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排行榜评价指标思考
2022-02-17李新
李 新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教务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一、大学排行榜的来源
世界上的第一次大学排名起源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1983年,该杂志社为挽救倒闭危机进行了一次大学排名。2010年,这本杂志停刊,但其排名产业却未受影响,并且将排名延伸到了医学院、文学院,甚至高中阶段,持续发展壮大。
我国最早的大学排名出现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之后,该文件提到“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198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对我国87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名,列出了前20 名的大学,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学排行榜。随着大学排名的公布,高职院校的排名也应运而生。30多年来,有关机构陆续开始对本科院校、职业院校进行排名,但排行榜始终是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教育部从未组织过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排行榜的活动。2009年5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
二、我国高职院校排行榜发布机构介绍
近年来,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高职院校排行榜屡见不鲜,职业教育的各类网站、学校的公众号等,均存在转发高职院校排行榜单的现象,以下为国内影响较大的5家高职院校排行机构。
金平果排行榜。又称中评榜、邱均平大学排行榜、评价网大学排行榜,是由中国科教评价网与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杭电 CASE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大 RCCSE)共同研发的科教排行榜。针对高职院校设立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热度很高。
武书连榜。自1993年起,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发,武书连担任课题组长,已连续28年公布排名结果,针对高职院校设立“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行榜”。
广州日报榜。由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每年公开发布,针对高职院校设立的排行榜包括“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以及五个子榜单,即“GDI高职高专(公办)TOP300榜”“GDI高职高专(民办)TOP100榜”“GDI高职高专(职场竞争力)TOP100榜”“GDI高职高专(教育竞争力)TOP100榜”和“GDI高职高专(品牌竞争力)TOP100榜”。
质量年报榜。由麦可思研究院与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联合发布,在国内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每年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50强”名单,包括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等4个项目的“50强”排名。
艾瑞深校友会网。以“校友、质量、影响与贡献”为主题特色,作为完全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研究机构,连续19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国一流学科排名、中国一流专业排名和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等榜单。针对高职院校设立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把高职(专科)院校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等3个类型进行评价。
三、高职院校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对比
(一)一级指标对比分析
一级指标分为软实力指标和硬条件指标。其中科教产出、学校声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场竞争力、教育竞争力、品牌竞争力、育人成效、服务贡献等是软实力,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是硬条件(见表1)。
表1 一级指标对比
表1中超过半数的一级评价指标是对学校软实力进行评价,可以看出,5家高职院校排行榜均看重学校的软实力。
(二)二级指标对比分析
二级指标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学校的整体进行评价,是对一级指标做出的进一步细化评价(见表2)。
表2 二级指标对比
表2中的高职院校排行榜对于“学校”的考评项目数量均超过半数,对“学生”的考评项目数量最少。
(三)三级指标对比分析
评价体系中的三级指标是对学校进行更细化的评价,5家高职院校排行榜发布机构设定的三级指标也并不完全相同,金平果排行榜、武书连榜、广州日报榜和质量年报榜等4家发布机构针对高职院校设定的三级指标共有49项。其中4家高职院校排行榜发布机构设定的重复指标是生师比和学生就业率,3家发布机构设定的重复指标有16项,2家发布机构设定的重复指标有14项,只有1家发布机构设定的不重复指标有7项。指标重复频次见图1。
图1 三级指标重复频次图
另外,艾瑞深校友会网的三级指标数量超过780条,比上述4家排行榜机构设立的三级指标重复率低,艾瑞深校友会网不设立生师比和学生就业率等指标,大多以先进学生典型、模范教师、杰出校友、科研奖励等各类奖励的获奖率为主,进行评估。
通过对高职院校排行榜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呈结构化,对学校层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对教师层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对学生层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参与各类大赛获奖情况。一、二级指标的评估内容基本一致,但5家机构设定的三级考核指标重复率仅为4%,这说明机构考核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比如评估学校层面,有些机构侧重评估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而有些机构并不把技术服务到款或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公益性培训服务列为三级指标。不同机构对学校从不同角度展开评估,结果产生差异,致使排行榜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四、评价指标分析
排行榜是对某一相关同类事物客观实力的反映,是一种客观的人为事物,带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性质,高职院校排行榜的功能是多元的。
(一)排行榜的积极功能
第一,比较功能。排行榜是一种竞争结果的展示,在某种意义上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属于正向激励。排行榜评价指标也为竞争提供了参照数值,高职院校借榜单提升竞争动力,激发好胜心、荣誉感,在与其他院校你追我赶的排名过程中,触发自我提升的动机。
第二,导向功能。高职院校排行榜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每年更新的榜单不断满足着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等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一份优质的高职院校排行榜甚至可以成为一所学校的质量证明,由于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专业的区别及实质性意义并不了解,通过排行榜来获取对学校比较抽象的认识,可以为其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择校引导。
第三,诊断功能。通过排行榜的名次和评价指标检测,诊断高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诊断体系。
第四,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排行榜名次来监测学校的发展状态,每年更新一次的排行榜对学校发展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质量持续提升。
(二)排行榜的缺陷
排行榜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宣传效果,给部分学校领导带来了诱惑,也带来了紧迫感。排行榜在无形中约束着学校的行为,甚至影响着学校的决策和战略规划。因此,在关注排行榜的同时,也要正视排行榜普遍存在的明显缺陷。
第一,评价不全面。排行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但无论哪个排行榜,都不可能做到全面评价。用同样的指标评估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学校,会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因此,热炒的综合性排行榜的价值有待商榷。
第二,方法不科学。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些重要的依据是很难用数字去量化的,尤其是教学质量、研究质量和学术精神。要发挥高职院校排行榜的现实功用,有赖于正确的价值立场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一个机构能对排行榜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做出评定。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高职院校排行榜上的名次也有差异,这反映了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只是相对的。另外,学校建设和学校发展都是长期性、过程性的,而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是状态性的结果指标,无法体现过程性。
第三,指标不匹配。学校的发展水平是整体性的,排行榜指标的设定是将整体的学校发展水平分解成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性指标,再以数量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一级指标是否可以由二级指标组成,各级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等,都值得探究。纵观上文提到的5个排行榜指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用所获奖项来衡量的情况。教学水平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应用、教学研究能力等多方面考量,而仅通过获奖率来体现是片面的。同时,排行榜指标的设定有明显的重科研、重奖项、轻教学的倾向,这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会产生错误引导。
第四,数据来源不可靠。通过与上述5家排行榜机构联系确认,其数据基本通过学校官网、各类数据平台、各相关部门以及一些官方网站的公开资料采集,但是想要一一验证这些数据是否真实、更新是否及时,难度系数较高。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应理性看待排行榜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排行榜比较、监测和预警功能,把握指标所呈现的动态演变的数字,投射出学校发展、教师团队、学科建设、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理性建设学校内涵。
其次,高职院校要适当淡化排行榜的排名竞争功能,不应只关注名次,要把握好学校的内在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风格,不要被冰冷的数字排名左右。
(二)机构应完善指标淡化排名
首先,评价指标体系是排行机构发展的核心,应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教育投入、教学过程和产出等多个方面。排行机构应该加入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加大职业教育对社会服务的力度,加强学生在大学排行榜中的主体地位,加设用人单位评价指标。
其次,排行榜机构应按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职能等分类展开调研,先确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再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进行归纳。
排行榜有一定的评价指导意义,但任何评估都不应只是为了排名。高职院校排行榜不仅限于本文中提到的,众多排行榜中也不可能有一个能完全反映出学校的真实水平,让所有高职院校都心服口服的排行榜也不可能存在,因此要理性对待。