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扶贫剧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2-02-18李文嘉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海影视剧受众

李文嘉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一、引言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相继而至的乡村振兴战略,扶贫剧在农村剧的大类中脱颖而出。在《山海情》一剧“出圈”后,影视剧市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主旋律扶贫类精品剧,每部剧作都在不同方面有各式各样的创新,打破了受众对主旋律电视剧就是程式化报告文学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受众群体,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宣传,反映各方百姓生活图景。

二、多维度激活扶贫剧艺术创造

(一)群像人物的影射

扶贫剧构造了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人物版图进一步扩大,塑造了一批特殊时代的人物群像。人物群像的影射使得剧作不再脸谱化、形式化,从“报告文学”转化成为艺术作品,以人物缩影为基础,构造叙事结构,从而增强与受众的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人物造像是可观的,他们大多处在贵州山区,消息闭塞,即便是有少数大学生走出大山,也因为家乡的贫困导致村民素质低下,整体大环境欠佳,基本不会选择回乡就业,然而在剧中仍然有放弃大城市选择返乡建设家乡的名校毕业生张楠,有放弃提干晋升选择下乡扶贫的教育局局长李世涛,有“富二代”出身却极具商业头脑的公子哥耿一鸣,有农学院毕业的林青青,有回心向善的教育局副局长刘成鑫,由他们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在剧中都各自承担着重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的中国农村,同样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扶贫队伍,奋斗在扶贫一线。剧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交叉设定以及人物形象的缺陷美,为剧作的整体叙事结构提供了驱动力,有效弱化了受众普遍会产生的“主角效应”,将目光聚焦在扶贫干部群体上,塑造了真实生动的群像式人物,主旋律剧作中常见的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也在内部流变中渐渐退出市场,进而彰显了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与爱国情怀,为受众构造了一个美学合成体。

(二)卓越的影视画面视觉审美效果

审美效果是指在主体在进行视觉行为时所产生的美学结果。影视画面的视觉审美效果多来源于精巧的画面设计以及拍摄场地的硬性条件。扶贫剧属于农村剧的分支,拍摄场景多为风土人情淳朴或是自然景色宜人的乡村,在影视画面的拍摄上,应当要善于用其所长,遵循影视画面内容的基本视觉要素,完成基础的核心表达,再考量如何增强画面氛围的表现力,凸显出环境的艺术美感,又不丢失淳厚的乡风乡情。

别具匠心的服化道设计是影视画面视觉呈现的重要元素,影视剧中的服化道指的是对影视剧中的人物服装、演员化妆以及道具三方面的处理,服化道精细化往往是一部匠心力作的基础。现如今,影视剧市场急速膨胀,受众对影视剧的需求与要求也呈正比例上涨趋势,作品收视率与作品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开始注重服化道等方面的细节构思,扶贫剧作为主旋律影视剧在市场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在还原真实场景的基础上,实现服化道的美学构造,才能带给受众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例如,《山海情》中的服装就具有典型的北方特征,女性常年头戴头巾,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化妆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上要浓眉大眼长睫毛,而是化成“乡土妆”,给每位身在剧中的演员附上沙尘感,将土味融入其中;更加出彩的是剧中的道具设计,第一代住房的地窝子、家徒壁立的土房子还有老式政府单位用车等,大部分道具都是根据历史还原的,在电视剧拍摄完成后,剧组搭建的场景、道具等正在“闽宁镇赵宏文化大院”展出。“服化道作为影视剧视觉表达的主要载体,影视剧通过精美的服化道造型,从视觉感官上为观众呈现精美的视觉享受,对于提升影视剧审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细腻独到的服化道设计不是迎合受众的设计,而是在把握当代潮流的基调,做出能唤醒时代记忆的设计。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影视剧,扶贫剧的地域特征更加显著,因此有了“南方绿油油,北方黄土坡”的视觉观感。以各个农村的场景特点作为设计基础,运用不同的光线和色彩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情感,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美学效果。在设计影视画面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准把握拍摄场景的光线和色彩,成为扶贫剧画面视觉精美化的重中之重。这不但是摄影师的创造,同时后期调色师也是影视画面内容的设计者。在往常的扶贫剧中,创作者们常常为了摆脱“土气”,会将画面色彩饱和度拉高,一度导致画面内容失真,甚至高饱和度的画面给受众带来了审美不适,北方的黄土高坡在影视剧中成了“四不像”,而南方的绿树红花不但会失真,同时呈现出了富贵气息,与扶贫剧的主题并不相符。

