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2022-02-18杜高龙
杜高龙
(陇南市礼县白河镇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2216)
生活化教学主要指的是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习学科知识,以此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把原本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的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融入生活中的内容,带领学生灵活的学习语文知识。
1.浅谈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意义
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生活化教学被应用在很多学科中,都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融入生活中的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小学生的年纪非常小,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来构建课堂,更进一步的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更进一步拉近学生和阅读之间的距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以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会主动的投入到阅读课堂中,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浅谈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
2.1 关注阅读材料,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注重阅读材料的引导。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给教师提供相对应的阅读平台,还能够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阅读,以此来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逐步的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为了更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把学生的阅读材料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理解阅读内容,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下研究课本时能够发现,课本中的内容大多都来源于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都是生活中的事物。在课堂阅读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更好的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教师关注小学语文教材,把文章中的内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并对生活进行观察,从而产生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验。[1]让学生深入的感受阅读的内容,更好的理解阅读素材。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文章阅读了解了老屋的忠厚善良,一直在帮助其他的动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进行想象,自己眼中老屋的形象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进行思考。教师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生活,从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2 构建课堂情境,扩展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构建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深入的感受文章情感。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阅读,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内容。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阅读一些内涵比较深刻的文章时,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情感,在学习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厌恶的情绪。这就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学习的信心也降低了。这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教师在构建情境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构建一些巧妙地情境,让学生深入的感受文章的情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热情。构建课堂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给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感染学生,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2]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这节内容时,主要讲的是文中“我”在草地上玩耍的发现。这主要通过景色的描写来表达我对蒲公英的喜爱。教师给学生展示蒲公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蒲公英,深入的了解蒲公英。以此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能够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3 联系生活阅读,深入感受阅读内容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生活本就息息相关,通过课本中的文章能够发现,语文教材是生活中的缩影。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融入学生生活中的事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的观察生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联想自身的生活场景。教师鼓励学生,让学生把文中的意义自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联系阅读作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深入的感受文章,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引导生活性阅读时,应该教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生遇到阅读的困难时,教师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破这些难关,从而真正的体会到阅读的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情感以及中心思想,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节内容时,文章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教师可以在课堂阅读前询问学生,风是什么样的声音?水是什么样的声音?而动物又是怎样的声音?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深入的感受文章的情感。
2.4 开展阅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3]相比于枯燥的课堂文字阅读,在活动中进行阅读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教师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设计课堂活动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阅读中。小学生的自控力以及专注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启发,从而达到高效的阅读。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能够把自己之前所掌握的阅读知识应用在其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活动效果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更好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创新活动的模式,给学生构建不一样的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如果长时间的给学生设计一种活动模式,学生对活动的形式已经掌握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所以教师依据学生来创新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阅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朗诵比赛,看哪一位学生阅读的富有感情。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文中的片段,让学生深入的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区别。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章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
2.5 进行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师在结合生活设计阅读课堂时,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课堂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缺少课堂实践,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在阅读材料中,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阅读教学,在结合学生生活的时候,让学生围绕阅读文章进行探讨,更进一步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4]教师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的相互交流,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文章,深入的理解文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样。学生在探讨结束之后,会产生新的看法,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火烧云》这节内容时,教师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再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火烧云,让学生回忆,春天的云彩是什么样的?和夏天的云彩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此来分析文章情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走向生活化,让学生真正的从情感上走向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情感,更加深入的感受阅读内容,以此来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师摒弃传统的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多方方面的语文知识,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