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22-02-18魏梅丽
魏梅丽
(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99)
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综合品格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延伸,在教学中贯穿实际生活中的常用礼仪,让幼儿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感知礼仪教育中蕴含的实质教育精髓,进而养成优质的礼仪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在幼儿园中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幼儿礼仪教育的主题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可借助农村地区的地域自然优势,在教学中开展各项户外教学实践活动,以此可让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确保为幼儿礼仪习惯的形成提供有利平台。
1.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
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农村幼儿园受地域环境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致使幼儿礼仪教育的延展性和渗透性相对偏低,以此制约了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全面性发展和突破。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理念未能与城市幼儿教育模式达到同步发展的阶段,如,其一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化,在教学中忽略了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其二是教师的礼仪教育只是留浮于口头的“说教”教育,那么对于心智尚幼的幼儿来讲,此项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呆板,导致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从全方位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进而出现了留守儿童相对偏多的现象,导致幼儿的家庭教育缺乏有效和正确的指引,致使家庭教育输出效果相对匮乏,从而遏制了礼仪教育的有效落实。
2.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角度而言,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礼仪教育可为幼儿的人格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能够高效和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懂得如何赢得他人尊重的正确交往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在园中开展有效的礼仪教学活动,可进一步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生成,使得幼儿在团队合作中,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正确的沟通桥梁,由此进一步完善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进阶,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最后一方面,从农村幼儿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在向幼儿渗透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可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个人品格,进而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再一次突破,更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进一步认可。
3.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3.1 游戏教学法,强化礼仪教育的生活化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游戏教学是实施礼仪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元素之一。由于现阶段的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性格发展中阶段,因此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应切入具有生活化元素的常规现象,让幼儿通过游戏教学中的点滴因子,进而了解礼仪教学中的核心点,促使幼儿可灵活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教师可在课前让幼儿熟记家长的电话号码,让幼儿在课中以打电话的形式,邀请好朋友到家里做客,故而可让幼儿熟知和运用接打电话礼仪。首先,教师可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中制作手工电话道具,之后教师可将打电话的礼貌用语传授给幼儿,并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演练。其次,教师可让幼儿在练习之后,让每一小组在班级中进行游戏过程的展示,并在最后教师应评比出使用礼貌用语最优秀的一组,予以奖励。那么通过此类游戏,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更培养了幼儿独立探究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的礼仪习惯在游戏过程中得以增强和提升,同时也强化了幼儿的社交能力。
3.2 实施家校共育策略,突出生活化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父母的行为准则和礼仪习惯是幼儿的投射板,所以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堂,为此家长应在幼儿面前作出表率,优化家庭教育,提升自身的礼仪习惯,约束自身的行为准则,让正确的礼貌用语在家庭中形成沟通习惯,由此对幼儿的文化熏陶和浸润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可让幼儿在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成为一名懂礼貌的时代接班人。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节假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中参加园中举办的小型礼仪教育活动,让家长观看幼儿礼仪活动的展示,进而家长可了解幼儿的礼仪行为及其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在生活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进而夯实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或是在每逢节假日来临之时,教师可提取节日中蕴含的礼仪教育元素,如,重阳节、母亲节等具有礼仪教育意义的重要节日,为此幼儿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家长制作一份精美的手工小礼物,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懂得关心和体贴父母,由此可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3.3 巧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礼仪专业技能
由于农村幼儿园受到基础硬件设施和教师专业技能局限性的限制,因此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优势,在课下搜取有益于提升幼儿礼仪教育的相关素材,进而可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如,教师可在互联网中提取生活化礼仪教育方式方法的短视频素材或是礼仪教学资料,并将其整合,以此可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当前在互联网平台中涵盖了具有图文并茂的教学短视频,教师都可将其下载并生成实用性较强的教学资源。除此之外,教师在提升礼仪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地规范和强化自身的礼仪行为,由于幼儿在园中首先接触的就是教师,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幼儿,为此教师应约束和优化自身的礼仪习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观察和学习教师的行为举止,以此可养成优质的行为习惯。如,教师在与家长和幼儿打招呼时,应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基于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明环境的高速发展。
3.4 创设优良的礼仪教育环境,优化生活化教学策略
礼仪教学环境的创设,就某种意义而言,可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行为意识,为此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将生活中的常见细节作为依托,使之生成为教学手段,进而可渲染课堂氛围。如,首先,教师可在幼儿园的外墙和走廊展板上绘画一系列有趣的卡通动物礼貌标语,从而可使幼儿形成视觉上的冲击,长此以往墙面的立体卡通标语将会深入地烙印在脑海里,由此可为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其次,当幼儿步入园中时,应主动与教师使用礼貌用语进行打招呼,并在用餐时教师应让幼儿保持安静进行就餐,在课上幼儿回答教师问题时,其他幼儿不可以出现插话、抢话等现象,而且在放学时幼儿应与教师主动道别,诸如此类中的生活常见实际例子都可将其作为教学策略,继而使幼儿在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中受到礼仪教育的启迪,更促使幼儿的礼仪习惯得以高质量的促成。
3.5 建立健全具有时效性的礼仪行为准则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幼儿的礼仪习惯,教师可在本班中设立礼仪行为机制,使礼仪行为渗透到生活中每一细节中,并适时地对幼儿礼仪行为作出具体的评比及奖励,进而可增强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信心。如,幼儿在就餐时做到不挑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在其他幼儿打扫卫生时会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在区角阅读书籍时能够保持安静的阅读,并做到不打扰他人的行为准则。届时,教师可根据日常的观察,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幼儿做出适当的鼓励,由此可让幼儿懂得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对于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在眼里,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将会更加主动,且在平时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由此可为教学质量的优化,提供了具有实质性的教学参考。其次,教师可在本班设置礼仪评比栏,对于在平时礼仪行为表现突出的幼儿,教师可在评比栏内粘贴卡通粘贴,那么累计和叠加次数最多的幼儿可获得礼仪证书,而对于平时表现欠佳的幼儿,教师应在评比栏内标注激励标语,以此起到激励的作用,目的是让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本班的礼仪教育中,进而可实现全员覆盖政策,由此可对幼儿未来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石。
3.6 利用地域优势,开展户外礼仪生活化教学
首先,基于农村自然条件的丰厚性和优越性角度,因此教师将礼仪生活化教学引入到户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之一。教师可在户外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如,教师在礼仪教育课中可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旅游,让幼儿扮演“小导游”的身份,对班级师生做出景点的讲解,让幼儿在讲解时可运用文明用语,一方面可扩充幼儿的知识视野,还可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请小朋友观察这一带的景观……”中使用“请”等礼貌字眼,由此可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户外礼仪课程可充分渗透出环保文明旅游意识,如,幼儿在户外时,教师可提醒幼儿禁止随意丢弃垃圾,进而从侧面传递出环保文明等礼仪行为。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较多,为此教师可将幼儿的休息日充分利用起来,在休息日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3.7 适时地做出正确的引导,将礼仪教育生活化
基于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内化能力角度而言,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反复地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演练和传导,由此可生成情感体验。对发生不良现象,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对幼儿予以纠正和引导,并阐述其原因,让幼儿明白此举是不懂礼貌的做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角度出发,借助常规教学,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