近年来的扶贫剧创作让人耳目一新,以西北地域特色为主的《山海情》,在戈壁滩的土黄色为主色调的基础下,搭配低饱和度的绿色植物,俨然形成了一幅中式油画,在人物用光上更加严谨,在拍摄福建工厂的打工妹时,人物面部的暖光如同希望的曙光照耀在她们身上,这是这些女孩走出大山的第一步,也是扶贫工程的一大步。以西南地域特色为主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山清水秀的贵州风光一览无余,但是创作者没有一味地调整饱和度,而是让景色保持了原有的模样,这也让观众与影视画面之间保持了恰当的审美距离。

(三)扎根地域特色的演绎

展现地域特色是扶贫剧的基本职责之一,地域特色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扎根这一地区的艺术文化创作必须保留原有的地区风貌,才能形成较为明显的地区艺术风格。扶贫剧的创作离不开具有地域特色的演绎,它们承载着这一地区所孕育出来的风土人情,人之风骨、土地之风采。“一部电视剧地域特色所主要表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地域文化,它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和符号。”[2]在表现地域特色的方式上,较为常见的是在演员台词上下功夫,让演员以方言或者是带口音的普通话进行表演,还有就是将地域文化特色穿插在剧情中,顺理成章地展现地域风貌、民俗风情。在现有扶贫剧中,大范围运用方言进行演绎的多数为拍摄地为北方的扶贫剧,这缘于我国南北方方言的差异,北方方言接近普通话,更易被观众接受,而南方方言大多数与普通话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的观众对其信息接受难度大,在确定了受众范围后,南方方言普遍不会范围使用,不用或者是少数穿插使用。

《山海情》在使用方言表演方面较为成功,《山海情》的播出版分为方言版和普通话版,观众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播出后,方言版在网络上收到了一阵追捧,西北方言在扶贫剧中非但没有显得突兀,反而还有画龙点睛之效,甚至在网络上,网友们将普通话版的《山海情》与方言版做比较,一致认为方言版更具有吸引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剧中演员的西北方言十分正宗,另一方面就是西北方言自带的趣味性和乡土气息,这不单单是扶贫剧的创新,同时也是对整个影视剧的演绎方式的一种大胆尝试。《阿坝一家人》主要拍摄地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因其少数民族文化浓郁,但是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因此《阿坝一家人》在展现地域特色时并没有采取方言表演的形式,而是在恰当时期展露了一些少数民族礼仪,例如男主人公杨耀州带着他的女朋友来到他的家乡阿坝州时,就去参加了一场藏族婚礼,夏柔以客人的身份来到阿坝州,顺其自然地展现了阿坝州极具特色的待客之礼,同时还有特殊的民族服装等,这种情况下,剧情是为地域特色的演绎服务的,这也为地区性的产业扶贫做了铺垫,阿坝州的旅游业便是其扶贫的一大支柱产业,扶贫剧对受众的作用扩而充之。

(四)理性迎合受众需求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受众群体上一直比较狭隘,尤其是年轻群体,一方面是创作题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多数扶贫剧的质量堪忧,鲜有精品,扶贫剧想要“出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在制作上展露出现实主义创作美学,打破受众对于扶贫剧的刻板印象,有效提升扶贫剧的播出质量,促进收视率增长。

