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2-02-18戴新龙
戴新龙
(抚州市临川区高坪镇初级中学 江西 抚州 344100)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通常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利用灌输式的方式给学生教授知识,而初中生学习知识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切实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部分初中生甚至开始厌烦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随意应付,对自身发展与课堂氛围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教师需要积极改善教学方式,正确看待以往授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运用“导学互动”形式,在课堂中充分凸显初中生的主体地位。
1.“导学互动”的含义
“导学互动”主要是将“互动探究”与“课堂导入”进行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其核心观念是将以的“教授”转变成“引导”,同时利用指导初中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另外重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和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促使他们在互相碰撞中持续进步。根据基础的理论理解,此方式包括以下四点:首先是“课前导入”环节,在课堂学习前,教师通过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代入新知识,之后让初中生针对导学大纲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其次是“合作互动”环节,利用建立学习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模式,处理初中生在自主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互相沟通自己的想法,教师帮助他们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再次是“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在的知识内容后,在通过引导式方法来概述数学知识,之后要求初中生进行的总结归纳,最后是“反馈训练”环节,结合初中生在课堂中的具体学习状况,教师组织他们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充分解决他们的知识盲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四个环节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这一前提下,引导初中生自己发展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探究,之后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重视初中生之间的互动学习[1]。
2.“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2.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将“导学互动”应用于初中数学授课活动中,首先,可以加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利用“导学互动”的方式积极转变以往的授课观念,促使教师可以将初中生的各项需求摆在第一位,能够换位思考,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来适当改善与优化教学工作。教师经过认真观察初中生,全面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保证授课活动可以切实满足初中生的发展要求。其次,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持续提高授课能力。“导学互动”方式可以使初中生最大限度展现自己的质疑精神,及时向教师提出不懂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给初中生答疑解惑,在持续学习期间提升对专业能力和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
2.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初中数学授课通常使用填鸭式的方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不足,特别是数学本来学习就较为困难,要求初中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往往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教师在授课期间使用“导学互动”的方法,就可以促使授课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给初中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和独立探究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切实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数学授课模式下,教师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直接决定了授课进度与内容,很少有教师可以充分吸取初中生的想法和建议,初中生通常都是被动执行教师的指示与要求。这就致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各种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越来越疏远。而将“导学互动”方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使教师主动了解初中生的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位置,积极听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切实满足其学习要求,使初中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被认可与尊重,无形中增进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在与初中生进行积极交流和互动的期间互相促进、不断进步,进而构建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
3.“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原则
3.1 因材施教
所有初中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倘若教师通过“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就肯定会致使部分初中生无法及时跟上授课进度,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浪费时间,以此对授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所有初中生在学习基础上的不同建立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案,在满足整体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所有初中生,给他们建立出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学习规划与方式,促使他们可以稳定提升,共同进步[2]。
3.2 直观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是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耐性,很难维持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发生走神的现象。部分初中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倘若无法保持专注,就会对学习进度产生直接影响,致使无法理解后面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有效可行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数学致使。所以教师在应用“导学互动”方式时,要注重遵循直观性的原则,利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使初中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体会,更加专注的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校效果的提升。
3.3 多样性
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其授课活动也要做到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来提高授课质量。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理解容易的内容,教师能够直接编制授课方案,确定教学方向、内容以及重难点知识等,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那些有难度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带着初中生一起学习,或者组织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切实加强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灵活运用能力。
4.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方法选取不当
在初中数学授课时时常会发生教学方法选取不合理的情况,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不恰当就无法给初中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对他们学习热情与创新思维的提高产生了限制。在实际开展数学授课活动时,教师没有在课前系统性的了解与分析数学知识,在课堂中也仅仅是以应付的态度完成授课任务,这也导致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充分,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4.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部分初中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在学习中时常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始终是被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当碰到数学问题的时候也不会独立思考,在单独解决问题时也没有创新意识,还有部分初中生没有形成课后巩固、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碰到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探讨。这些不好学习习惯的存在不但会对授课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初中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3 教师授课能力有待提升
有些初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经常出现不认真备课的情况,致使授课能力不高,在进行授课活动前没有深入拓展与研读教材,课后批改初中生作业也较为随意,对初中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状况了解较少,过于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数学是博大精深的,倘若教师忽视了积极拓展教材知识,就会致使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3]。
5.“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措施
5.1 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倘若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教授,不但会使初中生的学习难度增加,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授课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从而使初中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增强与初中生间的互动并非单纯的你一言我一语,而是应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探究式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之后根据某个数学问题让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能够根据初中生的具体状况入手,把这节课分成两大部分,也就是教师先教初中生画出角平分线,之后引导他们真正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5]。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引导初中生利用尺规作图法对角平分线进行绘画,画完后教师再给他们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比如:“为什么半径长度要大于角上两点距离呢?”只有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发挥出指导作用,防止他们走错路浪费大量时间。利用互动探究式的授课方式,可以促使初中生对这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最终获得理想的“导学互动”成效。
5.2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除了具备抽象性强的特点外,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难度是很大的[6]。根据这样的现象,科学恰当的运用“导学互动”授课方式十分有必要,教师能够结合自然现象、现实生活、数学知识等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在学习与探究知识的期间找出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能够根据初中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跳远”运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张强的身高是一米六,腿长是七十五厘米,这位同学要参与学校运动会组织的跳远比赛,以他的身体条件跳远能够超过两米吗?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就应组织初中生开展小组探讨,为了更加正确的证实最终答案,教师还能够带领他们到操场中自己亲自实践。利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可以积极有效的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还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提高授课质量。
5.3 重视导学归纳和总结
在初中数学授课活动中实际应用“导学互动”方式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初中生针对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巩固复习、合作学习,另外还要及时有效的归纳和总结整个学习内容,这是“导学互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7]。在学习完每节知识点后,教师就要指导初中生对整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总结,然后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以及收获。最后教师再针对初中生的实际状况帮助他们进行有效提炼与归纳,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8]。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知识后,教师在讲解完后需要让初中生明确这个知识点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数学内容,然后指导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以用问题来引导他们,比如已知某直角三角形两边a、b求斜边长等,要想使初中生更加充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教师还要教给他们解决经典例题的方式和思路,另外积极引导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使他们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9]。
5.4 科学制定反馈教学训练
反馈训练不但是对初中生过去参与“导学互动”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数学授课质量的评价。所以,教师在实际制定数学练习题的时候,需要对初中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授课目标进行综合考虑,掌握授课重点,不可以太过依赖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来检验初中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应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重视检验他们的整体学习效果,切实达到数学知识和高质量习题之间的关联[10]。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出以下练习题:某一学校组织春游活动,目前有四十二座和三十六座两种客车可以租赁使用,如果租赁若干辆三十六座的客车就正好坐满;如果租四十二座客车,就可以少租赁一辆,同时还有辆车没坐满,但是超过了三十人;已知三十六座客车租金每辆四百元,四十二座客车四百四十元。(1)学校参加春游的师生共多少人?(2)怎样租车方案是最省钱的?这样的练习题是实际应用型的,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时教师就能够指导初中社生根据授课知识入手,假设有x辆三十六座客车,之后结合题意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最终答案是八辆。教师带领他们共同完成第一道题之后,让初中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独立完成第二题。通过以上数学练习题能够帮助初中生深入巩固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同时使他们及时认识到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构建出健全的知识体系[11]。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导学互动”引入初中数学授课活动中,可以切实改善课堂氛围,并且有效确保授课效果与质量。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出这样的效应,教师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合理采用丰富的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指导初中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才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深入的探究数学问题,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