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心灵的面具(上)
2022-02-18刘昭
刘昭
防御,其实最早是一个军事用语,将它放在心理学中使用的,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观察到,人在环境中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某些方式去应对,让自己避免某些不舒服的情感从而实现自我保护,并将此称作“防御”。
所以不像人们对这个定义单纯的负面理解,防御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它能保护个体远离威胁与痛苦,尤其在一个人处于高度的焦虑中,体验到非常强烈的、恐怖的情感时,防御才能很好地帮到他。
只是,一个合格的防御机制原本该是弹性而灵活的。它会让人在不同的场合、情境采取不同的防御形式。比如在面对生死难关时,原始、初级的防御(比如否认:否认可怕的程度,会让人忘却恐惧、更加勇敢)会非常有帮助;但在一个只是略显尴尬的情境里,次级的防御(比如幽默)就可以轻松化解。而所谓心理问题,从防御机制的角度去理解,就是人会紧紧抓住某种防御形式不放,哪怕它早已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的场景。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案例的片段着手,去呈现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它在婴儿早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但随着人的成长,继续使用就会成为心理症结。它就是:全能幻想。
所谓全能幻想,简单来说就是:我,是全知全能的;这个世界与我融为一体;我能操控所有人。
这最早是婴儿出生后出现的防御机制。之所以会出现,原因很好理解:当一个小生命毫无自保能力,身体脆弱到不堪一击时,只有几乎等同于神一样的幻想,才能帮助他度过极致的恐惧。所以全能幻想在早期非常关键,它能保护婴儿建立最初的安全感。可这种防御本身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毕竟它只是一种幻想,而非现实。所以若一个人在成年后依旧使用它,就说明这个人处在了心理上非常艰难的阶段,只有将自己放在全能的位置上,才能应对现实中的恐惧与痛苦。
三年前,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个督导案例。那是一个刚刚走上心理咨询道路的新手咨询师接的个案。在这个个案中,咨询师一度感到非常困难,因为来访者非同一般,我们当时对她的评估就是介乎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状态之间(程度较轻时,属于边缘型。社会功能尚可,只是在人际关系上会出现困难。但程度严重时,就会偏向分裂状态,比如出现幻听和妄想)。
一般这样的评估,意味着这个人的社会功能会大受影响,而这个来访者也正是如此。虽然她很聪明,且凭借这份聪明不算艰难地考上了大学。可一旦住校,进入了一个陌生环境,需要和他人有过多接触的时候,她的焦虑就被大大提升了,从而促发了防御体系的升级,更原始的防御出现了。
(咨询室中的对话节选:已隐去来访者的具体信息。来访者简称“来”,咨询师简称“咨”。)
我最近觉得自己很厉害,仿佛知道其他人都发生了什么。比如我们寝室的珊珊(化名),她有一天从导师那里回来就不太高兴,我知道她一定被导师批评了。她那种失落又不满的样子,我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当时,我有种特别神奇的体验,好像我变成了她,因为我完全能够感受到那种情绪,那个时刻就好像受批评的不是她,而是我了。
这种感觉很特别,因为不是我的猜测,而是感受。当下我变成了她,完全能知道她发生的事。我觉得自己好像能得知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
你觉得自己变成了她?
是的,不可思议吧。我也这么觉得。这么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抑郁一扫而空。原本在学校里我已经无法忍受了,想赶紧退学回家。但最近这种感觉,让我一下子轻松起来,如果我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那还担心什么呢?
从这段对话,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访者进入了全能幻想的状态。她觉得自己“成为”了室友,感知到对方所经历的事,进而由这种感觉发展到更神奇的阶段:能得知世界的一切。
虽然从整体的治疗目标说,这不算真正的进展。但对来访者而言,至少在当下让她极大减缓了学校生活的压力,减轻了抑郁程度,规避了陌生环境和关系带给她的恐惧与不适,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此刻退行到非常早期的“全能幻想”,显然是使她获益的。
当一个人偶尔遇到挫折,退行至早期,这是本能使然。但若他无时无刻都想让自己停留在全能幻想里,拒绝来到现实,这又会发生什么呢?
在督导的案例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来访者:他是一個20岁男生,两年前从大学休学,之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不打算继续读书、也不想走入社会,每天就在家里打游戏。父母劝说多次无果,并且他觉得父母不理解他,因为据他所说,他迟早会在游戏设计这个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去学习游戏设计,就算在游戏中,他都不是一个擅长的人。
所以显然,他活在了自己的幻想里。可这样下去会给他带来什么呢?除了现实功能的丧失,心理也并不好过,他会越来越怒不可遏,且恐慌不安。
(咨询室中的对话)
我最近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感觉莫名的烦躁。就在这一周里,我发了三次火,而且每次都是控制不住的程度。他们(父母)被我吓到了,但我看到他们其实也是心烦的。他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要给我一点时间嘛。
你说自己发了三次火,次次都是控制不住的程度?
对。(叹气)我也不想这样,可我就是控制不住。也许这跟我最近在游戏里没什么进展有关。每一次挫败都让我愤怒,也让我恐慌。但我不喜欢这些感觉,我相信自己能行。
也许,每一次挫败都让你觉得自己没那么厉害,好像打破了你认为自己好的感觉。
我并不想承认,但,可能吧……
来访者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困境。全能幻想虽然为他构建了一个看似美妙的王国,但只要还没彻底失去对现实的感知,他必然会在高高在上的幻想和幻想被时常打破的挫败中轮回。挫败导致了愤怒,愤怒的背后藏着恐惧,而这个恐惧是什么呢?那就是他拒绝承认的:“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甚至只是个不想长大的孩子”。
全能幻想,是防御机制中最原始的一个。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对婴儿期的执念。这种执念随着人的成长和对现实的适应,原本会慢慢消退。但对某些人来说,如果他的成长并不顺利,现实也是一塌糊涂的话,执念就会加强,甚至会被死死抓住,成为拯救他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遭遇创伤的人,可能会暂时躲避到全能幻想中疗伤。但始终追随和沉迷全能幻想的人,本质上是拒绝真实自我的。因为脱离想象中“神”的光环,蜕变成人,甚至发现自己没那么好,这是无比艰难的。可成长,就意味着人能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而只有对自我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才能脚踏实地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关于如何对防御进行处理和解决,下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