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问政体系构建探讨

2022-02-18白雨锶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问政民意公民

◎白雨锶

(雅安日报传媒集团北纬网,四川 雅安 625000)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从非主流媒介跻身于主流媒介,“互联网+”广泛运用在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网络问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得益于全媒体时代下开放的观念和媒体所承担政治角色比重的加大,网络问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发展起来。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发展状况开始进行探讨,对构建网络问政体系的要素和条件做简要分析。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及发展背景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参与研究网络问政体系构建的课题并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指向政府与公民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双向互动观点。我国的网络问政受制度环境和行政体制的影响,就基本模式而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常态化互动,另一种是政府设立政务栏目,进行制度化互动。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其中,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6.94 亿,占总体网民的76.8%,有57.6%的网民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的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这意味着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公众日常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网络提供以民众参与民主政治和协商性民主诸多方便,使协商性民主和参与式民主在中国民众政治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依靠互联网人数的飞速增长以及ICT 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互动方式开始变革。这种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公民的信息接收量,使公民产生了更多相关的需求,不仅让政府从基层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还使公民在政治领域有了更多参与感,提升了公民的政治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

二、网络问政的优势

网络问政有怎样的优势?具体来讲,网络问政提升了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网络问政平台通过信息交换,让政府了解到大量的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直面当前的公众诉求,使得行政资源得到更高效的整合,配置效率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政府接受公民的网络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不作为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塑造良好形象。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问政平台建设,政府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的同时,政府与公民的双向良性沟通也改变了部分公民对于政府的刻板认知。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公民的服务者。通过减少政府与公民沟通的中间环节,提升政治民主程度和公民政治参与度。低门槛、平民化、限制小、传播快、匿名化的网络问政使公民更愿意选择利用政府搭建的网络门户作为民意表达的平台。

(一)网络问政更便捷、范围更广

针对我国现实国情,怎样更好地去搜集民意,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和5G 时代万物互通无限畅连模式的开启使得用于表达民意渠道更加广泛了,网络问政充分利用了全媒体时代媒体迅速、高效的特点,这使政府问政于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公民可以随时随地与政府进行沟通,公民可以利用手机上网发微博,也可以在政府的门户网站上给领导写信,或是在互联网上的公共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主张,政府官员也可以多途径的去了解民意,线上倾听民意,线下解决问题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社会的一种新方式。网络问政使问政于民更便捷、范围更广,来自于媒体的多样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二)网络问政更公开、更透明

网络问政使政府公民之间被置于透明的“玻璃缸内”,不仅政府与公民的交流可以让所有人所知晓,而且其他人也可以参与到政府与公民之间交流的问题中来。这种开放性与透明性是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媒体的开放性所赋予的。政府官员利用互联网及时将政府的办公信息公布于众,满足公民的信息知情权,同时也让他们参与社会的公共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力。而所有这些都与全媒体时代媒体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密切相关,网络问政是政府管理对全媒体时代的回应。

三、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网络民意的聆听度低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变得更加重要,它不仅是人获得发展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强烈,民众需要信息,政府管理同样需要信息。政府治理社会需要了解民意,因为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最大化的满足公民对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如果政府对公民的需求一无所知,势必会影响政府的工作质量,影响政权的稳定。因此,政府需要及时地获取民众的需求。在过去,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等来完成,也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力量来获取,但是上述渠道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信息获取不及时的现象。在全媒体时代,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善。政府要求官员学习主动上网接收民意,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获取信息的流程大大缩短。通过这些举措及时发现民众呼声,了解民众问题,为做好下一步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公民基数大,管理难度大

在过去,由于网络媒体的垄断许多媒体商为了一己私利弄虚作假、散布谣言,掀起舆论热潮来吸引一些容易冲动的年轻人进行跟风评论,使得一些问题单纯停留在表面。表象化的舆论影响着民众的情绪,因为非理性的因素滋生出偏激盲目的态度和看法。凡此种种影响之下,网络问政无法承担起舆论的压力,更无法汲取理性的民意。是的,简单的利益诉求变成了非理性的网络攻击,网络暴力不仅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危及管理者的治理节奏。

(三)问政点评不到位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既具有传统媒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新的特点。作为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公民不仅要学会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要学会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参与国家大事,自觉做到监督政府工作,参与政治生活,问责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工作的义务与权利。互联网是公民参政议政高效的平台,它使任何人都可以代表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不再需要他人来代表。

