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2-02-18雒擘昌
雒擘昌
(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双岔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16)
引言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的关键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存在大量的教学问题,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善以往德育教育存在的弊端,小学教师便可以将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之时珍爱生命、体会生命,并能够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保证德育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生命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存在的异同点
德育教育在日常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最为直观的方面,便是对学生思想与道德上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候,做到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而生命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最为直观的便是关注学生自身的安全,使得学生能够在身体不受到伤害之时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具有相同点。但是,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两者虽然教育内容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尊重两个教育体系内在特点之时,又应该求同存异地寻找两者平衡点,实施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育指导。
2.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想要进一步发展,必定需要积极探寻更加有效地实施方法和渠道。根据报道,我们时常还是会看到校园暴力或是青少年犯罪等新闻,这些都是因为青少年没有接受完好的生命教育,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及缺乏对生命正确认识的表现。趋于这种事件逐步低龄化,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这就凸显了在小学阶段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可以将此教育与德育教育形成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青少年的身心方面的正向引导。加之,小学生自身心智还没有发育成形,自控力及对外界事物认知水平偏低,这些都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因素,对此,教育者更要注重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交融的有效性,促使其充分展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可见,该教育形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无可厚非的现实引导作用,而对素质教育而言,也具有明显的推动意义。
3.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结合的有效模式
3.1 将生命教育与德育模式相结合,在德育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德育的根本目标,许多一线教师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各个教师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有的习惯于将德育视作一类特殊的教学方法,有的则以转述形式将德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尽管上述方法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能完全发挥德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进一步赋予德育活动人文色彩,利用生命教育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意因素促进认知。近年来,小学生不珍爱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提示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生命价值,教师应重视学生强大心理素质的建设以及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使其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以及升华意义的重要性。
在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时,教师可灵活引入生命意识培育,例如,珍惜时间、让时间变得有价值是生命教育与德育共同提倡的观念,教师可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记录一天不同时间段自己都做了哪些有趣的或感到满足的事情,教师则在这一天最后一节课带领大家回顾一天的生活,自己评价其是否有意义,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小学生的想法尚不成熟,记忆力与专注力都有所不足,教师利用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一天或一周所做的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并定期反思的良好习惯,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意义。
3.2 坚持家园共育,拓展教育范围
目前生命视角下的德育教育主阵地在学校,而这对于生命教育、德育教育来说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坚持家园共育、家校联合,以拓宽德育范围,增强生命教育实效性。教师应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生命教育中,从思想、理论等层面让德育教育、生命教育、人文关怀落地,使学生在多元的教学场景和积极的情境体验中获得生命教育的洗礼。应改变家长错误的教学理念,避免家长在德育教育、生命教育中的缺位,主动配合学校、教师从不同角度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生命教育纪录片,带领孩子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于日常生活中、趣味性的体验中感悟生命,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也应引导学生进行生命问题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特点是什么,以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把握生命的真谛。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也应于家庭德育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的讲解,并将生命教育从理论认知转向实践体验。家庭与学校借助及时交流软件如微信、QQ交流学生日常表现,了解学生成长情况,以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沟通为德育教育、生命教育指明方向,同时通过家校联合共同开展生命教育教材整编工作,以囊括更多的生命教育素材,灵活使用多元的教学资源,更好地落实生命教育目标。
3.3 创新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是对小学生品行及生命价值观引导的有效教学手段,为此,想要促使该教学模式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就要做出优化与创新。因此,在该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始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程,并将其渗透于校园的各个环节之中,诸如校园文化。班级规制及校训等。通过这种方式,将生命教育的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继而指引青少年对生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将其相关的标语或图片张贴于教室之中,从而丰富生命教育的传授方式,引领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生命的意义,构建以生命教育为基调的德育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生命意识及良好的道德素养。
4.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4.1 创设教育情境,抓住时机巧引导