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自此,扶贫剧开启了新篇章,也有不少剧作在尝试用更加讨巧的方式吸引观众,例如《山海情》,实现了让受众云养殖,看着剧中人物过五关斩六将,正符合当下年轻人所追捧的“爽文”模式,让受众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

突破传统的女性角色也开始走入大家视野,女性不再是“弱小”的代名词,扶贫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多是展现了独特的女性魅力,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束缚,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女性特征,在刚强的外表下有着女性化的柔弱。在《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女主是以高学历、大城市身份出现在剧中的,在这样的出生条件下,女主义无反顾地为了扶贫事业选择去白果村支教。女性话题近年来在网络上也热度不凡,扶贫剧选择将部分视角放在自信自强的女性形象上,无疑也是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来。

三、剧作形式的革新及短视频宣传

伴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剧作形式可以分为单本剧、单元剧、连续剧和系列剧,单本剧一般指长度较为短小,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单元剧则是指由单元组接而成的电视剧,一个单元的时常一般为一集,集与集之间没有故事情节上的关联;连续剧的形式最为常见,《山海情》《枫叶红了》和《花繁叶茂》都属于电视连续剧的范畴;而系列剧则是指由多集构成的一个完整故事。

现如今扶贫剧市场上,多为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其他剧作形式在扶贫剧中少之又少,而其实单本剧、单元剧都十分贴近当下短剧的传播形式,更加便于在主流网络传播平台进行传播,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群体“碎片时间”的概念,有利于扩大扶贫剧的受众范围。

在当代主流的短视频网络传播平台中,以抖音为例,在《山海情》热播时,就有众多自媒体号对其进行二次剪辑,实现扶贫剧在抖音的二次传播。同时,抖音还有另一种形式,即运用其电视剧原声,拍摄者根据原声对画面进行二次创作,这一形式往往让普通受众更有参与感,他们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其中。

四、树立“党的喉舌”形象,争做“人民的知音”

2018年,人民日报在创刊70周年纪念日时,便立下了“党的喉舌,人民的知音”的座右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人民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广播电视不仅是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媒体,也是加强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3]扶贫剧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扶贫剧承担着更为重大的教化作用。

扶贫剧在制作前应明确受众群体,在创作过程中融合国家政策,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我国现阶段的扶贫事业需要一大批的新鲜血液注入,因此,扶贫剧作为影视剧播出,除了发挥它的娱乐效能之外,同时还需要承担政策宣传的功效。扶贫剧一方面是“报告文学”,一方面是现实主义艺术品,还有一方面就是国家政策的“宣传大使”,从最后一点来看,扶贫剧中的人才招揽政策的目标受众应该是符合扶贫条件的年轻群体,即便是扶贫剧的受众是乡村农民,或者是父辈,都是可以作为意见领袖,符合条件的年轻人作为一般受众,父辈对其进行二级传播,然而,子辈与父辈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扶贫剧的受众定位不能局限于父辈或者农村居民等,要让扶贫剧的受众年轻化,实现受众一元化,这就成了扶贫剧创新的新思路,因此,扶贫剧开始选择一条老少皆宜的路线,即培养式的剧情走向。

例如,《山海情》中,让全民云种菜的模式火遍全网,而闽宁镇也在扶贫道路上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在希望的田野上》则是以人物成长图鉴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男主人公张楠作为返乡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得力的扶贫干部。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国家相关人才发展战略,发挥好扶贫剧的宣传效能。

五、结语

“扶贫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镜像反映,揭示了中国农村巨变的发展史与精神史。”[4]一部接着一部的优秀扶贫题材电视剧面世,离不开众多创作者的潜心研究,扎根广大人民,积极探索关于如何讲好扶贫剧的实践道路,从各个方面提升扶贫剧艺术性。

猜你喜欢

山海影视剧受众
丝路•山海
《山海涧》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山海添色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一湾山海融“四美”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