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
2022-02-18余玉秀
余玉秀
一、“支架式” 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一词最早源于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其依托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和内容,明确阐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技能、梯次提高学习水平的教育理论[1]。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属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创建的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其概念可以概括为,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核心和主体,重点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未知事物和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进而针对知识意义和知识构架进行主动构建。综合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备了“意义构建”“会话”“协作”“情境”的四大要素。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协作者和帮助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会话”“协作”“情境”来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阶段公认的认知学习理论,重点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在实际开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法,确保其能够匹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2]。对于“支架式”教学理论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其影响最为重大。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将教育教学的过程作为教学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让学生通过“脚手架”一步一步地攀升到更高的学习水平[3]。
二、“支架式” 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更是小学生学习各项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这门课程饱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所采用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之上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构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知识框架,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4]。此外,在“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这一角色充当起了“支架”,发挥了学习指导和学习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建构语文知识框架体系,进而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实施确保了学生能够在有学习疑惑和学习需求的时候,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进而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以及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5]。
三、“支架式” 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影像式” 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
“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概念,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教具等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视听效果和影像特色的、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6]。因此,“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实施“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PPT、图片等具备视听效果和影像特色的内容,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具体、直观动态的“影像式”学习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7]。在具体运用“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动画、视频或者图片都有相对应的语文内容呈现或者语文知识点展露。尤其是在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能够让学生对陌生的学习内容产生一个直接的视听感受,从而完全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实现高效化学习。因此,实施“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掌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沉浸式学习课文,深刻理解“掌声”的含义,深刻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勇敢生活的情感,切实掌握《掌声》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人们努力生活的电影或者视频,并且搭配一些振奋人心、催人向上的音乐,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蕴含了作者大量的创作情感和文章主旨的“影像式”支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文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但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主旨大意。另外,依托于“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教师还可以将文章主旨、文章情感、文章脉络等教学重难点内容用图片、视频、PPT 等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这样,依托于“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掌声》的全文脉络,即“女孩英子身患小儿麻痹症但是因为感受到了‘掌声’从此改变性格,变得身残志坚”,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8]。
(二)“范例式” 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
“范例式”支架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章以专题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归纳总结出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和学习规律。同时,教师要根据“范例式”支架教学理论的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构建自身语文学习的知识构架。相比较而言,“范例式”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更具有价值,能够让小学生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为全面提升其语文学习成效奠定基础[9]。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获取作者在描述小兴安岭四个不同季节的过程中采用的一些相似的行文方式和描写方式。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小兴安岭的春天”作为“范例式”支架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落的学习,将一些精美的辞藻和描写方式归纳出来。这样,在接下来的段落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小兴安岭的春天”的学习方式进行举一反三,对其他三个季节的小兴安岭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探索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行文特点、描写方式以及文章主旨。最终,通过归纳总结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深度学习,还能完成关于景色描写技巧的语文知识构建。针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教学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取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且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出“小兴安岭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通过阅读第二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感悟?”等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就能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且会形成自己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套路”,即“范例式”支架教学理论构建的学习框架。通过对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之后,学生也能完成对文章其他自然段的阅读学习,并通过最终的归纳总结来构建自己关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
(三)“方法式” 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
“方法式”支架教学理论是整个“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支架式”教学理论中最接近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为主导的教学手段[10]。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方法式”支架教学理论指的是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知识补充、学习指导、知识拓展,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充分掌握文章的学习难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攀升到更高的学习水平,能够更为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最终完成“支架”层层提升的效果。
比如,在开展《浪淘沙》 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批注笔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批注,并且对记不住的内容进行划线。在掌握好批注笔记的学习方法后,学生将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效率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教学引导,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开展《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依托于“方法式”支架教学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全文中的疑惑内容和重点知识标注出来,并且引入今年与之相关的社会新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联想和深度理解。这样,借助“重点标注”“难点划分”“知识补充”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四)“拓展式” 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
究其根本,“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就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让学生通过“脚手架”一步一步地攀升到更高的学习水平,进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拓展学习、延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拓展和知识延伸。依托教学“支架”,学生就能够完成对语文的深度学习、拓展学习和延伸学习。因此,“拓展式”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课文知识和课文主题来确定教学方向和学习目标,利用提问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深入思考和深入学习。只有这样,在“拓展式”支架教学理论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才能分析出核心问题和有用信息,打破传统的学习思路和阅读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比如,在开展《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诸葛亮为什么会去借箭?”“一共需要多少支箭?”“为什么要选择大雾天借箭?”等“支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学习。初步教学后,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往往会产生一些模糊的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和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寻更加准确、清楚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实现了对《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深度学习、拓展学习和延伸学习,使得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再如,在开展《景阳冈》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托“拓展式”支架教学理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基本的讲解,并且提出一些“支架”问题。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合理追问“如果放到现在,武松打虎还能成功吗?”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认知水平、语文学习能力等。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语言水平,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创举。另外,“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认识到“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充分掌握“支架式”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而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和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影像式”支架教学理论、“范例式”支架教学理论、“方法式”支架教学理论、“拓展式”支架教学理论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