生命教育应融于具体的生命教育场景中,让学生在教育情境的引导下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避免让生命教育流于形式,沦落为空中楼阁。为让生命教育更接地气,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应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良好情境,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教育学生面对突发危险情况可以有效应对时,可以开展消防演练或交警宣讲,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直观的生命教育体验,让学生于内心深处认识到消防安全、交通管制的重要性,在专题活动、特殊的情境体验中增强安全认知,实现生命教育情感层面的升华。德育教育中情境的创设应不拘一格,除了教师为主导,筛选有效的生命教育资源,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外,也应尝试放手学生,让学生搜索材料,探讨交流,总结特殊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巧,让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快速反应,掌握有效的处理技巧,通过情景模拟感受生命的唯一与可贵。在生命教育中不应局限于生命安全教育,也应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相结合,可以与相关的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多面性,既能享受生命的乐趣,也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挑战,从积极的层面出发努力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4.2 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小学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立足于其发展需求为教学基点,同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
其次,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及生命教育内容,则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关于感恩的学习,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本主题及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制作手抄报,如以感恩父母或感恩老师等为制作内容。通过该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恩德,老师对自己教会的恩德,继而更加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学会理解他人,在实践性教学指导下,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最后,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和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正确观念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德育和生命教育的结合下,教师一时之间还无从下手,更加需要他们强化自身生命教育的知识水平,即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且将其融入自己教学实践中,基于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有效的结合模式。
4.3 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结合的有效性
教育活动是在理论基础上一种践行相关知识的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德育与生命教育结合的有效载体,对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多样化、丰富化的教育活动来提高两者结合的实效性。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及形成良好道德素养,则需要在理论教育基础上借助相关情境教学或活动,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和精神。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状况和教育内容,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诸如在校会、班会中融入对德育及生命教育的宣传;又或是举办相关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在编制演讲稿;同时可将生命教育融入在校园文化之中,如以宣传栏、广播站等方式来进行定期的宣传,从而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能够对其身心产生良好的熏陶和指引,继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思想和良好品质。
4.4 拓展课外活动
生命不仅仅指人类的生命,还包含了动物、植物等所有物种的生命。学生了解生命的广泛性后,可以在思维中构建维护生命、保护生命的思维,提升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课外活动属于一种轻松且愉悦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以外的区域内进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德育教师在实行课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选出相应的组长,以此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分组性质的学习,让学生将感悟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表述。如,在假期时间,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去动物园、植物园,让学生小组观看狮子、老鼠、蛇、花、草、树等不同的生命,从而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等。
4.5 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更加丰富德育管理。
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上,我们以构建系统的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课程,整理《探究春节》、《清明感恩》《寻根端午节》、《团圆中秋》四个传统节日文化探究和春、秋季研学为实践探索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编写为成果呈现与课程依托,大主题与小活动结合,体验月与活动日结合,大环境与小环境结合,拓展时空,立体开发,形成序列,优化学校的教育行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让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金色童年。
以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之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例。通过文学感悟、历史探究、美食体验、民俗认知、生命教育、艺术赏识等方面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认知中国节日文化构建节日文化体验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个节日的季节、文化内容编订四个节日共4本《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教材》。自015年10月的中秋节开始,课题组开始组织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历时五年的实践应用,在每次活动组织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创新,根据国家育人标准增加相应的活动体验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经编写了四个节日共4册中国节日传统文化体验教材参与教材体验活动的学生两千多人次,覆盖两千多个家庭。
以体验实践探究活动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情的环境下,切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节日体验活动中加入子职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节日传统文化活动,融合亲子互动,子女孝敬活动,亲友互动活动,在系列活动中传承中国孝道。学生通过文学感悟、历史探究、美食体验、民俗认知、生命教育。
4.6 设计系列德育主题活动,构建善待生命体系
小学生正处各种意识的培养阶段,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生命教学时,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入手,帮助学生构建一整套如何善待生命的体系,完成德育主题活动实践研究目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关注多种主题,定期进行不同主题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主题中掌握保护生命的方法,有效提高活动的价值与效率。
如,教师可定期开展消防知识了解与演习活动。首先讲解遇到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当首先做好哪些防护措施,而后应当如何正确进行逃生。讲解之后,在举行火灾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法。同时,教师还可针对近期新闻中播放的一名9岁的小学生,在发现有火灾危险时,如何镇定地利用在学校掌握消防知识,救了整栋楼的居民故事,吸引学生对消防知识的学习兴致,以此扎实掌握这些知识,遇到火灾等危险发生时,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人、救助他人的生命。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举办,不仅将生命保护意识渗透给学生,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高度保护欲,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动物、也保护植物。由此。高效率完成生命理念下的德育主题活动实践目标,构建出完整的善待生命体系。
总结
在德育中引入生命教育能够赋予德育显著的哲学性与人文性特征,优化德育模式且增强生命教育效果,使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以及性格认知等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作为小学教师,应积极思考德育的实施路径,不仅要将其当作一种教学方法或是系统的理论,更要将德育看作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生命教育为德育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