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2-02-18何永秀
何永秀
(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引言
在小学教育整体体系当中德育教育较为重要,在各学科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较为必要,因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应试机器,如果学生只能在考试中取得分数却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那么对整体教育的效果无疑是一种削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
1.1 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具备针对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仅仅开展应试教育却忽略德育教育就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分辨是非,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育人为己任,结合小学语文的内容和知识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思想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指导,对小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1]。很多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也不能辨别品质的优劣,通过德育渗透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发展。
1.2 能提高整体教育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存在一定联系,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能提高整体教育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语文本身的教育内容,还需要将其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语文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既可以完善学生的审美修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以往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并没有重视学科中的德育功能,导致教育存在缺失的情况,教育本该发挥的作用也无法在现实情况中得到体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合理对其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2]。
小学语文教育还具备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现代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德育因素,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并提高思想品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德育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对其多个方面的能力产生推动作用。归结起来,语文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主义学科,教师为了诠释语文教学的价值,就必须要促进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3]。
1.3 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
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暂时不需要对其三观进行培养,所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与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所以他们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三观塑造问题。实际上想要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必须要从小塑造正确三观,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现实中的很多小学生都习惯了被家长宠爱,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也不知道道德为何物,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的达成教育目标。
近几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能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人文内涵,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文字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和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培养学生思想,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为学生塑造良好人格,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利用,高质量的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1.4 能为语文教学过程提供丰富资源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过程之所以不具备实际意义,主要就是因为教师掌握的教学资源有限,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毫无活力,仅仅是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盲目的学习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能够较好的补充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内容较为单调的课文,教师应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来对其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延伸等等,既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现状
2.1 教师缺乏渗透意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固执的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自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的相关问题。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德育教育意识,那么所谓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就无法真正的得到开展。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教育部门领导的检查,仅从形式主义角度开展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却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习惯了空喊口号,整体的教学计划并没有因德育教育的渗透而进行改变。毫无疑问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会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如果不能积极主动的渗透德育内容,那么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开展的教学过程也会存在误人子弟的嫌疑。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每天为学生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德育的问题教师往往认为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只要与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问题他们都不会进行重视,实际上部分教师连学生身心是否健康都不够重视,更不要说重视德育教育。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本应形成的良好思想品质却无法在现实情况中得到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都无法得到培养,未来的发展被教师低下的思想境界严重制约[5]。
2.2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育中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目标,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教师表面上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开展了教学,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导致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现实中的教学活动不符,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受到了一定阻碍。虽然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较为重要,但是德育同样是教育整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甚至要超过单纯的智力教育,很多教师缺乏德育渗透的意识,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完全忽略德育教育的渗透,重新开展只重视知识传授的落后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除此之外,即便部分教师尝试渗透了德育教育,但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2.3 教师未发挥榜样作用
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因为无论言之凿凿的开展多少理论教学,其价值都不如在实践中真正的做好自己。小学生习惯对教师进行关注和模仿,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做好示范,那么学生的良好品质就无法真正的得到养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同时就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德育教育,学生也不会对其进行信服。实事求是的说如今很多小学教师都是师范学院刚毕业的学生,他们习惯了应试教育,习惯了墨守成规,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夸夸其谈,其自身都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又如何能够对德育教育进行合理渗透。
2.4 德育渗透的方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较为重要,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仅仅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每天学习语文知识已经较为辛苦,对于德育教育存在着反感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与学生毫无关系,完全是教师的责任,因为教师没有掌握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将德育教育的渗透当作任务来强加到学生身上,不仅无法起到应有渗透效果,反倒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备一定难度,很多教师虽然了解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却较为生硬,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德育的重要性,也很难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德育的相关因素,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加强学习,掌握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前沿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德育渗透方式,完成教育目标。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3.1 教师应提高自身意识
为了更好的发挥德育教育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意识,明确德育渗透的重要,充分了解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业余时间内加强学习,提高对德育教育的了解,并提高自身积极性,不能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该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师需要明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现实意义,结合语文教材来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挖掘。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涵盖着丰富的知识和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德育素材,只要教师稍加分析就能够对其进行应用。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基本目标,充分诠释自己存在着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深入的分析教材并对其进行细致解读,对丰富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拓展教学的范围,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知识眼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对德育渗透的方向和思路进行细致分析,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科学的渗透德育教育,方便学生对德育因素进行理解和掌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德育
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德育,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对于具有传统思维的教师来说,其习惯了占据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习惯以学生为 主体,为了解决该问题,学校领导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对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让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应及时对这类教师进行淘汰。在正确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对德育的渗透需要明确学生实际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主动的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良好态度,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德育渗透的具体效果。
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完成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多媒体包括图片和视频等具体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以阅读为切入点完成资源拓展,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归结起来,教师必须要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实际开渗透德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
3.3 教师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模仿教师,愿意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在学生与教师接触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下,如果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影响教育的具体效果。为了保证德育渗透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发挥教育作用,在生活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问题,更要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为德育渗透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现代教学更重视教育的育人性而不是应试性,事实证明一味开展应试教育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意识,确定良好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在良好的氛围下言传身教,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良好品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完全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实际上家庭教育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让家长在家庭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举办相关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其中,例如拓展阅读活动、演讲比赛等等,都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3.4 加强对德育渗透方式的创新
只有对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渗透的方法,多元化的开展教育,不仅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德育的渗透能被学生完全接受。具体的说,在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基础开展教学时,如果涉及到古典文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些古代的名人典故,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来养成良好的品质。此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为了丰富教学的方式,拓展德育教育渗透的范围,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涉及到林则徐的相关内容,教师在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后,就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能明确毒品的危害,并树立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为了更深一步的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多种不同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德育,而不是被动的进行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现实,无论是组织学生植树还是参与环保方面的公益性质活动,都能够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等等。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式较多,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对德育渗透的方向和思路进行细致分析,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科学的渗透德育教育,方便学生对德育因素进行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可以以阅读为切入点完成资源拓展,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