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非自愿个案,心理老师应该怎么做?

2022-02-18张斌

心理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来访者个案局限性

张斌

我是一名刚工作的初中心理老师。在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是被班主任或者家长“架着”过来的,希望心理老师能跟他们谈谈,但学生本人并没有意愿,或者本身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通常用敷衍的方式来应付心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往往是没有效果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一位等待指导的心理老师

由于外界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部分老师和家长把各种问题的学生送到心理老师这里来,无论学生本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都希望心理老师能“化腐朽为神奇”,在这样的高期望下,自己有时候也会幻想心理咨询能“包治百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心理咨询是有局限性的。

心理咨询能否有效,除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技术外,来访者的动机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来访者并没有意愿找心理老师,那他会产生防御、阻抗,从而影响咨访关系。这就像厦门大学钱兰英老师说的:“光要进来,门要打开,不然光再强烈也没有用。”对于这种非自愿的个案,对于不愿打开的“门”,作为心理老师怎么做呢?

对于非自愿个案,不要着急解决他的问题。因为他个人并没有感觉到纠结痛苦,或者并没有觉得需要改变。例如很多初中生的家长,为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而担心焦虑,但孩子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所以根本不会有去找心理老师的想法。

但家长和班主任往往就会寄希望于心理老師,以为孩子与心理老师谈谈就能让孩子有所改变。这就像一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有脏东西,那他怎么会去擦掉呢?那怎么才能让他看到脸上的脏东西?直接告诉他?他会接受吗?我觉得还是要先想办法和他建立关系,让他愿意坐在你的面前,心理老师成为他的镜子,让他自己看见。只有他自己看见了,他才有可能思考要不要擦掉,如何擦掉。

曾经有一个初中学生因为和同学闹矛盾,情绪激动,一拳打烂了教室的窗户玻璃,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但他一声不吭。班主任很担心他,因为他一直情绪不稳定,很怕他做出更加极端的过激行为。班主任请我跟学生谈一谈,我给他倒了杯水,请他坐下来,然后问:“你愿意和老师谈一谈吗?”由于班主任在场,学生也不好说不,就从喉咙里发出闷闷的一声“嗯”。那个“嗯”的意思是,我不想来,但班主任要我来跟你谈谈,那我就来完成任务。我觉得班主任太有权威,就对班主任说,那我来和他谈,你先回去吧。

当我单独和学生在一起时,我又问他,你想老师谈多少分钟呢?他说,不要太久,十分钟就可以了。我很真诚地说,好啊,那我们就谈十分钟。十分钟后,我问学生,哦,时间到了,我们是结束谈话,还是继续呢?他说,没关系的,可以继续谈。结果我们谈了快一个小时。这位学生在跟我讲述事情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他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下去了,在他情绪出来后,他开始可以理性思考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应对刚才的情况。我给这位学生倒水、请他坐下,征询他的意见,这些做法都是在建立关系。如果没有建立好关系,恐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跟心理老师说,或者应付了事。

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但学校心理老师长期被“高尚化”、被“神话”,有时候自己难免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模糊不清了,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扮演成“救世主”的角色。特别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更容易犯这样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学生也把老师看成高人一等。钱兰英老师这样说过,心理咨询师相当于拐杖,拐杖不会替代来访者决定人生的方向和行走人生的旅途!但是拐杖能在来访者无助时衷心陪伴和支持,等待来访者重新体会到自身的完整和力量,然后,丢掉拐杖前行!

当我们这样定位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时,至少有几个前提:一是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承认来访者自身就拥有照顾自己的力量;三是咨询师不能代替来访者决定他的人生应该怎样,不能操控或强行改变来访者。因为“拐杖”不会决定、操控“人”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走,“拐杖”也不能解决前行道路的崎岖不平或是泥泞不堪,这些问题都必须由拄拐杖的“人”来决定、来解决,但无论这个人如何走,“拐杖”—— 也就是心理老师都会陪伴、支持他,让他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照顾自己前行!

中学生年纪较小,自我觉察能力还比较弱,求助意识也没有那么强,特别是在中国,心理咨询还没有完全被大众接受。不少中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在误解,怕被其他同学嘲笑来找心理老师。对于非自愿的来访者,我们只能用身体和语言表达一种开放的态度,尽可能地与之建立关系,做好陪伴的角色,但如果来访者仍然保持防御和阻抗,那我也只能结束咨询。毕竟,心理咨询有其局限性。

以上是我个人对心理咨询局限性、对非自愿个案的一些思考,愿我们都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作为学校心理老师的功能。“门”没有打开,可能是来访者认为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也可能是他认为不需要。在承认学校心理咨询局限性的同时,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心理老师成为陪伴者、支持者。

猜你喜欢

来访者个案局限性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滴水藏海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