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家庭美德的来源及其现实意义

2022-02-18藏金山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美德家风

藏金山

摘要: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家庭美德又是公民道德建设极其重要的着力点,理清家庭美德的来源及现实意义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助力。家庭美德,.是孕育个人品行的摇篮,也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更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同时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动力。长久以来,.公民道德建设始终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在迈向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着力点作用。家庭美德折射出中国人民源源而来的道德操守,.也同样是中华儿女世代相承的价值遵循,明确家庭美德的主要来源,有利于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更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提供助力。故本文从家庭美德来源的理论根基、历史溯源及现实意义三个层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鍵词:家庭美德 家风家教 来源 现实意义

2001年9月20日及2019年10月27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份文件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前者在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理论有机结合的重要成果。目前国内外局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美德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也同样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进一步挖掘家庭美德内涵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家庭美德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而来,是在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摸索而成,更是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呼之欲出。总的来说它来源于科学的理论基础及深远的历史积淀,同时,家庭美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理论根基、历史溯源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家庭美德的理论根基

家庭美德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源于经典文献家庭伦理思想,而且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更源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滋养。

1.经典文献家庭伦理思想

家庭伦理思想是经典文献巨著中的丰硕果实,同时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理论依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有这样的描述:“现代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达到更高级的阶段,在那个阶段上的道德特点,将是到达真正的两性间的平等”。[ 1 ]恩格斯的诸多经典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家庭的论述,他认为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合乎道德。经典作家在不同著作中针对合理的家庭关系有诸多阐述,这些阐述是关于人的全面解放理论在家庭关系这一方面的生动阐释,这昭示着人的全面解放离不开和谐的家庭关系,同时这些阐述也深度契合了新时代公民道德之家庭美德中的男女平等及夫妻和睦的要求。由此可见,经典文献家庭伦理思想是家庭美德的重要来源之一。

2.家庭美德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尊老爱幼、举案齐眉、妻贤夫安、和睦邻里、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中华儿女的脊梁之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繁衍千年、薪火相传正是得益于传承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家庭教育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家庭美德与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等诸如此类的德行观点、诗词名篇、家规家训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比比皆是。这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瑰宝是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生动体现,这些美德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之中,饱含在中华民族的纯正血脉之中,是支撑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守正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家庭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公民的道德及价值准则,我国公民应始终不渝的遵守和践行。其中对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是我们实践家庭美德的重要价值标准,尤其是“诚信”和“友善”两个方面。“诚信即诚实守信。讲求诚信, 是公民道德的底线, 是个体立身处世的金律,也是单位组织、社会国家凝聚力、信任感得以确立的重要前提。”[ 2 ]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现实中的人民更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国内形式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受到冲击,当前社会仍然存在道德观念模糊及道德失范现象,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在如此复杂的问题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滋养。

二、家庭美德的历史溯源

1.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传统美德佳话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历来不乏关于家庭美德的生动诠释,可谓浩若烟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和睦邻里的传统。“远亲不如近邻”就生动诠释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邻里的社会现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纸家书道出了三尺变六尺的佳话,更道尽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和睦邻里观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在诸多典故、诗词中都有对孝道美德的阐释,并且厚植于文化教育中,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将孝道教育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内容。

不仅如此,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夫妻和睦的佳话。“举案齐眉”、“相待如宾”,所蕴含的夫妻相处之道,成为家风传承的经典案例。

2.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

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也是家庭美德形成的历史沿革。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通常将家庭教育和国家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毛泽东的家庭教育极为严格,他的子女不仅要“吃苦、奋进、向上”, 更要“勤奋实践,谦虚谨慎。”他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言传身教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读书方法,可谓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周恩来也十分重视家庭美德的培育, 他遵循“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家训, 制定了十条家规, 教导子女很多深刻的道理, 尤其多次提到了不搞特殊化的要求,周恩来的家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和清廉之风。陈云教育子女要“做好人”并且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子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搞特殊化等等都是前辈们留给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我党也多次号召领导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红色家风教育具有深深的家国情怀的基因,在勤俭持家这一方面要求尤为严格,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树立典范。

3.我国领导人的良好家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人们都十分重视家风教育作用,自奋斗伊始红色家风的优良传统就在实践中传承了下来,良好的家风自然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实践来源。一方面在实践中践行家庭美德,另一方面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家风特色思想。邓小平的良好家风在爱幼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邓小平同志极其喜爱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到做事的本事。我国历任领袖都是家庭美德的践行者,无论是在尊老爱幼,或者夫妻和睦,还是勤俭持家方面都做出了率先垂范的表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兴家与强国相统一, 并且十分重视家庭美德教育,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引导,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理论特色,使传承已久的家庭美德观点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领导人的良好家风是家庭美德教育的实践来源。

三、家庭美德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每个家庭的幸福才真正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所以家庭美德的建设也最终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家庭美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间的推移中和时代的变化中,越来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家庭美德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扬弃”,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2.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国之间关系同家与家之间关系是大同小异的。中华文明在中原大地上繁衍生息绵延不绝,强调和而不同包容并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最好的诠释。国际地缘政治相互博弈,全球治理挑战升级,世界各族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面对世界性难题时,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在熠熠生辉,起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主导作用,而进一步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推动全面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度,所以说,家庭美德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需要。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3页.

[2]沈壮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的价值准则[J].湖北社會科学,2014,(10):177-18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美德家风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家风伴我成长
道人善即是善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