(四)网络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使得政府要尤其重视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监督,绝不允许欺骗性参与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舆论谣言,破坏和谐的网络秩序。在治理网络暴力,恶意回帖和水军推手等传播性谣言的问题上二级政府要引起足够重视,广大网络工作人员要加强监督,做到舆论危机面前不被动网络暴力面前不惧怕。各方搭建起完善的网络问政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互联网上,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底线在网络上受到前有未有的挑战,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价值体系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而被打破。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以虚拟的身份出现,这种封闭的环境和条件让现实的伦理道德被打破。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出现行为上的“异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导致社会恐慌。在互联网上,由于信息发布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任何上网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不负责任的发布或传递信息。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或是引起更多的点击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破坏了网络生活的有序化,给政府管理带来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维护互联网生活的有序性。

四、全媒体时代构建网络问政体系的对策

(一)提高网络民意的回应力

民意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党和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必要前提。纵观世界的发展,各国政府普遍把遵循民意作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就更需要了解民意,广泛的开展民意调查,迅速打开地方与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之锁,使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心贴得更近、更紧。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媒体相继出现,网络问政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民众反映情况的平台和政府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提高对网络民意的回应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学界对于“网络问政”回应绩效的测量方法多元,目前回应被分为:问卷调查、单一平台内容的分析、新兴的实验研究三种方法。其中,第三个方法即新兴的实验研究要求政府要以问政者身份展开实验调查,在政府部门E-mail 上发布虚拟的公共问题或是在线互动平台开展网络问政,并以回应时间、回应绩效两个维度跟踪搜集政府回应数据。这种方法在经济学、心理学当中应用广泛,并且开始扩散到公共管理领域,在国内外引领实证研究新潮流。以政府网站领导信箱为对象,围绕问政回应活动流程形成完整的回应绩效评估体系,也可以很好地提升网络民意的回应力。

(二)善于接纳网络民意

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多元化考验着现代领导干部的行政思维,要容纳不同种声音,必须具有直面网络民意的勇气与信心,具有面对众说纷纭的雅量去接纳,甚至是具有能听难听话的承受能力。同时加强政府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通过人性化的网络语言、口语化或协商对话式风格的叙事沟通方式如活泼的流行语、淘宝体、咆哮体等语言,使表达和沟通更加软化,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在线参与度和活跃度。广大政务部门领导干部不仅要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还要养成上网的习惯,学会倾听网民的意见与建议,自觉参与网络互动来实现彼此良性的互动。

(三)增强公民的网络参政意识

公民利用互联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崭新形式。它能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有效帮助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

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突出民生事项,优化掌上服务。政府机构运用多种多样的网络宣传模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同时,公民自身也要转变传统政治文化的对思想观念的束缚,主动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在全媒体时代,广大网民要通过互联网媒体表达自己的观念,为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言献策。

(四)提升网络议政能力

公民的网络参政议政能力具有自主性、平等性的特点。为了促进公民有效地参与网络议政,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每个公民都要树立起理性意识。在全媒体时代政府要其引导网民正确论政议政,提升网民网络议政能力拒绝资深非理性参与和无序参与的网络温床环境。在和谐客观的网络环境下,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事实说话,既不夸大其词,也不刻意回避,是我们每个网民都应该养成的基本素养。网络是我们发表政治看法和政治立场的广大平台,但并不是我们用来进行政治攻击和非法批判的手段全媒体时代,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习惯在今天仍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五)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培养提高公民的网络媒介素养

在全媒体时代,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变得十分必要与重要,这直接决定了网络政治生活的发展,决定了网络民主的发展水平。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公民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能力。公民既需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满足自我信息知情权的实现,同时也要学会去辨别信息的真伪,要努力学会甄别信息。另一方面,要学会使用网络媒体,对网络媒体的多元化角色充分理解,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利用评论区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受到权益的侵害时,不要惧怕,勇敢地提出问责才是使问题尽早解决的有效措施。

五、结语

21世纪中下叶,科学技术仍将不断飞速发展,未来还有许多先进的网络技术值得我们期待,作为网络问政平台中最重要的角色,广大网民应当不断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意识。十九大后,政府进一步深化对网络问政工作的指导,推动网络问政的良性发展,更快地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体制改革,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基础。目前在推广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需要政府网络客户端和民众共同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和谐网络络环境,公平网络问政平台。相信通过政府与网民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塑造良好的网络问政环境,把问政与网络线下行政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网络问政的最大化功效。

网络问政在各方重视下成为公众视角中参与政治生活的第一平台,它的价值正逐步凸显,它提供了一种官民对话的有效方式,对政府而言,有利于获取民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加速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对社会公众而言,它拓宽了民意的表达渠道,对平台方而言,这也不失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绝佳机会。

猜你喜欢

问政民意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十二公民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