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22-02-18蔡喜光黄家龙肖佳磊

科学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立德高校学生育人

蔡喜光,黄家龙,肖佳磊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300)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都对立德树人理念做出了明确的阐述,青年学生时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四五”的教育蓝图已拉开序幕,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新的使命,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任务。当然要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是口头功夫,需要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提高重视程度,掌握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集思广益、共绘教育蓝图。因此,开展并实施立德树人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新需要

孔子认为要使学生达到仁者的目标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德行,走向自由境界需具有道德境界;孟子所构建的理想道德体系以“性善论”为着力点,并在《孟子·尽心上》中认为尊崇道、乐于义就可以悠然自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道德价值的发展,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等作为道德价值的深刻内涵成为长期稳定的育人目标[1]。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调整期,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落细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信仰力量的传承,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二)是培养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新需要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初升的太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而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方向性和指向性作用。青年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开展得好坏也将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整体发展的好坏,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坚持思想和专业两手抓,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的高材生。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种不良思潮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承担起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的使命与责任,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持续发展动力,因此,对于新时代而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应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我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这也是新时代的进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需要。作为高校,我们必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人民,不断使大学生保持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转化成自觉担当与行动实践。从容不迫、自信自强、坚定有力、奋发图强、振奋精神、忠诚担当、善作善成,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兴旺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殷切盼望。立德树人必须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德育发展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使他们能主动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发展困境剖析

(一)育人理念淡薄

目前,高校工作内容相对繁多,许多高校将工作的重心都转移到日常管理事务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培养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者有一个误导理念就是往往把学生当作被管理者而进行管理,忽略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而要想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的稳定,不仅需要学生自觉服从管理,更需要重视学生智力能力以及德育能力的提升。错误的做法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还有部分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理念缺失,对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认知与理解不全面,不彻底,导致其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执行与实践有所偏颇,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育人成效。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也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象,这也是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出现问题也只是就事论事,未能从根源上找出问题症结,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难以达到期望。

(二)育人模式僵硬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覆盖面不广,过于注重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对象的培养,忽视了普通学生的培养,这样就导致普通学生获得德育育人发展机会的缺失。高校学生管理中刚性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出现违规违纪等问题时,更多的时候会采取处分的办法来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这样的育人模式不仅过于僵硬,更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上升矛盾,让问题更加棘手。这样的育人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更不符合立德树人理念实施的初衷。德育育人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本学校为主体,所以校与校、校与企、校与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密切,这更使得立德树人工作发展受到了制约。立德树人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育人功能也受到制约[3]。

(三)育人水平滞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已经影响着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仍有一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初始水平,获取学生信息不及时,问题解决不到位,导致育人成效大打折扣,此外目前高校存在的学生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合理、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职业幸福感不强等问题也都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立德树人理念育人成效,就必须要转变思想,主动学习和借鉴,采取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设备协同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新时期对高校育人水平的新要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德育育人工作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没有把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中,育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育人文化缺失

校园文化不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和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以凝心聚力的力量,有导向性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的德育育人工作起到了较强的助推作用,大多时候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是通过校训、校纪来了解,高校的育人文化氛围越浓,其文化育人成效越明显,但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与技术也在无形之中不断冲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互联网大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当然,因为互联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这就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4]。一个缺乏品牌文化价值的高校,学生往往会被不良思潮所侵蚀,从而引发负面的社会反响,例如考试舞弊、网络诈骗、不良网贷、打架斗殴等问题也是近些年在高校不断频发,这都成为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文化育人缺失的后患。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路径

(一)制度育人,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夯实用力

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不断剖析、科学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性、科学性、规范性[5]。针对学生日常管理方面,要重点完善好学生日常请销假、上课出勤、宿舍水电安全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违纪处分流程、文明素养考核、第二课堂评价办法等日常管理制度,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管理育人,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准着力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配置和部门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育人水平的双提升都具有实际意义。不断拓宽学生管理队伍的德育水平、专业技能等,让每位高校管理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此外,学生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育人者,我们还应充分发现和调动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能,让学生“管理”学生,发挥好学生管理的自主性,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模式,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全员育人,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发力

新时代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拥有了更多的使命与责任,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者将迎来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更需要我们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相互合作。高校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搭建好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习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育人平台,做到“一人一策”,建立好特殊学生档案库,加强过程性管理,协调沟通好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调动各个角色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共同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注重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设温馨和谐的集体,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四)文化育人,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持续有力

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思想育人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及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崇尚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让学生从思想认知开始改变,逐步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校服等,充分利用宣传栏、实训室、教室等进行文化建设,创建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明德、尚能”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浓厚校园文化的熏陶和体验中,增强理想信念,从思想上提高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新时代,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对于教育的发展要求,新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注重以德育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理念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好立德树人理念不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和彰显德育教育实效的完美体现。新时代教育者必须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按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长效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不断迈向新高度,走上新台阶。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发展当代青年大学生,不断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猜你喜欢

立德高校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