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促进生产 绿色点亮中国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02-18刘先洪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污水高中化学化学

刘先洪

(重庆南川中学校 重庆 南川 408400)

人类和环境彼此依存,化学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各种环境危害的问题,为了实现科技、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绿色化学应运而生。因此在对环境愈发保护的机制下,化学在环境质量检测、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教育事业改革的规划中,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也是化学教师教学中必要的学科任务,在化学教育中,促使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维,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化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高校输送人才的同时,不能只是以培养学生应试考试的能力为目标,还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化学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化学学科的价值,更要注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是化学教学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追求。本文将阐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以达到有效培育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1.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指的是在传统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绿色发展的概念,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增强实验人员的环保意识以及改进化学实验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绿色化学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要求,可以很好地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理念。所以,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学习化学知识,逐渐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在化学实验中自觉践行,以此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及化学实验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 加强教师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只有教师对此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化学教学的开展,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当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仍被传统教学思维所影响,在教学中并没有将此理念的渗透重视起来。所以学校要对此做出改变,加强对于教师的思想教育,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化学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新型教学理念,以及此种理念,让教师充分的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在教学中渗透此种理念的必要性,从而达到改变教师教学态度的目的。

2.2 拓展教材教学内容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高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但是,由于这些内容通常不包括在重点知识的范围内,所以在教材中的容量是比较小的。因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绿色化学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以《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为例,这一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海洋资源的类型和海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现状。在当前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海洋污染和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于是,我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拓展,引入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海洋污染的类型、海洋污染的特点、引起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海洋污染的危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借助这些材料,使学生对当前海洋污染的现状以及保护海洋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我引出了海水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解了合理开发海水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且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内知识。由此可见,在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中,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2.3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高危实验的支撑点

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对于可能会危及师生安全的实验,也不能让其轻易地现身化学课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基于此,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播放“高危实验”的视频,尤其可以通过设置实验数据,模拟演示高危实验。这样一来,既能让师生避免身处“危险”,也能够加强学生对高危实验的认知,达到了“借他山之石,逐己身之玉”,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杜绝了高污染化学实验产物的产生,从“高危化学废物”到“无化学废物”的转变,真真切切地落实了绿色化学理念。但值得注意的就是,信息技术用于演示高危实验,并不能替代化学实验,而是为师生安全考虑下的折中选择。换言之,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定位于辅助工具,不能让他替代化学实验,特别是不能体验一些可操性的化学实验,否则会使化学实验课堂丧失“活力”,甚至沦为化学教师展现信息技术技能的“平台”。

2.4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想要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像汽车尾气与空调氟的排放所导致的光化学污染和臭氧层的空洞,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所导致的沙漠化现象等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例如,在学习“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化学方法来消除污染,像用碱液来吸收酸性物质;将二氧化碳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可以变成一种无毒、不可燃、物美价廉的绿色化学溶剂等等。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2.5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贯彻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理念与实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效果。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化学实验榜样。在日常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控制化学用品的用量,同时做好实验后的回收及相关处理工作。在学生自行开展化学实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方式,并且在发现错误时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例如学生在用滴管取用液体化学材料时,教师就要认真叮嘱有关液体药品的取用准则。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橡胶滴管认识到化学用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教师要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对以往的化学实验方式展开优化与完善。例如在学习分解氧气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传统的KCLO3 分解法替换为H202 分解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实验后产生无用的化学物质。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专题实验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为学生系统讲解不同化学废液及化学废渣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能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能促进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发展的专题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这部分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环境污染调查”。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各处水质的污染情况,同时调查污水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成长。

2.6 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废物利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实现对生活中“有用废物”的绿色循环利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以教学“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获取洁净水”为例,为了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化学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更愿意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化学实验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教材中的内容以后,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为“净化污水”的社会探究性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本地的工厂开展探究,调查这个工厂处理污水的详细流程,并收集污水样本带回学校,将其用作实验的样本。教师让学生以化学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分享处理污水的具体方案。有的小组提出:在污水中加入适当的明矾生成Al(OH)3 胶体,以此完成对污水的净化;有的小组提出:探访的工厂主要生产酸性产品,所以污水中包含大量的酸性物质,因此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净化污水。教师让学生用从工厂取回的污水样本开展模拟处理,以此让学生对化学方法处理污染废物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有切实的感受。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更加直接的认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借助已学的化学知识保护环境,完成对废物的有效利用,继而让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理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化学教师更要做到在教学中渗透好绿色化学理念,逐步让全社会人员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努力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猜你喜欢

污水高中化学化学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