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的有效把握

2022-02-18常雪辽宁本溪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客观性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常雪 辽宁本溪广播电视台

在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经常会遇到采访主观色彩过重、内容客观性不完整、立场出现偏移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会对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更会影响到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导致受众关注度下降,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也难以提升。如何在民生新闻采访中克服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把握客观性的新闻报道,是民生新闻记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

电视民生新闻指的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传播方式,以传播符号的画面、声音为主,将正在发生及新近发生的,反映民众生活问题的新闻事件,运用电视媒体报道出来的过程,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贴近民众、内容丰富、与生活相贴近等特点。民生问题近年受到广泛普遍的关注,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民生新闻的素材是以民众为核心,从民众身边发生的事情中采集而来,涉及民众的教育、生活、医保、安全等多个方面,与广大民众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1]。

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从事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记者必须恪守的专业信条。在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就是要坚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反映民众真实的声音,开展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让这些真实的新闻信息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使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促进社会得到和谐的发展,取得不断地进步。

二、电视新闻民生采访的意义

在我国,政府和民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之一就是新闻媒体,所以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把民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出发点,用客观理性的态度采访报道客观事实的民生新闻,能让民众和政府之间实现良好、客观、有效的沟通。从电视民生新闻角度讲,要想真正做好民生新闻,就必须让民众的真实生活和声音得到真实客观的反映。开展民生新闻的报道,需要掌握好新闻采访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客观和真实,只有坚持这样的尺度,才能确保民生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让民众更加信服和信赖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舆论的监督,要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就要确保民生新闻的客观性。如果在民生新闻中相关新闻人员的言论具有煽动性和倾向性,就会对民众造成严重的误导,也会对舆论导向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由此引发发生社会性事件。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开展客观的报道,详细完整地进行记录,而不是总是批判或评论。

新闻媒体工作的职业理性,就是体现在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原则之上。新闻媒体行业要想实现长远良性、健康的发展,坚持客观性原则是必由之路,并且这项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新闻实践中,要坚信新闻客观性的指导意义,将其视为一种信念,坚信其必能让新闻行业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新闻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杜绝利益的诱惑和腐蚀,确保客观的民生新闻报道。当前,民生新闻报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新闻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坚持客观性原则,开展不断的探求。

民生新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新闻报道,主要对在民众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进一步扩大民众的话语权,把他们真正的所思所想在新闻中得以全面的展现。因此,民生新闻就是要做到站在民众的视角上,对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与民众相关的政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从中了解民众真实的意愿,从而让客观事实在民生新闻中得到很好地反映和体现。

三、电视民生新闻缺少客观性的具体表现

(一)采访素材没有核实

只有通过采访,记者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但在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采访对象都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具有知识水平的学者、官员,也会有知识能力不强的普通劳动者,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一些采访对象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的表达也不全面,而民生记者采访得到的素材也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是因为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广泛,一些素材很难得到准确的甄别。在新媒体时代,有的民生新闻记者甚至无须出门就会得到新闻素材,然后就进行新闻的编写,这样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很难有保证,在手机拍摄视频大量涌现的时代,一些民众拍摄的素材,转发所谓的现场视频,经常会被一些民生节目使用,过于追求爆料,忽视对新闻线索及素材来源真实性的核实,必然会出现不客观的报道。如有的民生新闻报道女子酒后骂警察的小视频,是从某微信群转发的。节目播出不长,节目组就收到了宣传部门发展的律师函与澄清信,说明事件不是发生在本地,而是微信的误传。而通过新闻节目的播出,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个新闻栏目差点成为被告,由此可见,新闻素材不经过核实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采访内容客观性不足

电视民生新闻其采访对象基本都是普通的民众,因为知识结构与认知不同,对于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了解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新闻事件的表述很有可能出现主观放大的可能性,看新闻事件也比较片面,有时候也只能是事件局部的描述,就会导致记者的采访内容客观性缺乏。另外,民生问题涉及的不只是普通民众,记者也会向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查实取证。但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采访对象基本都是普通的民众,往往采访中缺少了政府相关部门,采访的信源显得比较单一,对采访的客观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新闻记者的立场有偏移

