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探讨

2022-02-18郭子越

福建茶叶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郭子越

(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思考,相关人员需从宏观和微观多重视角审视二者在内在内容与思想上的关联性,明确是否具备融合的优势和可行性。而对不同内容与思想内涵进行融合的整个过程中,既要考虑新作品或文化形态的流通性,还要全面衡量其在各个领域是否可发挥价值。相关工作负责人要从技术层面、商业层面、文学层面等进行多方面的衡量与设想,确保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能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社会效益,不能拘泥在文学本身的融合和发展。在此愿景与目标引领下,应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形成新的机制与方式,并制定具有现实映照性与可行性的融合措施。

1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的基础

1.1 茶是古代文人创作常用素材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与主题是多样的,并衍生出不同的发展形式。主要题材有诗歌、诗词、歌赋等,在长期发展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中,早已与茶文化产生密切的联系与联结。茶元素在大众的常态化生活中,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文人对对蕴含茶元素的作品进行鉴赏与解读时,自然的以健康养生态度解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茶作为文人墨客或普通大众生活中常见物,会从中汲取做人道理和思想养分,甚至成为文人创作的常用素材。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是水到渠成的,二者在内容和思想层面有着密切联系。

1.2 饮茶与文学创作共同促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茶叶既有明显的解渴功效,还极具熏陶氛围的作用和效果。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或与好友交谈的过程中,会以茶寄情,更会在饮茶与品茶的过程中迸发灵感。饮茶与文学创作可共同促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创作者带来无限的感受与灵感。甚至,在古代社会饮茶已成为体现生活品质与阶层的重要标志,凸显茶文化本身的属性与功能外,进一步揭示当时贵族的独特文化体系。特定时期官宦或贵族饮茶的过程中,展现与迂腐和封建思想,而这一现象也会成为具有先进思想和民族情怀文人的创作主题,在当时社会形成一种批判的文化氛围。由此可见,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刻和长期的联结与联系,二者进行深度融合有着极高的可行性。

2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逻辑框架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少不了茶的参与,文人饮茶作诗画,民间采茶创歌舞。文人对茶的喜爱在诗词画创作中形成宁静浪漫的格调。“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唐皎然推崇饮茶,强调饮茶功效不仅可以消病祛疾,洗涤心中忧虑,而且会踏云而去,羽化飞升。宋苏轼诗中“仙人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称赞壑源新茶为灵草,“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赞美茶不加膏油,香茗本味。南宋刘松年绘制的《撵茶图》详细描绘了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石磨磨茶、煮水点茶,儒士相聚于茶会,画面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饮茶雅事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的生动写照。茶成为歌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中有“姜桂荼荈出巴蜀”。明朝百姓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歌舞小戏。妇女边采茶边唱山歌以激发劳动热情,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类似小调进而发展为采茶歌联唱,继而丰富为有人物情节的流行于江西茶区的民间小戏。茶与中国古代文学相融合,出现在不同阶层人们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茶让古代文学更博远清明,古代文学让茶更醇香悠久。

茶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不同时期社会基层大众耕作与生产中总结的经验与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茶文化多样性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与表达。最终的作品中要鲜明的体现茶文化理念,并为茶思想与茶精神的传承创造良好文化氛围与环境。相关人员需深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者的创作水平与创作理念,并能与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进行巧妙融合。要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茶文化独特思维,并以此为思路和逻辑框架,将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深层次融合,以新的文化作品或产品为载体承载中华文化和文明。相关人员要全面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长效机制,能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民族精神弘扬等方面形成深度思考,利用技术手段,商业手段等加速其传播与发展的速度。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举措,应使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发展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主动将文化元素融入生活与工作中,成为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因子。

3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的基本原则

3.1 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内涵的深层次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相关人员要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研究者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最大程度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价值。

3.2 显著增强以文化人的作用

知识获取与文化交流,要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思想成长与升华。而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最终的成果要能达到以文化人的显著作用。相关人员需对中国古代文学难以理解的特点建立深刻的认识,与茶文化进行结合后,不能加大文字与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要面向不同人群与群体,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效果的差异性。面向低龄人群,需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讲述的相关内容进行拼音标注,并能在旁白处进行解释与注解,确保读者深刻理解其意义与内涵。相关人员必须明确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后,需要具备一定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使人们阅读与学习后能获得思想启发,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后的作品,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积极的进行探索与解读,真正领悟到哲学思想和儒家思想等。

3.3 符合当代文化学习者的认知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要注重内涵与思想的有机结合和内在勾连,保证融合的成果符合当代文化学习者的普遍认知。文化只有获得极大的流通性,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后产生的新文化形态或产品,应高质量的服务于所有大众,充分满足所有人知识获取和文化学习的需求。相关专家与学者要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解释,将易于理解的内容与茶文化深度融合,将具有深刻思想和易于理解的成果展现给普通大众。因此,必须始终秉承文化融合高度符合读者认知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整合。

