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思维,高效课堂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02-18孔红云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轴对称有效性学科

孔红云

(永靖县黄河中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当前的学科教学已然一改只重知识的样态,而是向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向迈进,由此,课堂教学就更需要实现其有效性,才能实现人才教育的目标。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学科,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常常会遇到瓶颈,不易突破,而这极度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有效性的内涵,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去开拓有效课堂。

1.数学课堂有效性解析

数学课堂在初中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主要载体,所以追求其有效性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有效性的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所产生的。它不仅注重课堂的实施过程,更注重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体验。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有效性的课堂需要符合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更需要融入学生成长的需求。由此,就教育实践来看,数学课堂有效性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首先,学生融入与接受知识的方式要有效。有效的课堂应当拥有教学最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他们在课堂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而数学学科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不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那么将导致课堂沉闷低效,最终将失去教学积极性。所以有效的课堂要保证学生充分地融入,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性。

其次,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有效。数学学科锻炼的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方法,是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的学科。而有效的课堂应当从学生的成长性去考虑,采取合理的方式推动学生分析问题思维的形成,让他们能在多样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途径,练就良好的数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深入性。

最后,学生应用与实践知识的能力要有效。有效的数学课堂从根本目标而言是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因为数学学科是应用型学科,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良好的生活应用能力。所以要确保课堂的有效性,就要从内而外、从浅到深地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课堂知识,灵活地掌握并实施生活应用,由此才能确保数学学科的生活性。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有一定的融入度、深入性以及生活性,这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成长的需求。他们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其注重兴趣的影响,萌生更高层次的自主意识,更渴望独立参与生活。基于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当积极地挖掘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推动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1 善用问题激趣,推动学生有效融入课堂

兴趣是初中阶段最好的学习催化剂,在兴趣的影响和熏陶下,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学习热情,在无需外界动力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安排所有的学习活动,这是最佳的学习状态,也是有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在具有一定有效性的课堂,学生是极具兴趣并且能有效融入的。由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以问题激趣的方式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而有效地融入课堂,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为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尽可能是相交或者平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会存在第三种位置关系呢?这是学生十分好奇的问题,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画出制造错觉的图案,并提出问题:“图中两条线是直线吗?他们的延长线会交汇吗?”等等,而后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上去并非直线,而用尺子或者其他工具验证后却发现是眼睛欺骗了他们,而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图形的趣味性,就会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图中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利用这种趣味的问题形式,学生会由质疑思维引导,从而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而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给予了学生良好的融入课堂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2 巧用情境诠释,助力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有效的课堂是具有良好互动性的,能够在互动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用。而这个课堂互动不仅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者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动,还包括学生、教师与知识之间的多维互动,而学生、教师和知识是课堂最关键主体,只有充分发动课堂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才能够让课堂“活”起来,并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师生或数学知识而言,情境是最好的诠释方式。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情境,将师生与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助力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了解数学奥秘。

以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教学为例,三角形是几何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具有一定的特性,并在数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三角形的边、角特点需要学生深度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有效地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演示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动态化特征,为学生展示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在动态演示中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其他图形的不稳定性,这样既让学生动态形象地观察到了知识的内涵,同时也给他们产生了形象的图形记忆,能够帮助他们从多个方面综合地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合理地利用情境去演示一些晦涩的理论知识,或者让学生在问题场景中去发掘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就能够高效地推动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的过程,使得他们事半功倍,快速掌握知识内涵。

2.3 活用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培养灵活思维

数学学科是知识与思维并重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理论,还需要练就良好的思维,以灵活的思维去应对多样的问题。所以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思维锻炼很重要。而合作探究模式能够给予学习主体一定的开放空间,推动他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认知和思想,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是让课堂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手段。也正是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才能够获得思维上的突破。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在自主中成长,有效地发展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教学为例,轴对称原理是非常实用的数学原理,它不仅具有数学特性,同时还体现着美学理念和艺术气息,是神奇而又深奥的数学思想。那么轴对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对称?相应的图形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如果依据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很难为自己的思维注入新的活力,由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轴对称”为主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轴对称案例分析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需求。在这样的探索任务中,学生会自主选择探索方向,并且充分拓展自己的生活视野,在生活中积极地寻找真实的轴对称案例并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的方式将课堂变得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思维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更加灵活,从而不断提升有效的思维能力。

2.4 妙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科学探索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学工具。由此可见,有效的数学课堂绝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并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去应对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最终体现。它不仅意味着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已将其内化吸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巧妙地应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应用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建筑物上的元素、栅栏门、窗棂装饰等等,它不仅是一种数学图形,同时也是装点生活的艺术元素。而在数学教学中,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图形,它在平面几何甚至立体几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充分地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掌握其特点,才能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活动,以推动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比如鼓励学生设计一款伸缩自如的捡拾工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减轻打扫弯腰的次数。这是一个结合生活的实践题,学生会开展不同的设想,尝试用平行四边形的原理去解决这一问题。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设计和操作就能够对平行四边形的原理掌握的十分透彻,并有效地将其应用到问题解决方案中,这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语

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课堂,无论是从教学形式还是从教学内容或主体体验上来看,都是极具效用的,能够合理而充分地发挥课堂的教育价值。而实现有效的课堂并非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太多因素影响着它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有效,而应当从课堂的最本质内容出发,基于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发展灵活的数学思维,提升良好的应用技能,在具有一定参与度、灵活度以及深入度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轴对称有效性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认识轴对称
“超学科”来啦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