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域下建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的研究

2022-02-18孟洁董政斌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孟洁 董政斌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论述,分析高校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和特点,提出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网络平台思政育人功能、培养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健全网络舆情防控化解机制五个方面来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范式,并就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体系和机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意识形态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强化思想引领,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 ]。根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 2 ]。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升高,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高校务必要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深入了解、牢牢把握,且要注意在工作中研究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要求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决定了办学方向、文化底蕴、发展道路,通过研究梳理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本文总结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二是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高校內部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3 ];三是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4 ]。

二、基于思政视角搭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范式

1.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一是提升网络新媒体运用能力,在网络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思政教育功底,新媒体运用能力同样重要,如何熟练使用新媒体、运用新媒体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利用新媒体改善教育手段和效果,是真正考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政治鉴别能力和引领能力,网络中充斥着各类思潮,鱼龙混杂,一旦思政工作者政治定力不足或者鉴别能力不足,就容易河边湿鞋,缺乏对学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三是网络文化的建设能力,首先就是要保证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宗旨的同一性,其次就是内容应具有展示形式和具体传播的差异性。

2.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应首先以学生需求和特点为导向,学生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既可以成为传播内容的主体,也是接受教育内容的客体,因此细分学生用户场景,了解其行为习惯,适应社交文化氛围,才能有助于教育内容的传播与吸收;其次是创建的教育内容应体现网络特点,系统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作品属性,适应于网络传播形式;最后是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既要满足于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诉求,同时也要将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其中,方能达到教育效果。

3.强化网络平台思政育人功能

一是统筹各方资源,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内应该凝聚校内各部门的建设合力,顶层设计,体系化开展,而非一个部门一个平台,一个部门一套方案,看似遍地开花,实则增加内耗;二是关注学生诉求,加强平台环境建设,目前各高校建设平台中重管理轻育人、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效果,这样的结果导致平台建设不贴合学生实际需求;三是强化育人功能,加强平台内涵建设,各高校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功能大于育人功能的情况,并未深入挖掘内涵和构建育人体系;四是凝聚思想引领,加强品牌创建,目前大部分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五花八门,可谓是流光溢彩无独树一帜者,如何从小切口深入,挖掘大主题,建设自身品牌,以点出发做大做实做细育人项目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亟需思考的。

4.培养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

培养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选拔和培养机制,选拔和培养的标准应包含政治、特长特点、能力水平等方面;二是注重朋辈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体系建设,在构建和培养朋辈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过程中,要凸显出梯队的层次性和内容搭建的系统化,保证朋辈推送内容贴近学生且互相关联而又不反复,形成立体化有层次的教育内容;三是注重朋辈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应凝聚各层次的朋辈教育合力,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模式,既保证朋辈教育不流于形式又促进朋辈网络教育规范化且长效化。

5.健全网络舆情防控化解机制

在健全网络舆情防控化解机制时,一是应充分考虑它所具有的直接性与客观性、即时性与突发性、丰富性与多元性、互动性与反馈性、情绪化与偏差性等特点,遵循这些特点规律设置工作流程和制度;二是完善工作过程,机制中一般应具备五个环节,分别为预警、反馈、回应与引导、掌控话语、有力终止几部分,环环相扣,共同把握节奏和时机;三是该机制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职能部门职能划分内,在具体实施时也不应局限于其他类工作的流程,应摸准关键点,快速反应,发展并掌控节奏、引导网络舆情,避免因环节繁缛机构人员臃肿造成战机延误。

三、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体系和机制

1.培养素质能力

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对三个职业等级对应的辅导能力要求来看,共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阶段目标为了解趋势规律,熟练使用技术,中级阶段为整合网络资源,有效教育引导,高级阶段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由此得出结论,在培养素质能力的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对应这三个等级,逐点逐条的加强自身建设,分别从规律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资源的配置、行为的指导、理论的成熟直至反哺实践等方面加强,最后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

2.积累丰富的教育内容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积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结合高等学校十大育人体系的建设和“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通过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网络文明、劳动实践等多方面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构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素材和资源;此外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也应开辟新思路新途径,要打破传统思维,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将我们的传统教育素材和教育方式不断革新和创新,适应大学生和网络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3.提升育人能力

一是要充分挖掘现有网络平台育人功能。比如高校大部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侧重于活动宣传和报道,但其实可以通过品牌活动、特色展示、交流互动、榜样宣传、答题投票、线上线下、创新形式等最大程度发挥微信平台的育人效果。二是关注熟悉学生经常用的网络平台。在充分建设现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想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做细做到无死角,必须要关注新兴的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比如抖音;要了解学生的聚集地,比如各高校万能墙、小黑板等,并深入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新兴平台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4.培养意见领袖

其实就是培養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目前各高校学生都会因为兴趣、专业、班级、家乡等因素形成各自团体,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随时关注和掌握学生群体的变化和集结原因,善于在这些群体中挖掘培养意见领袖,借用发挥朋辈的力量,扎实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效果。培养朋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应首选两类学生,一类是学生骨干、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另一类是网络活跃分子。培育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可以从思想政治素养、网络新媒体素养、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几个方面入手。

5.网络安全,锻炼网络舆情防控化解能力

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网络舆情的防控能力和危机化解能力。提高工作能力,注意工作方法;畅通沟通渠道,做学生知心人;熟悉网络趋势,了解学生动态,关注热点事件;积极主动发声,掌握话语主动;加强学习实践,克服本领恐慌;创新监管方法,提升应对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明确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调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现状与本质,对标对本,寻求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搭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范式,以此构建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胜任力的提升体系,最终形成以国家要求为标准,以有效工作机制为途径,以形成专家级工作素质为目标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体系和机制,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性工作措施。

(本文系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是2020年天津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舆情引导研究课题中一般课题“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SZC2012)

【参 考 文 献】

[1]宋建晓.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光明日报,2019-02-19(06)

[2]耿国彪.数字中国建设与中国梦[J].绿色中国,2019,{4}(14):62-67.

[3]陈力丹.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闻界,2018,{4}(02):99-100.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17-10-27.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