新闻记者在开展电视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理性的第三方立场,不要带有个人意见、个人情感,进行采访资料的客观搜集,如实地报道采访到的新闻。但在很多民生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记者自身立场偏移的情况,成了新闻事件的调解员与处理者,更严重的情况是,记者已经站在了某一方的立场,让事件中的各方出现不平衡表达权的情况。如果在民生新闻中出现记者偏离了立场,这会对新闻的真实性的表达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些涉及讨薪的采访稿件,有的记者只关注被欠薪的一方,常常会忽略用人单位及业主为什么要欠薪。同时,对于大多数欠薪的一方都是企业及单位,对新闻采访都有严格的内部管理流程,或者是经办人受到权限的限制,不能在记者的面前进行解释,记者本人又不能采访到更高级别的负责人,这样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新闻报道往往会失去平衡。这类新闻稿件通常都会被同情弱者的心理而影响,出现的立场错位,会对记者采访的客观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是要严格遵守的原则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偏向网络、平板、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电视民生新闻则聚集了很多老年观众,他们普遍觉得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如果出现不客观的民生新闻报道,在传播时对受众产生了严重的误导,过多地发表自身的观点,失去了客观的立场,加之电视媒体所具备的权威性,判断力不强的受众就会错误地判断新闻事件[2]。如果是具有判断能力的受众,在看了不客观的民生新闻报道后,会觉得新闻记者十分不专业,由此让电视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当前,电视媒体市场处于十分激烈竞争状态,如果一些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了提高收视率、博眼球,去采访那些敏感话题,导致报道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或真实性,让民生新闻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很大程度的 下降。

任何新闻的采访都必须对客观性原则严格地遵守,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是对记者自身能力的极大肯定,在媒体融合时代,客观性原则必须在电视民生新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新闻记者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新闻采访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电视新闻媒体与记者自身的竞争力。民生问题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福祉,涉及各种各样的政策,电视新闻的采访只有高度重视客观性,才能让民生新闻不违背原则和相关政策,同时能够更好地报道和关注民生。

五、电视民生新闻中如何把握采访的客观性

在新闻选择方面,民众都会喜爱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也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必须提升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不能仅仅为了收视率和博眼球而不重视新闻采访的客观性,那样的话会对新闻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包括民生新闻在内的各种新闻舆论要在各个环节方面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各级电视电台、党刊党报必须讲导向;新媒体、都市类杂志报纸同样也必须讲导向;社会类、娱乐性新闻、市政新闻要讲导向;新闻报道的专题、副刊、广告宣传以及新闻报道也同样要讲导向;国内外新闻报道更要讲导向。由此可见,舆论导向是生命线,必须牢牢地抓住,如果舆论导向出现了问题,就是造成社会的撕裂、人心的混乱,成为阻碍党和人民发展之祸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引领和推动社会向前不断地发展,让人心聚集,成为党和人民之福[3]。新闻媒体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要引导正气能量,真正的关注民生,抛弃那些收视率为上的观念,要以内容为王,如实地反映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为民众更好地服务。

(二)提升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一名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简朴尚德的品格、深厚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勤勉吃苦的精神、扎实朴实的文风、公正客观的态度、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等,这些都是记者需要拥有的职业素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大量的素材和信息都是来源于普通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细小的事情通常都很繁琐,经常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这就需要记者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敏锐地抓住要点,理清思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开展新闻事实的报道,使得采访工作能够顺畅地进行,有效地避免工作方面的失误。

(三)提升新闻采访内容的全面性

在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如果出现内容不全面或采访失败的情况,主要的原因还是采访工作策划和准备不足所致。采访工作的案头功课,指的就是采访的准备和策划工作,是记者针对自身的采访任务而进行的物质、知识与思想方面的准备,主要包括针对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开始的设计与谋划,在展开采访前着手进行充足的准备和深入的调查,会让后面的采访工作更有层次和客观。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时,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到民众中间,认真仔细地寻找新闻信息和线索,以便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开展新闻的报道,需要做好相关的采访记录,而不能随意地轻信任何一方。记者在对政府相关部门的采访中,要直面困难,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完成全面、客观的新闻采访工作。

(四)提升客观认识,避免主观臆断

身为民生新闻的记者,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开展民生新闻采访工作时,提出的问题通常会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采访对象也通常会站在有利于自身的立场上来回答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原本的事实偏离,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面对复杂的情况,需要记者保持头脑冷静,多方求证和甄别采访对象的回答,尽量获取新闻素材的客观性[4]。例如,一些民众在政府部门办事时遇到来回“扯皮”的情况,一定不能单方面听信民众或政府部门的说辞,而是需要开展多方面的核实,给双方说话的机会,对当事人与其他需要办事的民众展开采访,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调取视频监控来获得素材,一定要尽量全面地还原新闻事实,确保新闻的客观性。

(五)深入民众中间,获得第一手资料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到民众中间,做到真正体验到他们的真实工作和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就能够从民众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素材挖掘,也能客观地、真实地开展民生新闻的报道。在搜集新闻素材和资料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在地缘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民生的大局出发,做到不以偏概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反映民众的真实意愿,发出他们真正的心声。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只有彻底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倾听到普通民众真实的声音,进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信息,进一步开展客观公正的民生新闻报道。因为地域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都具有同一性,新闻记者只有主动地深入到基层民众的中间,挖掘线索,搜寻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汇总,才会让民生新闻的客观性与真正的价值得以体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升新闻采访内容的全面性;提升客观认识,避免主观臆断;深入民众中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民生新闻中充分把握采访的客观性,能让民众真实的声音得以有效的传递,客观地呈现民众真实的生活,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更好地展示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客观性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