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教育优势。目前,我国小学校园中以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的主体校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具有标志性的延安红色文化和革命进行为例,相关校领导以及教师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弘扬,并号召全体学生对其进行良好的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校内张贴各种关于红色文化精神的标语、大字报以及红色革命历史事件等发展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与民族精神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为小学生红色文化精神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校园保障和学习基础。

(二)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人文专业教育进行有机地融合

在进行专业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讲座、考察、组织校园活动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日常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校园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到地方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的考察,通过感受革命老区内蕴含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因素,对红色文化和红色传承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换到了实践场地的教学,丰富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身专业素养。例如,在进行中文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色文学作品、参与主体征文,让红色文化进入学生的视野和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中红色元素的深入挖掘,让小学生培养自身对红色文学作用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及民族精神,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将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小学生的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思想,对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有良好的继承。利用当地区域红色文化优势,通过对当地民歌、艺术专业和红色歌曲的合理利用与研究,加深学生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提高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积极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提高自身对红色文化的切身感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形成。另外,教师也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加强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通过传媒技术的合理利用,结合党史资源编配原创具有红色文化因素和历史元素的红色话剧等,对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红色信仰和不畏艰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精神进行讴歌,通过切身经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为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价值标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的传承是推动我国前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中,是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树立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力量保障,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小学生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爱国祖国人文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人文绍兴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