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及传播的多元路径
2022-02-18◎刘冰
◎刘 冰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随着时代发展而积淀下来的精华所在,既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珍贵结晶,也是建立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基础所在,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中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以及国际舆论引导力。为此,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及传播的多元化发展。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中,为了更好地在海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更易于传播的成分,保持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和传播的先进性和时代性,需要积极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及传统的多元化路径,创新和融合文化出版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以此来更好地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和传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及传播的时代意义
(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所凝结的精华,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风俗、艺术等方面,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优秀思想、风俗、文化、艺术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作为历史发展的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紧密的关联,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也是社会发展所需的要素。尽管现如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但是出版作为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也具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能够进一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宣传和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塑造良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网络戾气越来越重,“键盘侠”“网络喷子”等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多样化的中华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如孔融让梨的尊老爱幼美德、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等,无论是在以往,还是在新时代下,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扶不扶”“网络暴力”等事件频繁发生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社会的人文和美德教育,通过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起到提高道德素质、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强化人们遵纪守法、善待他人的观念,进而净化网络环境,才能更好地营造社会可持续发展氛围[1]。
(三)深远的社会时代性意义
经过了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间上源远流长,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思想上兼容并包,在价值上与时俱进,其中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维度,以及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与时俱进,尤其在新时代语境下,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提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不同的解读和审视,在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和价值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外延不断扩展,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既表达了尊重历史的内涵,又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时代的发展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形式的融合创新
(一)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载体的融合出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所涌现出的一系列先进的媒体技术和平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元化的出版形式。然而,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仍旧以纸质图书、报刊等载体为主,而相关的非纸质媒介,如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仍旧较为缺乏,为此,我们需要注重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融合出版。非纸质媒介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具有信息量大、储存量大、突破时空限制、生动灵活等优势,尤其年轻人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愈加频繁,传统的出版形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作为出版行业从业者,我们应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子书、音视频、微课程等数字出版工作,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发出多平台、跨领域的应用小程序、APP,撰写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公众号等,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可视化、生动化以及移动化,有效地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精神需求[2]。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文化的融合出版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融合创新中,既要注重出版内容的创新发展,又要重视出版内容的传承。随着世界范围内跨文化交流、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在互相交融,而文化融合作为各个民族文化交流、互补、互渗的重要过程,是突破时空限制将本民族文化共享至全世界的形式,为此,我们需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从而实现文化的融合出版[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创新发展中,我们应深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质,不应盲目进行文化融合,既要取其精华,也要去其糟粕,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特性,寻求最为适宜的出版内容,才能更好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融合发展。一方面,世界文化大多具有自身的特性,也具有共性,在“引进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内容,可以寻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外来文化,加强文化交融,进而赋予出版内容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如:在节日习俗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人节在农历七月七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的爱情相会,而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也蕴含着情人表达爱意的情感[4];另一方面,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选择更容易被外国读者所理解、所接受的出版内容和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能够“引进来”“走出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路径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出版行业,大大削弱了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传播影响力,而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出版的形式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就需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路径的探索。时代的发展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出版行业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勇于面对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挑战,除了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还应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把握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红利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地探索出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发展新路径,进而既能有效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影响力,又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长效发展[5]。
(一)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途径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宣传推广效果,在新媒体时代下,就应注重打造线上线下的全媒体传播途径。新媒体时代为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疫情的大环境下,线下的实体出版业更加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既要注重线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也要重视线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一方面,线下的出版传播形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受众群体、出版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也拥有其特有的受众群体,在线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中,可以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打造出特色书店、农家书屋等实体平台,营造出适宜、安静、契合传统文化主题的阅读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线下实体平台的阅读需求,进而更好地起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效果[6];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和优势,在线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的宣传。除了淘宝等购物平台外,还可以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上进行图书销售,并配合直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与读者进行交流,帮助人们充分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
(二)开展“出版+IP”的传播形式
近年来,IP 在各个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IP 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发展,IP 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现阶段的IP 主要是指具有原创价值和粉丝受众的文化内容,通过将文化内容进行进一步开发,衍生出影视、游戏等相关产品,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社会影响力,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进行传统出版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拓展IP 产品,孵化出新的IP,聚合原有IP,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打造出文化产业链,并且在“出版+IP”的基础上,利用各大新媒体、主流媒体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传播,从而形成图书、阅读、娱乐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7]。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例,该书作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哺育了多部影视作品,如电视剧《西游记》、电影《大话西游》、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既有效地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产业链,又大大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三)加强出版与各个领域的合作
对于传统的出版行业而言,单一地依靠图书销售已经远远无法有效地起到预期的出版传播效果,新时代所涌现出的一系列机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为此,出版行业从业者应积极探索,破旧立新,加强出版与各领域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才能更好地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传播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文化、风俗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传播形式,借助社会各行各业的传播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如“出版+文旅”“出版+饮食”“出版+教育”等,来打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多元化路径[8]。例如,三秦都市报、三秦网与西安出版社进行合作,将“红色文化”融入西安潼关的景区建设中,形成了集党史宣传、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出版业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就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和传播而言,受到各方面综合性因素的影响,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整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和传播的实际情况,注重文化出版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以出版为核心,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的多元化路径,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国内外群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从而展现中国精神,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传承社会氛围,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