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智慧课堂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2022-02-17张清
张 清
(天津职业大学 基础课部,天津 300410)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1]。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指出,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2]。国家的大政方针为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信息化与教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提出,智慧课堂已发展到智慧课堂3.0阶段,新一代的智慧课堂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3]。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标准、要求和具体实施路径,明确了高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达到《课标》要求,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智慧课堂构建模式,推动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是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涉及学生面广,课时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公共英语也在不断进行 “互联网+教育”融合的改革探索。然而,当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仍占据主导地位。一是受资金和设备所限,大多英语课堂仅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大教室固定座位的教室布局不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多媒体教室也只限于播放PPT或音视频,教学多采取讲授法,这种线性交流缺乏生生互动,不容易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其二,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较好地完成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复习任务。课堂上,小组讨论效果不佳,学生由于词汇欠缺或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往往变成静默或用中文交流。其三,受课时所限,学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不足,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记忆、理解的低层次阶段,高阶思维能力锻炼不足,不利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四,传统课堂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大纲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定,却很难兼顾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优异的学生,不符合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教育规律。
综上,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和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要实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含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必须进行公共英语课堂革命。而智慧课堂这种新型的课堂形态,是助力高职英语课堂革命,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和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智慧课堂内涵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职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的发展目标[4]。本文对《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概括进行总结,提炼出课程应培养的学生核心要素。将这些核心要素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多元文化知识、一般思维方法、英语学习方法等;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涉外沟通技能、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辨析、中英思维比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涉外沟通情感态度、共同体意识、“三观”、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态度、思维品格、英语学习观等(如图1)。
图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
2.智慧课堂内涵
关于智慧课堂的内涵,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阐释,但是尚无标准定义。学者们基本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教育视角,认为课堂教学是以“智慧”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与生成的过程,通过“智慧”教学法开发学生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另一种是信息化视角,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智慧发展[5]。因此,智慧课堂的两大特征要素就是智慧化教学和智能化技术。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新一代智慧课堂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促进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实施智慧教学方法和策略,整合一切资源和工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学习服务,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和生成。本文从智慧课堂的教育学视角进行研究,利用智慧工具、智慧教室和智慧教法,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解决学生没有兴趣、缺乏深入学习、语言输入不足及差异化教学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提升。
三、智慧课堂助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智慧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为纲进行教学设计,依托网络平台和智慧教室,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智慧化转型,促进学生智慧生成。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变革传统教学,开展智慧教学。《课标》规定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全过程来达成。
(一)课前
课前,通过智慧工具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这里所说的“智慧工具”包括各种教学平台、软件、小程序、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课前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预设目标和学情,导入单元任务以及相应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思维方法等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初级认知活动为智慧生成提供知识支撑。学生根据任务,自主选择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如图2)。
图2 课前利用智慧工具导入知识
根据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模型,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演变,对情境性和理解力的要求随之增高[6]。因此,要形成智慧,需要相关背景知识、情境知识、已有经验做支撑,还需要人的理解。对比传统教学,利用智慧工具进行导入具有情境性、精准性、丰富性等特点。智慧工具能够借助虚拟现实、动画、视频等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体验中学习知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智慧工具可以精准个性化导入,每位学生的基础、既有经验不同,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检测,系统自动诊断学生基础,了解学情,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知识包;智慧工具还拥有音视频、动画、微课、测试、问卷、模仿配音、互动社区、小游戏等丰富的形式,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口味,多模态的呈现方式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另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
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开展高级认知活动,在课中引导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变。智慧课堂依托智慧教室,开展智慧教学。智慧教室由新一代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以及交互式大屏等软硬件组成,能为学生创造智慧化学习环境,非常适合开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习(TBL) 和项目学习(PBL)(如图3)。
图3 课中利用智慧教室培养技能
任务学习和项目学习是发展学习者高级认知、培养智慧的有效学习方式[7]。教师在课中创设任务、组织小组研讨,可以向各小组发送不同的研讨主题。学生在小组研讨时可以便捷地呈现研讨内容、讨论画面、研讨成果。小组内平板电脑支持相互评价、修改,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掌控各个小组的研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导点评。通过小组内研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语言和沟通技能,同时又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审视问题,尝试不同思路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思维的碰撞还有可能生成智慧的火花。同时,小组研讨、总结分享、互相评价等全程立体的互动,能够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课后
课后,教师通过智慧工具进行诊断检测,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本次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向学生推送巩固或拓展性学习资源,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通过布置小组口头或书面输出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监控和自我调整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自信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图4)。
图4 课后利用智慧工具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以智慧教室为依托的智慧课堂实施混合教学。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学情分析,推送具有情境性、精准性、丰富性的知识模块,进行任务驱动及知识理解记忆等初级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诚信、友善、互助、实事求是等正确的价值观。课中,采用任务学习或项目学习,通过情景创设、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研讨成果、互相评价完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思维和能力。学生能够广泛深度参与,提升语言、跨文化沟通、文化传播、比较思维等核心技能。课后,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诊断,进行巩固或拓展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学生完成小组实践任务,继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智慧课堂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促进理解的活动设计和内容呈现,帮助学生实现从零散数据到新旧知识块的激活、连接、整合,生成智慧,形成学习迁移能力。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课标》的颁布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准,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更加便捷,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决策更加精准,资源海量易获取、情景模拟更逼真、学生学习个性化、课堂互动全方位立体化,有助于推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更加智能高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实现智慧课堂不仅需要学校提供智慧教室等智能环境和工具,更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出基于任务式、项目式、启发式,并且适合高职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方法。这需要全体高职教育领导、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及公共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