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如何表现
2022-02-18姚明霞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乌鲁木齐广播电视集团
姚明霞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乌鲁木齐广播电视集团)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信息传播方式不再单一,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逐渐多样。在此情况之下,实时性、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逐渐占据话语权,在各类新闻生产、播报方面展现出极强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深刻影响着时政新闻传播。从现实角度来看,明确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强化新媒体与时政新闻生产融合,可推动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传播转型升级。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新闻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新闻类型,新闻播报形式一直以传统媒体为主。在实践中,《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占据绝对地位,是生产、传播时政新闻的主力军,通常来说第一手消息都来自二者。与普通新闻相比,时政新闻的内容更为广泛,涉猎诸多领域面向经济、政治、民生[1]。依托于时政新闻,不仅能实现政治热点追踪、政策解读与实时监督,更能掌握经济动态、反映民生问题。因此,时政新闻不仅具有一般新闻特点,还在如下方面展现出独特性优势:(1)政策性。时政新闻可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肩负着解读、分析、推广、执行和监督的作用。(2)真实性。展现事实是时政新闻的必然要求,新闻中所有故事要素都必须保证真实且准确无误,杜绝胡编乱造。(3)群众性。时政新闻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其生产、传播的根本目的也是服务大众、造福群众,所以此类新闻是保障群众知情权的重要工具。(4)监督性。时政新闻可用于追踪社会热点,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在传播过程中肩负着舆论监督的重任。
二、时政新闻传播创新的紧迫感
以往,时政新闻都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生产、传播,新闻写作风格过于严肃、内容枯燥且晦涩难懂,致使时政新闻传播价值无法得到彻底发挥。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时政新闻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被大幅消减,时政新闻也出现了内容、形态同质化,发展空间局促的困境;而且,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时效性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这些问题都是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传播困境,而面临新媒体的持续发力时政新闻传播创新的紧迫感不断增强。
对于时政新闻生产和传播人员来说,时政新闻传播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可视化和灵活化,借助于新媒体丰富时政新闻传播形式、拓展时政新闻传播渠道,通过多感官调动和实时传输增强时政新闻对群众的吸引力。无论是从国家舆论环境还是国家政治传播方面来看,基于新媒体推动时政新闻创新都势在必行,而且创新需求极为迫切[2]。作为媒体的核心报道,时政新闻的内容、质量、呈现方式、传播形式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而新媒体语境下通过依托于“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媒体与时政新闻发展融合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新媒体对时政新闻发展的影响
当前,基于新媒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都已经十分成熟,新媒体在新闻事业上的影响力完全不逊色于传统媒体,甚至隐隐展现出赶超之势。传统媒体机构纷纷开拓新媒体市场,打破进驻新媒体平台,推动了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创新。当前,时政新闻的生产播报主力军——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开通了多个新媒体账号,在保留传统媒体优势、开发新媒体渠道的过程中实现了时政新闻的融媒体宣传。
(一)生产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为时政新闻生产方式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新媒体时政新闻的内容表达形式逐渐丰富,生产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形态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新媒体中,时政新闻表现出明显的可视化特点,新闻生产注重内容的人性化和温度化,强调语言表达个性化以及展现形式多样化。新闻生产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可融合运用,让新闻的感染力大幅提升。而且,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拥有了更适宜的产品形态,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时政新闻短视频。
(二)传播方式
新媒体引发的时政新闻发展革新还体现在传播方式上,传统媒体视域下时政新闻主要以电视、广播报道和报纸文字方式报道,传播形式的单一性、固定性极强。但在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拥有了多元化传播路径,传统新闻媒体入驻新媒体平台后时政新闻传播格局重新洗牌。现阶段,时政新闻已经实现了融媒体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成为新闻传播渠道,多平台联动形成了适用于时政新闻的传播矩阵。而且,在新媒体加持下,时政新闻传播路径也从单向转化为多向,由理性灌输变成感性渲染,基于差异化传播实现了主体互动和个性分发。
四、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传播
结合实践不难发现,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出现以后,时政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也不断变化。新媒体语境下,生产有温度、有个性、有价值的时政新闻至关重要,实现多元化、真实化、高效化的时政新闻传播势在必行。对于时政新闻从业者来说,新媒体元素的运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决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方法,应该在实践作业环节找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着力点和平衡度。对于时政新闻从业者来说,强化新媒体要素运用,推动时政新闻的新媒体生产、传播形式进一步成熟十分必要;强调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与协调共赢才是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表现力、实现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有效生产、传播的可行路径[3]。
(一)短视频
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时政新闻Vlog,这种形式的出现既与短视频传播形式的兴起有关,又与时政新闻传播本身的可视化、视频化转型需求有直接联系。2019年,“两会Vlog”为主题的短视频的出现成为短视频新闻传播发展史的重要节点,它实现了时政新闻的人格化、平等化表达,从生活视角切入并实现了时政新闻的幕后观察,深受观众喜爱。此后,时政新闻Vlog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时政新闻新媒体传播形式,这种可视化、高效化新闻播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传统播报形式的僵硬感,真正展现出时政新闻的温度和力度,备受观众认可。因此,大量传统新闻媒体开始运用时政新闻Vlog,在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中依托于短视频实现新闻传播。
