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培养长效机制研究

2022-02-18贾垣丰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新时代

贾垣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高度关注和重视青年工作,我们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本文通过构建新时代青年培养的激励机制、防蜕变机制、跟踪培养和反馈机制三个视角,探索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进行长效培养,以更好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保证新时代青年培养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青年培养 长效机制

一、构建青年培养激励机制

何为激励。激励就是指通过某些适当、恰到好处的奖惩形式,对于某些表现优异,取得较为显著或卓越成果的人加以奖励;而对于某些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计划或任务,或触及相关行为管理规范的人,施以一定程度的惩罚性措施。青年培养过程中是否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式,毋庸置疑是需要的。

1.构建竞争激励机制

青年培养的主体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这些青年大学生又普遍是通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而最终被遴选出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佼佼者。青年一代通常想要表现自己,想要在众多人群当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心理较为强烈。而构建一套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发青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点燃其热情,更有利于发挥其巨大的潜能,成为其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在激励机制作用下,也更加容易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朝着既定目标与方向前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出预期,精益求精,做到更好。

2.激励机制的奖惩要符合实际情况

在激励青年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奖惩的尺度与分寸。即激励的程度必须与激励对象的功过相一致,在实际生活中,赏与功匹配,罚与过对应,既不能出现“小功重奖”,也不能出现“大过轻罚”的情形。[ 1 ]之所以强调奖惩应把握适当的尺度和分寸,究其根本,是因为青年培养通常是群体性的,而在群体当中,必然就存在着公平。黑格尔曾说:“尺度是完成了的存在,……存在本质上即在于规定其自己本身,他是在尺度中达到其完成的规定性。”[ 2 ]超过这一尺度或未达到这一尺度,都不能谓之公平。奖惩必然存在公平,而公平必须要以某种原則或标准作为衡量的价值或尺度。因此,我们在奖惩之时,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既不能过多奖励,以免导致青年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现象出现;也不能过度批评或惩罚,以防滋生青年消极的情绪或态度,打击其上进心,阻碍其成长和进步。

3.构建自我激励机制

单单依靠竞争激励还不够,我们最终构建激励机制的目的,应当是激发青年逐渐实现理性自觉,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显而易见就是指个体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外界的奖励与惩罚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能够通过自己设定目标、计划,而自我努力的一种心理特征。外界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通常只是暂时的,而培养优秀的青年不能完全依靠物质或精神奖励。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使青年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激励机制使激励目标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能够持之以恒、长此以往地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和奋发向上的姿态,以十足的干劲去实现自我激励,是构建和实施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我们应当要做的,是通过激励不断引导青年明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使其由被动接受和学习理论知识、理想信念教育等,转化为我渴求成为一名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在政治上积极进取、思想上勇立潮头,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接续奋斗的有志青年而努力。

二、构建青年培养防蜕变机制

蜕变,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种是偏褒义的,即相对美好的转变,和对新事物的期盼所带来的兴奋。另一种则是指某些人或某个组织因为一些思想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行为或形象,通常会产生形或质的改变。

而青年培养所要构建的防蜕变机制,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防止一些思想还不够成熟、政治立场不甚坚定,在各种反动思想、错误思潮和极端主义的诱惑与侵蚀之下,经不起斗争和考验,最终背离自己当初成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这样行为的出现。而这种行为,也正是我们在培养青年过程当中需要及时注意和加以防范的。

1.青年发生蜕变的原因分析

培养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青年人才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始终使新时代青年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永不褪色。而如何引导青年把握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明辨是非黑白;始终能够克己自律,坚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整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与背景下,青年培养也必然遭受着冲击与挑战。

首当其冲,便是意识形态领域所带来的挑战。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以各种“普世价值”“人本主义”思想,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加以渗透。尽管我们所培养的青年经历了理论知识的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洗礼,但身处校园还未走向社会的他们必然会存在着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无法抵御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情况。这些青年欠缺丰富的个人阅历与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力,就极其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转变价值观念,倒向错误的政治立场。这尤其值得我们所关注。