4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研究的措施

4.1 构建“特色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开放型研究平台

我国既是历史悠久的国家,还是科技领域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明型民族。因此,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整个过程中,既要看到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伟大,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开通多元渠道。应积极构“特色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开放型研究平台,将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作为重要研究的课题或项目。依托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吸引更多文学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其中,所有人可各抒己见,并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创新性融合提供更多依据。相关管理人员可将《茶经》、《大观茶论》等与茶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上传到开放研究平台中,同时专门开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鉴模块,使大众积极品鉴与赏析中国古代诗歌、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并能与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建立联系与连接。所有专家和学者将智慧进行有效凝聚,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内在关联,继而科学和有效的进行融合。如利用中国古代文学增强茶文化体系的文化底蕴,或是用茶招待客人的同时探讨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改善以往精英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进行大众化处理,以专家学者为主进行质量把关,依托虚拟开放的研究平台,组织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文学讨论与研究。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理与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深度融合,并能在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大面积的交流与话题发酵,且能与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紧密衔接。用不同的文化交流活动,承载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设想与理念,在文学、哲学、技术、商业等领域都能体现文化融合的效果。

4.2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文化精髓的深度融合

我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型国家,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更迭形成丰富的资源要素。现代信息蓬勃发展的当下,可利用技术手段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发展。相关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历史发展观,还要拥有现代视角与大数据思维,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审视我国千年历史,真正看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人们需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根植于每个中国民众骨髓里的基因,彰显的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涵。面对复杂的茶文化机制,以及庞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体系,依赖于人工作业很难进行内容与主题的分类,不易于生产更具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气质的文化产品。而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既要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气质,还要成为易于被现代人接受和认可的新文化产品。在此诉求下,应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将我国庞杂的古代文学作品和茶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类与汇总,而后将文化精髓进行深度融合。将相对精炼的内容编制成书籍,并能在校园和社会进行流通与宣传。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后,要真正形成形式多样、内涵深刻、资源全面的文化机制,且能深度渗透与全面覆盖于社会大众。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内涵的有机结合,需与教育、社会发展、各阶层的生活紧密对接,基于新编制的书籍,确保所有人都能读得懂中国古代文学和茶文化,能对融合的产物给予高度的认同与认可。而后,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和多平台推广,将其打造成优质和热门的书籍。

4.3 以特色茶事活动承载不同时代的古代文学作品

古代文人墨客饮茶与品茶的过程中,会获得文学创作的思路与灵感。追根溯源的整个进程中,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有着极强的内在关联。从现代人视角审视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娱乐方式,继而能别出心裁更具有创意的进行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当下年轻人主要以虚拟网络社交平台为主要的娱乐休闲“场所”,继而接收碎片化和复杂的信息与资讯,很难快速从网络视听资源中提取有养分的文化元素。在此背景下,应能在线上或线下组织特色的茶室活动,利用区别于主流的娱乐方式吸引不同群体的人,尤其大量汇集于网络平台的年轻人,利用新颖和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话题吸引他们参与讨论。例如,依托游戏场景,搭建虚拟茶馆,并以当下社会热点话题为着力点,组织网友展开开放式的茶室活动。当虚拟空间中聚集大量网友后,可将热议话题与中国文学作品鉴赏、茶诗进行合理对接,从闲谈上升到文学鉴赏的新高度,以此探究与获得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的耦合点,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行创新创造。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将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后的成果进行全面推广,切实推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4.4 利用中国古诗词装饰茶叶产品外包装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应催生新的文化形态,并能在整个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力,能对当代各阶层和圈层群体的思想和文化品格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这样的融合才能真正体现意义与价值,而不应仅从文学视角对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粗暴式的混合。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从经济学学科视角对该项行为进行深度思考。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应以流通的产品为载体建立联系,既要在文化层面体现融合的优越性,还要在商业维度展现融合价值。如可将古诗词巧妙融入茶叶产品外包装设计中,利用唯美的古诗词凸显产品的文化底蕴,并能在西式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利用创新性的融合理念将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深度融合,以高效流通的产品为媒介,面向社会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设计人员要根据不同茶叶产品的特性与功能,设计相匹配的外包装,并巧妙的与中国古诗词深度融合,既要展现茶产品既定商业属性,还能为其赋予浓厚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相较于文化层面的优质内容融合,将中国古诗词科学嵌入茶叶产品外包装中,更有助于获得较大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当消费者被外包装吸引后,可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与学习的积极心理与动机。以流通的产品为媒介,利用商业手段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创新融合的效果与目标。优秀的文化只有获得有效的传播与弘扬,才能代代延续与传承下去。因此,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以传承与发展为着力点,将中国古诗词巧妙融入茶叶产品外包装设计,既能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还能在商业领域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应用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应探究不同的耦合点,既要在文学层面进行深层次和优良融合,还要在网络平台和商业领域进行深度渗透。利用多样举措与方法,将茶文化、茶思想、茶精神深度融入不同题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利用技术手段、商业手段等进行多平台及多渠道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要在文化创新方面体现价值,还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刚柔并济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破次元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