从现实角度来看,时政新闻短视频十分适用于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切实提升了时政新闻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但是,伴随时政新闻短视频发展,泛娱乐化内容、碎片化表达对时政新闻内容的完整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了挑战,甚至让时政新闻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客观性被消减,严重破坏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受众大多为年轻网民,受圈层局限传播的广度、深度无法保障,社会舆论引导和政策落实监督效用也难以完整发挥[4]。由此可见,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的短视频传播道阻且长。为打破当前困境,提高时政新闻短视频传播的成熟度,新闻工作者需要从现实出发,发挥短视频特色、展现人性化风采。比如,以时政新闻短视频直击第一现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紧跟时事以主题Vlog抢占舆论热点,引导社会舆论;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提升时政新闻短视频表现力和感染力,软化传播内容、唤起情感共鸣、塑造集体记忆,以平民视角切入、用实时记录展现温情;追求第一视角的观察,注重沉浸式体验,以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主角视角激发群众讨论和思考,进一步拓展传播深度。
(二)微信公众号
1.发展现状
微信是国内最热门的社交软件之一,随着软件功能丰富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交媒体,转而成为集宣传、营销、学习、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现阶段,人们习惯于从微信中获取信息,基于微信传播新闻已成常态,所以借助于微信传播时政新闻十分可行。在微信这一新媒体平台中,时政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微信公众号推文;其二是视频号,后者与时政新闻短视频形式类似。因此,笔者主要对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时政新闻生产传播进行探讨。以人民日报为例,人民日报社入驻微信后开通了公众号,每日向关注者推动各类新闻稿件,其中数量最多的稿件类型是对外关系类新闻。在推文中,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文本内容和语言风格不断向大众化方向靠拢,在保持内容严谨性、严肃性的基础上,选择运用文字、视频、图片、小动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现趣味。在叙述模式方面,公众号给予受众多元化选择,蜂巢型、菱型、钻石型新闻叙事模式交替使用,无论是在新闻呈现方式还是叙事技巧方面都极具吸引力,互文性文本和多媒体元素的有效融入让时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
2.优化路径
在实际作业环节,想要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传播质效,就必须结合实际找到时政新闻传播优化路径。从现实角度来看,传统新闻媒体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时政新闻方面的新旧媒体联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需要从提高质量的角度出发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整合,利用传统媒体优势提高新闻内容质量、基于新媒体特点做好舆论引导。此时,需从权威媒体获得行为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新闻。同时,时政新闻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新闻内容的细节把控,强调新闻可读性和影响力,着力突出新闻的厚度、深度与广度,并培养媒体独立性。比如,采用多平台差异化新闻呈现方式;突出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标题吸引力等。为增强时政新闻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表现力,新闻工作者必须严守政治立场、巩固政治意识,让时政新闻成为引导舆论的工具;而且,还需要着力推动时政新闻的多元化表达,以便增强新闻感召力。通常来说,时政新闻在微信平台的传播以图文并茂方式为主,但传统新闻媒体也可借助于视频号直播、短视频、MV形式,快闪、拼贴元素混搭实现时政新闻内容的多元化呈现,从而迎合不同类型的受众口味,增强传播效力。此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时政新闻传播,也应该符合移动阅读技巧,渗透碎片化、主题化阅读思维;还应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通过包容多元意识形态、打造互动叙事模式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
(三)移动客户端
无论是时政新闻短视频还是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都是传统新闻媒体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开展新媒体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优势在于平台本身流量大、受众多,时政新闻传播的基础好;但其劣势在于局限性大,同质化问题严重。为解决这种问题,许多传统新闻媒体开始打造独立的移动客户端。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都推出了移动客户端,为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的新媒体宣传质效提供便利。不过,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时政新闻移动客户端是学习强国APP。学习强国是面向全体党员和全社会的学习平台,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开发,组成终端包括手机客户端、电视端和PC端。在学习强国中,使用者不仅可以免费阅读、观看海量资料,还能及时获取第一手时政新闻。
作为时政新闻类客户端,学习强国APP充分展现了此类客户端平台传播的特点。在该平台上,时政新闻实现流量破圈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突出平台的核心特点——“强时政性”,大批权威媒体都会第一时间在该平台上开展时政报道,受众可通过使用平台第一时间获取关键信息;(2)突出平台的“强互动性”,学习强国APP用户众多且黏性极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平台功能丰富且互动性强,符合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与交流需求,在时政新闻下用户之间的灵活互动将会真正地推动新闻走入群众;(3)突出平台的“下沉性”,学习强国APP在下沉地方方面极具优势,地方平台号的出现为实现内容下沉和服务下沉提供了保障,将切实提升基层报道的灵活性[5]。在时政新闻客户端传播之中,提高用户黏性是最为重要的保障手段,只有不断提升客户端用户数量和活跃度,才能真正发挥此类宣传优势。比如,持续推进产品研发,不断完善客户端性能,为受众提供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始终保持时政新闻的权威性,着力打造优质品牌,突出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的生产和传播都走上了新的道路,随着新媒体类型增多,时政新闻的展现形式也逐渐丰富。当前,时政新闻的主战场已经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推动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新闻传播,不仅实现了时政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更保证了时政新闻的多元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