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思想在茶文化视角下对师范生培育路径研究
2022-02-18雷意群
雷意群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宜春 336000)
1 茶文化中“仁”思想内涵分析
我国饮茶用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并在世界各国中享有盛名。在最早时期,人们对茶叶的追求多以饮用、治病之用,然而在汉晋时期开始,茶与精神文化之间逐渐有了联系,体现出了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无数文人墨客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对茶赋予了多重精神内涵,尤其是在陆羽、白居易为代表人物的努力下,茶文化正式活跃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并且随着《茶经》的问世,茶文化以及茶产业的发展、对后世儒家思想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古代文人墨客眼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大丈夫生存的重要目标,而在这其中的儒家思想体现出了十分深邃的思想内涵。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眼里一直都是治国的上乘思想,尤其在汉武帝时期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的落实,儒家思想地位逐渐走向巅峰。在董仲舒看来,天人合一中的天,从意义本质上可以与“仁”一并看待,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中,始终提倡“人”和“仁”之间的相互结合。在孔子的儒家思想看来,“仁”的含义为“爱人”,也就是“仁爱”的思想,孔子认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所具有的美德,均来自于“仁”。因此在“仁”思想中,“爱亲”、“爱人”、“爱物”是最为强调的要点。在我国学术领域对“仁”思想的研究中发现,孔子并没有将“仁”思想局限于亲人、朋友,而是在博施济众、博爱于民中实现“仁爱”思想,这是一种十分博爱的胸襟情怀。孟子也曾经针对“仁”思想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孟子认为仁者满怀仁爱之心与人格魅力,仁者属于良善之人,在仁者眼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这一观点实质上与教育思想具有十分相互契合的地方。
从茶文化中,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其中的礼仪规范,与儒家“仁”思想与“礼”文化具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供茶人与品茶者之间所体现出来的礼仪,要求能够在相互尊重、以礼待人中,遵守茶道的基本规则,能够在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中,彼此之间坦诚相待、以仁会友、以礼待人。所以在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中,与儒家的“仁”思想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在某一层面上均体现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理想高度。
2 儒家“仁”思想在茶文化视角下的育人价值
在儒家“仁”思想看来,追求社会和谐与幸福生活是仁爱的基本追求,“仁”思想对于提高个人修养、为个人的内涵建设、在实现爱人境界中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2.1 仁爱与修身
在现如今的时代,个人道德修养提升对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代,孔子就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鼓励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而在此之间,“仁”思想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儒家的修身思想中看来,修身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内容,而这些与我国的茶文化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众所周知,饮茶有修养身心、强身健体的功效,而茶文化的思想价值关键在于能够从饮茶过程中实现内心升华的目标。所以在我国茶文化中,一直以来都非常强调饮茶的重要性功能,即能够通过饮茶来平静心绪,激发人的超然物外的思维,而这一过程和儒家思想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强调一个人要能够善于通过修身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境界,这一点与茶文化对修身的要求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对于一个深谙茶道文化的人来讲,他能够懂得泡茶之人如何能够泡出更为美味的茶水,这样的人应当懂得如何真正去爱茶、敬茶、懂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修养、约束自己,在超然物外的思想格局中提升自己、从茶文化中领域生命的真谛,与儒家“仁”思想中追求修身的意境十分相似。由此可见,在个人修身过程中,要注重“仁”思想的渗透,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才能深刻领悟“仁”思想的丰富内涵。
2.2 仁爱与成人
对于师范生来讲,他们是未来教育领域的接班人,担任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职责。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思想与道德上的标准,就必须要在培养师范生过程中注重儒家“仁”思想的渗透,促使他们能够真正将“仁爱”作为教育中心,为学生们不断强化自身从教的理想信念,在促进自身内涵建设的提升中,为未来的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茶文化的儒家思想看来,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即能够在为人师表中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推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事实上,在每一位师范生看来,他们普遍能够理解自身思想建设对未来岗位的帮助,而在儒家思想的“仁爱”思想中,“仁”始终都是自身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在不断完善自我中追求“仁爱”思想,在树立“成人”思想中达到“仁”的思想境界。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求仁得仁是每一位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能够从主动完善人格、在求“仁”中完善个人的“成人”过程,为将来能够从教育中真正实现“仁爱”教育思想建立良好的基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只有在“成人”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爱人”的目的,这一点与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仁爱”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仁爱与爱人
师范生在自身“成人”与“爱人”过程中,应当体现出更高境界的“仁”的思想状态,能够在内心深处以“仁”作为标准要求,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中,实现对真善美追求的崇高境界,而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能够真正从“成人”跨越至“爱人”的境界。在师范生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以博爱的胸襟去宽待他人,在“仁”思想的引导下去真正爱学生,并构建良好的师生氛围,而这一状态的表现,无疑是一种对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思维反映过程。事实上,在茶文化的儒家思想中,“仁”思想始终都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其中的理论观念对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在孔子眼里,“仁”思想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关怀态度,尤其对于一个即将踏入教育生涯的师范生来讲,能够关怀学生、爱学生的过程,将其升华至终极关怀的境界中将会是一段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如何能够真正达到终极关怀的境界,在此之间“爱人”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体现。师范生们唯有在不断自我成长、提高思想格局中,真正努力“成人”,在今后的教育中去感染学生、关怀学生、改变学生,为学生们的成长建立良好的榜样,更好地去体现出“仁”思想中的“爱人”境界。