其次,网络时代下,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主流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双刃剑”效应也愈发凸显。一方面,我们需要承认,新兴媒体的兴起,创新了信息的传播、交互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互通渠道;另一方面,多元化、大众化的网络环境,信息多元庞杂、良莠不齐,极易误导青年发生价值选择和判断错误。由此,新时代青年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上各种错综复杂信息和各种舆论思想的冲击,从而对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政治信仰、目标和理想信念产生质疑的态度,出现思想偏激的行为,最终发生蜕变。

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和规模不断加快,如何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当前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成为当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转型,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凸显,从根本上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重大变化。[ 3 ]这样的社会转型很容易导致青年在步入社会之时陷入迷茫和困境,从而失去对最初社会主义美好愿景的理想和希望,导致个人信仰出现危机,前进方向遇到重重阻碍、困难和挫折。而如何在这种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引导青年坚定个人政治理想,正确找回人生前进的方向,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其树立坚定正确的信仰和政治信念、立场,防止其因思想发生蜕变至关重要。

2.防止青年发生蜕变的举措

想要防止青年发生蜕变,一方面,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教育、引导青年。从根本上使青年坚信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正确的,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正确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日常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崇高性。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就需要用意识形态领域的武器所对抗,只有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提高青年运用正确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防止其思想发生蜕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被腐蚀和干扰,做一名坚定的新时代青年。

另一方面,要形成连动的监督和监管体系。即从培养青年的组织机构,到培养青年的教育者,教师、导师、辅导员,再到青年自身,形成连动的监督和监管体系,时刻关注每一名所培养的青年的思想动态变化趋势。

要想防止青年发生蜕变,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其思想动态。负责青年培养的各部门和导师、教师、辅导员是第一责任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时刻关注和了解青年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動态倾向。在日常的培养当中,我们需要从青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发掘其内在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其思想可能产生蜕变的倾向时,要采取积极态度加以引导、沟通和交流,关注其内心世界。我们不仅仅应当培养青年的理论思维,更应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其产生消极和抵触的心理情绪,从而发生蜕变。而单单依靠青年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者还远远不够。青年群体处于同一年龄段,他们每天所处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一致的。教育者由于时间、空间和个人精力等条件限制,不能无时无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倾向,这就需要青年们彼此之间形成互相监督、彼此观察的体系,在任何个体出现思想动态变化,可能发生蜕变的时候,及时与培养青年的老师们沟通,形成一个连动的闭环监督、监管体系,随时随地关注和掌握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动态。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青年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使其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发生蜕变,始终保持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兼备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洞察力、敏锐性。

三、构建青年跟踪培养和反馈机制

新时代青年培养自始至终就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新时代青年培养的过程并非集中培训一到两年的时间便能够称之为一个成熟、完备的培养过程。因此,构建一套完备的跟踪培养与反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跟踪培养即是将阶段性培养工作与连续、长期性的培养工作相协调、统一,做到接续培养。当前的青年培养,通常是集中培养一个周期,以培养周期结束、考核合格、颁发结业证书为时间节点,标志着培养对象完成一个集中培养的周期环节。但青年的培养绝不应当以集中培养的结束作为培养工作顺利完成的指标。青年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将集中培养与长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接续和跟踪培养的模式,并得到有效地效果反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方面,我们可以针对每一名培养的青年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档案内不仅要包括这些青年集中培养时期的相关信息和成果,还要进行相应的跟踪培养与反馈信息情况的统计与调查。即我们要随时掌握这些青年在集中培养后,他们的思想动态转变和个人未来发展是如何的,也要形成一种接续和接力培养的模式,在集中培养后,由青年所在的培养单位与主管部门继续跟踪培养,对不同时期青年的思想行为变化、培养质量进行了解,并通过及时反馈结果,明确未来青年培养目标和模式如何调整,如何更好地适应青年的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跟踪培养和反馈机制形成一种动态的评价和分析机制。通过了解不同时期、阶段青年的培养进展、成果,在追踪青年培养过程中形成动态的评估机制和跟踪培养模式、反馈机制,推动青年培养健康、正向和可持续化发展,为未来培养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李延宪.青年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倪邦文.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论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193.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新时代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