3 茶文化视角下在培育师范生过程中融入儒家“仁”思想的路径
3.1 从校园文化中渗透“仁”思想
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们思想格局提升的关键介质,在培育师范生过程中要善于从校园文化中渗透“仁”思想,为师范生们对“仁”思想的认知提升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比如可以定期开展以“仁”为思想主题讲座活动或演讲会,在活动上宣传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帮助师范生们深入了解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仁爱”内涵,同时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张贴“仁”思想的标语,为师范生们营造更为浓郁的文化环境,在这其中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使师范生们在校园文化的整体影响下懂得茶文化与儒家仁爱思想之间的联系,理解“仁”思想中对“成人”与“爱人”的基本要求。
3.2 在网络媒介搭建中传承“仁”思想
在以往的校友中不缺乏优秀的教师,他们尽管已经走出了校门、踏入了教学岗位,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仁爱”思想可以深刻地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校园应当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帮助这些优秀老校友们构建关于“仁”思想的师范生宣传活动,在这其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宣传、渲染作用,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成人”与“爱人”的实际案例,真正在思想认知中形成对“仁”思想的自我理解与认知,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传承“仁”思想的宣传教育目的。
3.3 借助思想教育培养师范生“仁爱”思想
思想教育是宣传“仁”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培育师范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思想教育中,要让师范生们基于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理解儒家思想与师范生思想教育的发展目标一致性,能够有着更为明确的指导目标。在我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可以帮助师范生们在思想教育的熏陶中,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与教育内涵,能够在“仁”思想的渗透中注重个人的思想境界提升,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内外兼修、个性独立的新时代师范生,为未来的教育生涯建立重要的基础条件,而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师范生们领悟儒家思想文化与茶文化魅力的关键过程。
3.4 在因材施教中促进仁爱思想融入思想教育
在茶文化视阈下的儒家思想,对于扩充、丰富师范生思想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茶文化中的“仁”、“义”、“信”等思想理念,可以帮助师范生思想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事实上,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尊重他人、提升自己,能够用“仁”、“义”、“信”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处事,这些思想均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品质精神。对于很多师范生来讲,由于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思维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思想教育中,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仁爱思想的融入,还要能够在其中加强针对性思想引导教育,在注重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中促进思想教育的完善与进步。首先要能够及时构建思想信息汇总机制,为师范生们的思想教育做好保驾护航工作。所谓思想信息,指的是师范生在实际思想活动中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表现可以借助思想活动来进行准确把握,教师在实际思想教育中,要能够针对师范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能够关注师范生在各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况,有效把握师范生们的思想动向,以便于掌握师范生们的思想特征。其次需要在思想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中,了解师范生们的实际思想动态,在思想教育中保持正确的思想教育方向,促进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5 在强调“知行合一”中促进思想教育价值的提升
在千百年前,孔子强调他的学生们要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因此从这套学习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思考与行动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思想教育中要能够重视知行合一的思想教育价值,能够在思想教育中促进思想价值观的内化、社会公益活动的外化。即师范生们可以在思想教育中内化吸收思想价值,能够积极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真正在这其中做到知行合一。事实上,内化过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过程,即针对师范生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意识开展培养工作,弥补传统思想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问题,在外化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师范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思想教育理论的认识,能够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儒家思想的深邃高远,并且在这其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行为过程中不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习惯,真正实现儒家思想的“言必信、行必果”原则。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儒家“仁”思想的千年演变历程中,其早已与茶文化思想内涵融为一体,两者之间相得益彰、可以帮助师范生培育过程提供更为良好的思想育人价值,为促进师范生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更好地践行“仁”思想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实际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注重仁爱思想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师范生们意识到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这其中需要准确把握仁爱思想的思想寒假价值,促进师范生们提高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过程、推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